专栏名称︱你是枝叶我是干
专栏作者︱田景秀
文章插画︱李夫才
专栏类别︱家庭教育
专栏主编︱赵帆
妈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作为一个孕妇,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情绪和情绪管理的定义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想要更安全、更满足地生存的觉察能力。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潜意识和自主神经系统提醒人类个体,表示自己需要更好地存在的方式,就像“渴”感是提示你喝水,“饿”感是提示你进食一样。所以说,每个人生来就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人们从母体中分离后都会有分离的焦虑情绪产生,因此“哭”就是婴儿表达情绪、提醒母亲走近自己、成为保护自己的工具。
从生理学上来讲,情绪是由一串肽蛋白组成的一种特有结构的化学物质。从心理学来看,情绪就是人对事物主观感知到的一种反应。
从神经生物学上来讲,情绪是由一串肽蛋白组成的一种特有结构的化学物质所引起的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绪就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按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
1.心情:是一种淡淡的、轻微的、即时的情绪体验状态。
2.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3.应激: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体验状态,是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绪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感知、引导、调节、控制的过程,就是增强人的自觉意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健康发展,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运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管理情绪就是让人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让人对生活中由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地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方式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情绪管理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也是自我相处、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
情绪生理反应包括:
1.肌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颤抖。
2.大汗、瞳孔散大、过分警觉、四肢酸软、消化不良、尿频。
3.胸闷、突发疼痛或抽搐、便秘或腹泻。
4.疲倦和乏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烦躁、腰酸背痛、坐立不安、口干舌燥、恶心。
5.脱发、粉刺、色斑、皱纹、皮肤病发生。
6.激情丧失、性欲减退、食欲不振。
7.性功能障碍、疱疹、月经紊乱。
8.更年期提前、衰老。
9.睡眠障碍。
10.体重变化明显。
情绪的表情反应:愁眉苦脸、横眉冷对、爱答不理、目光黯淡、眼珠少转动、肢体萎缩等。
情绪的性情反应:唉声叹气,感觉生活没有意义,甚至想用“死”来解脱自己,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容易伤感,容易被激惹,情绪不稳,脆弱流泪等。
情绪的行为反应:冲动发怒,举止带有破坏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做事情效率差,工作效率降低,或者不想做任何事情,做事轻率不顾后果。不想与人交往,不想出门,回避某些人、事、物或场合等,话语减少或增多,有报复人的想法、甚至试图报复。
以上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性格基因的发展。父母给孩子遗传的性格比例是40%,只有60%是靠后天的教养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有人说,心能生一切,也能灭一切。还有人说,心情就是寿命。甚至有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癌症是因为长期情绪压抑造成的。这些都不为过。近年来人们也发现,70%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他们因为绝望、精神崩溃、吃不进喝不下等导致各个器官衰竭而死。真正的癌细胞毕竟只占人体细胞很小的一部分,就算它会异变,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从健康细胞发挥良好作用来看,少量的癌细胞也不是健康细胞的对手。问题是人们强化了坏细胞破坏能力,忽视了好细胞的修复能力。截至目前,我们人类可能会得的疾病是7万多种,从医学生理上找到原因并且可以治愈的只有3000多种,还有6万多种一直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当然也难以治愈,甚至只能是误诊误治。直到近几年来,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最后发现,这些大部分的所谓疾病,是人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据统计,有近90%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三高”、疲劳感、睡眠问题和神经紧张等不良症状,尤其是40到6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这一切原来都是心理压力惹的祸。
