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林
社交电商快速增长的核心逻辑,主要内容:
- 对整个企业增长的维度和模块以及相互关联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 社交电商的产品策划更落地更具体的方法论。
关于增长的认知
社交电商是企业增长方式的一种,那么在企业增长的核心领域里,是什么要素让社交电商能够成长如此之快?
企业是不是在增长,这基本上是评价一个企业的唯一标准。其他的都是过程,只有增长是结果。
跟着一个增长快的企业,就学习他的招数,是不是就可以也跟着增长很快?
其实这个是不一定。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其实背后有更多真实的信息,只是没有能力看到,也有可能是不愿意去看,有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个就像水面很平静,但是水面以下其实是波涛汹涌的,只是最终平衡过的结果呈现在水面被看到,底下却暗流汹涌。
比如四川一个做食品的企业,在西南区域开了几百家门店,一年的销售额是两个亿,但是两个亿的销售额有三年都没动过。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企业停滞了,不增长了,但是想什么办法才能让它增长?如果说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其实是没有看到这个企业重新回到增长的通道上来。
那么影响企业增长的维度有什么?
很有可能是单店产出没有之前高了,但单店产出又是一个很粗的结果。单店里面也可能有其他维度的影响,比如说产品的增加,有可能带来销售的上升,但单店流量的损失跟产品增加所带来的增长就相互抵消了。最终看到一个平衡的结果,如果不这样去分析的话,最终连为什么下滑都找不到原因。所以企业死也就死掉了,并且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增长维度
对零售行业或快消行业的增长维度做了总结,这几个维度之间,或许维度的全面性不一定特别完美,但是可以代表大多数的企业。影响企业增长的维度就是产品、品牌、用户和渠道。
实现企业增长,第一个是要能找到这些维度,第二个是要精通这些维度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以及叠加实现的过程。能把这句话理解好并且用好,是一个企业领导人最厉害的功力。
这四个维度又分成了被动增长和主动增长,产品、品牌影响力的增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是受外部因素影响更大的一个过程。特别是产品,比如说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在这个时代是否符合发展趋势,但是跟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性更大。如果想要获取主动增长,就是两个维度:用户、渠道。其实用户和渠道之间又相互关联,有的是不同的渠道直接接触用户,有的是通过渠道接触用户,渠道跟用户之间是两个环节,但是在一个通路上。
多维度叠加
这几个维度是怎么影响企业增长的?以及如何通过实现控制这几个维度来实现企业的增长,改变企业发展的曲线?
第一个例子,2012年到2016年,这是最高速增长的时期,几个代表性的品牌,目前也是线上休闲食品企业的三巨头。为什么这几个品牌在那几年间都能保持以300%到500%的增速发展?即使体量比较大了之后,还能维持这么快速的发展?因为刚才的几个要素里面有些因素开始叠加了,叠加就是相乘的关系。
比如说产品在升级,产品升级在食品行业有具体的表现。比如某品牌现在的坚果销量还占到一半以上,给整个品牌带来了非常高的规模效应。
某品牌做的坚果这个品类,稍微敏感一些的话,就会注意到它是消费升级,这是在食品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坚果是取代了中国的传统炒货——花生和瓜子。现在年轻人90后开始吃夏威夷果、碧根果、巴旦木、松子、腰果。这些外来的坚果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
当然了食品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品类在消费升级,比如说热带水果干取代了中国的传统蜜饯,比如说芒果干、榴莲干,大家吃得非常多,相反像梅子、盐津桃肉等不再受年轻人喜欢了。大家更喜欢吃热带的水果,而热带的水果的整个消费升级,又是因为线下的这几年,资本推动的大规模水果连锁店,养成了用户消费东南亚热带水果的习惯,而造就了这个基础,从而带来了品类上的消费升级。
轻油轻糖的西式糕点,也是取代了中国高油高糖的传统糕点。另外肉制品的消费升级表现在以某品牌为代表的锁鲜装开始做短保,这是肉制品的消费升级。
