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我们在许多古代画像中可以看到,清以前的人佩刀时大多是将刀柄朝前,而到了清朝,人们却开始将刀柄朝后佩带。但这种情况在清代也不是绝对的,其实无论是将刀柄朝前亦或是将刀柄朝后,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方便。
一、古代的佩刀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佩刀方式。刀与剑不同,佩刀方式也没有配剑方式那么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带扣佩带法。带扣佩带法与璏式佩剑法很像,即用腰带穿过刀鞘上面的带扣将刀固定在腰间。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更为便捷的双附耳悬挂法。这种方法是由古波斯(今伊朗)在5世纪左右传入我国的。双附耳是指刀鞘上的两个穿孔鞘耳,佩带时,用一根短皮带连接鞘耳孔和腰带将刀固定在腰间。这种佩带方法可以让刀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灵活性,非常方便,所以在后世的应用十分普遍。
二、刀柄后置
我们可以从各朝代的画像中看到,我国自从南北朝开始到明代,一直采用的都是刀柄前置的双附耳悬挂法。清代佩刀虽然采用的也是双附耳悬挂法,但其刀柄却开始后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和清朝的少数民族习性有关。满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他们擅长骑射,其刀柄后置的佩刀方式就与他们的骑射习惯有关。满人在佩刀的同时还会佩带弓箭,其弓囊一般也是佩带在左侧,且习惯弓囊朝前。
这样一来,如果刀柄也朝前,那么无论是步行的时候还是骑马的时候,其佩刀和弓都十分容易撞击摩擦,不仅行动不便还容易造成磨损,而且无论是拔刀还是取弓都非常不方便。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擅长骑射的元朝人,他们的刀柄却是朝前的,那是因为他们的弓囊是朝后放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刀柄是前置还是后置并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要让弓囊与刀柄的方向保持相反。
另外在骑马的时候,刀柄前置的佩带方法不便于拔刀,并且这样拔刀很容易误伤到马。而在刀柄后置的情况下,清朝人通常都采用背后拔刀的方式,即左手握住刀鞘,右手反手拔刀,这样既迅速又能保证安全。而入鞘的时候则可以用左手将刀鞘拨往前方,在身前回鞘。
我们从清朝的紫光阁功臣图上就可以看到,并非所有清朝人都是将刀柄向后放置的,但刀柄前置的时候大多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首先前提是他们都没有骑马,其次就是他们要么没有佩带弓囊,要么将弓囊挂在了腰后。在没有弓囊阻挡的情况下,自然是想怎么佩带都可以的。
总而言之,清朝人将刀柄后置的佩刀方式,是为了配合他们骑射的习惯,是更为便捷的方法。但若是个人习惯上就喜欢将刀柄朝前佩带,那自然也无伤大雅。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佩剑佩刀与佩带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