因此,心理治疗将会成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药品以来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心理是人的最高司令部。心理过程是大脑的功能,相当于软件系统,大脑是心理器官,相当于硬件系统。最高司令部发生问题,下属的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肯定会出现相应的紊乱和功能减退。如果是循环系统,可表现为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如果是消化系统,可表现为肠胃痉挛、腹胀嗳气、胃肠炎症等;如果是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焦虑失眠等;如果是呼吸系统,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堵塞不畅感等。一般心理问题最先侵害的是消化系统。
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会引起下丘脑三条主线的生理反应(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也是心理和生理转换的桥梁。暴怒会导致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面色苍白等症状。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身体消瘦等。长期抑郁、压抑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甚至使癌细胞滋生。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现代人的健康长寿。
准妈妈情绪产生的原因
(一)过去的:
从原生家庭的养育过程中积累而来的。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待态度、言谈举止等。
(二)现在的:
1.个人情感(夫妻相处)中存在的。
2.个人工作中遗留的。
3.家庭关系中积累的。
4.社会关系中存在的。
5.怀孕本身带来的。
6.身体不适带来的。
(三)未来的:对未来没有把握,担心害怕引起的,经济、事业、婚姻、孩子谁带、家务怎么办等。
准妈妈情绪管理内容
1.改变自己的认知
所有的痛苦跟你选择的信念系统有关。(艾丽斯的情绪ABC理论:A事件B观念C情绪反应)
2.接受情绪本身。所有心理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有重要的意义,就看你怎么反应。就像打扑克,你拿到手里的牌,是定的,怎么打牌,怎么取牌,却是由你自己的意志决定的。所以说人的大脑就像一个银行,你存进多少什么,就会取出多少什么。每一个人的一切经历,都会在大脑里留下痕迹,即使出生时的经历也不例外。人一出生为什么毫不例外地都会以哭来宣告自己的到来?这是因为,他离开母亲的子宫时产生了分离焦虑,引起恐惧感和对依附时突然脱离的不安全感体验的觉察。这是新生儿需要母亲的信息传达,更是证明他成功顺利地脱离母体,成为他自己的标志性表达。
3.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潜意识中提醒你,哪个方面你还需要什么。所以,处在情绪中时,问自己,我对此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应,是觉察的方法。
孕期的心理保养
(一)对自己的心理保养
1.保持最佳的情志状态。“心不思烦事,目不视厌色,耳不听污声,口不出淫言;”多听优美的音乐,多想令人高兴的事情,多看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片多说让人感觉美好的话语等。
2.具备自律的心理品质。对自己诚实,顺应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到做到。
3.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想着占有,不该得到的东西不想着得到。因为不快乐的原因往往就是:不是自己的东西想要,不该得到的东西想得到。
4.接纳变故。可以改变的就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就去改善,不可改善的就去承担,不可承担的就去截止。
5.改变你的习惯,完善你的性格。主要是指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比如经验论,比如“不好即坏”“一叶遮目、以偏概全”等。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做错了,这并不代表他这个人就是坏人。生活中有很多好人也做过一些坏事情,很多坏人也做过很多好的事情,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了。我们必须顺应人的天性,所以现代社会一切都应讲一个“人性化”。然而人们普遍感觉“人性”越来越少,动物性越来越多,人情越来越淡,欲望越来越浓。比如人们叫宠物为儿子、宝贝,叫自己的孩子却是兔崽子、小畜生、小土匪;对自己的父母不理不睬,对自己的孩子却言听计从等等。这些都只会越来越脱离人的属性。
(二)对胎儿的心理保养
1.准妈妈应该注重胎儿的心理护养。除了给胎儿提供物质营养外,还应该给宝宝提供更好的心理营养。保持愉悦、平合的心境。
2.孕妇心情要好。对新生命充满期待,凡事从多角度想想。
3.常呼唤宝宝乳名。
4.全心爱宝宝,宝宝会感觉到。让宝宝知道:你知道他的存在。
5.常跟宝宝温柔地说话。父母要让宝宝认识你的声音。
6.勿对胎宝宝有性别上的喜恶。
常想孩子出生时喜悦和期盼心情,严禁想打胎的事情。这除了不尊重孩子的生命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这种想法会通过你的血液传递给孩子知觉信息,会留在孩子的大脑中。他们会知道妈妈不喜欢、不欢迎他们的到来,会把自卑、没资格心理的倾向储留大脑。这不仅不尊重夫妻感情和生命本身,严重的还会给后代的某个人留下心理后遗症。
田景秀简介
女性记录者心理咨询师团队首席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
内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全国百强心理咨询师
中国性科学杂志新浪网”性福课堂”专家,中国性学会会员
陕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陕西省性学会理事;性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性健康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电视台一套、二套特邀心理专家
《华商报》、《广播电视报》、《老年报》等特邀心理专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