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品,成了关于吃的热点话题。就连一些跑步中使用的功能食品,也打出了“绿色有机原料”的招牌。各种观点更是针锋相对。今偶然想到,不得不叨逼几句。
先说说有机食品。
你买的能量胶,因为迷信“有机”而多花的钱,被称为智力税
比较公认的概念,有机食品就是在天然环境中,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肥、除草剂、药物和人工饲料、也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动植物食材。
因工作与生活等原因,不得不呆在红朝盛世所谓的“经济发达地区”,很悲哀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根本无法苛求“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天然环境,成因来自多方面,慎言保号,也非本文重点,故暂不表。
我们来先设想一下,一旦“不用化肥、药物和人工饲料”,动植物们在没有成为食材前,会长成些什么样子。现给出三个接近现实或是现实存在的基本条件:
·没有动荡人祸,人口稳中有增。
·耕地-气候组合具有不可移动性。
·重大技术进步不可能随时发生。
要想让各类作物达到满足养活一定数量人口的稳定总产量,就必须减少水、旱、冻、虫、病等各类天灾的影响,各类杀虫剂、灭鼠剂、化肥、除草剂、农膜等农业用品,就是为了这些目的而研制的。同时,育种技术保证了农作物种子的遗传性状和发芽率等保持长期稳定,在连年风调雨顺无病虫害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的收成,不会差得太多。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种种的普遍应用和持续改进,农产品才达到了够用的稳定供给量,人类才勉强算是告别了严重饥荒。
再来看养殖动物,家禽家畜不可避免的会携带传染病的病原体,并且有的疾病还是人畜或人禽共患的,淡水鱼类不可避免的会有感染寄生虫风险。家禽家畜传染病爆发,或是养殖鱼类大面积感染寄生虫,如果不用药物对症治疗,都会造成大批死亡,密切接触它们的养殖者,首先是第一是受害人,必然损失身家,甚至染病丢命。正是要对抗这种风险,避免损失,才有了养殖禽畜鱼的品种选育(与作物育种类似)、动物用疫苗和抗生素等兽药和鱼药的发明应用。能活着长到可销售年龄的养殖禽畜鱼,才是能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收入的财产。
如果真的是这也不用,那也不用,全都依赖自然环境,放任农作物和禽畜鱼们野蛮生长,后果必然是农产品总产量大幅减少且不同年份的产量不稳定,食品的供应量在不同年份间也会大幅波动,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一路狂飙,甚至引起人相食的大饥荒和社会秩序崩溃。
不论从经济成本、营养,还是口感,或者防止疫病寄生虫的安全程度,有机食品,很难成为最优选择,最多这是买得起的人吃着玩玩,意淫一番广告词中的味道。
逼逼完“有机”,我们再来看看被脏水泼得有口难辩的“转基因”。
要想弄明白基因技术(俗话说的转基因),就得先弄明白基因。基因就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不论动物和植物,体内都有基因。这些遗传信息,决定了绝大部分猪有四条腿,绝大部分鲤鱼有一张嘴,绝大部分麦穗不是空壳,以及绝大部分的蜜桃成熟时是酸或甜的而不是苦的。
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对基因修改、编辑和一定范围内的移植(移植:遗传学上越是沾亲带故,就越容易操作),优化遗传信息,让那些不怎么抗病虫害的作物变得更能抵抗病虫害;让麦穗的空壳更少麦粒更多更大,让三文鱼们对高原冷水养殖环境更适应和肉质更细腻肥美。
农业用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减少农业对化肥、药物和特定土地-气候组合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好的满足人的口腹之欲。
转基因会导致人体变异吗?根本不可能,因为用嘴吃任何食物,都不会对人的基因和遗传信息产生影响。
对转基因这样的无聊谣言,最通俗的反驳就是,人诞生至今已有不少于五百万年,从南方古猿到崔永元,谁也没因为吃了猪肉中的猪基因,浑身长毛和生出两排乳头,更没因为吃了黄瓜芹菜中的菜基因而脑门变绿!
多跑快跑腿脚勤,是为了更好的品尝世间美味和保持好身材!
图:谷歌
【打赏】
【识别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干货、态度、趣闻和傲娇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