产品的消费升级带来了产品的增量、品类的增量。还有另外一个增量,就是渠道的红利。就像淘宝京东这一类渠道,每年大盘都在保持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长,而知名的品牌和运营能力比较强的团队能够获取的这个增速会更快,达到一百八十,或者二百都是可以的。产品的消费升级,每年这个细分品类再增长百分之百,这个时候就增长了六倍。它其实就是2×3的关系,变化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例子,某知名便利店是总部在武汉运营的一个便利店品牌,融资时获得了红杉资本等的青睐。该便利店当时200家店的估值是20个亿,为什么200家便利店能这么高的估值?也跟品类有关系,跟产品有关系。
它的产品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它会做鲜食的品类,因为鲜食的品类的频率超级高,一天三次,就是0.3天的这样一个速度频率。而临时的服务周期,线上是14天,线下是七天。所以在品类上获取了大量用户,这个便利店具备了非常强的获客能力,这是产品上面带来的升级,另外他用加盟的方式做渠道,就是非常快的复制店。它去年200多家,今年估计计划会有一千家,非常快的速度增长。
所以产品加渠道的这种叠加发展带来了高速增长,如果说能找到三个维度、四个维度、五个维度,或者更多与业绩强关联的要素,然后再用具体的工具技巧、方法策略去影响它,去控制它,那么企业就能实现高速增长。
大部分企业家输在认知上,根本不知道影响企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个要素更为重要,更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控制这些要素。所以企业只能随波逐流,甚至奄奄一息。
增长的基因
研究这个图,黄色的是一条直线,红色的是一条曲线,黄色的这条直线代表的是传统企业的增长速度,比如某品牌之前每年可能以15%,20%或30%的速度增长,其实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平滑的,不温不火。另外一条红色的曲线,它是一条倒置的抛物线,是1元2次方程,直线则是1元1次方程,曲线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把这个叫做增长的基因?因为基因不同,增长模式不同。一棵大树的种子早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棵小草的种子永远会是棵小草。所以一个企业、一个商业模式的基因是什么样子,它未来就是什么样的。而基因是可以被设计的,模式也是可以被设计的。所以设计的基因不同,未来产生的结果不同。基因可以被设计,增长可以被控制。
运营模型
关于社交电商的规模,看增长趋势,目前还算是不错的,增长非常的快。特别是在初期的时候,基本上是保持每周翻倍的速度。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最终曲线形状,和前面两幅图里呈现的抛物线的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是二次元的增长,它和直线增长完全不是一个基因。
对于社交电商的理解,模式很重要,但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来讲,不要过分迷信模式,因为模式没有门槛,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用。只要竞争对手开始入门,模式就已经失去竞争力了,和淘宝比是竞争力,和同行比没有竞争力。所以最终所有的商业竞争都要回归到商业本质,也就是品牌和产品。
在社交电商的分销模式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要不断反复的考虑,反复的捆绑,反复的叠加,螺旋上升的这样一个经营过程,这才是社交电商未来最核心的东西。
而搞定消费者,因为整个体系里面有99.5%以上的人是普通消费者,而不是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在整个体系里面占比非常低,所以能打动消费者的依然是产品。要搞定销售者,让别人帮你卖,这就要靠公司实力和品牌实力,能够说服一些经销商,帮着卖产品,而所有的销售者也是要拿这个产品卖给消费者。
所以当品牌搞定了销售者之后,可拿产品去搞定消费者。而且产品体验好了之后,就有信心了,消费者就转变成了销售者,不停地反复叠加循环,有点类似滚雪球,把雪球越滚越大,它不是单线的过程,而是反复叠加螺旋上升的过程。
社交电商产品
盐津铺子具体做的社交电商的产品,第一款产品是做了一款戚风蛋糕,这款产品整个包装的设计,包括产品策划等还是考虑的非常多的。当时整个线上不管是微信渠道、淘宝渠道、线上的平台渠道,最短的保质期要60天以上。因为盐津铺子是个生产制造型的企业,并不是生产制造型的企业做电商不行,而只是不清楚怎么利用生产制造型的企业,发挥出来在电商上的优势。所以设计了一个F2C模式,就是工厂直接到消费者。
其实像线上的主要休闲食品品牌,是不太容易做的,因为工厂是不是可以完全配合,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是21天保质期,因为都有做过测算,从生产出来到发货,发货运输的过程,接收,停一两天,然后开始吃之后大概几天能吃完,所有的这些过程加起来不能超过保质期的一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
而且整个外观的设计风格,是偏向于女孩子喜欢的粉色系的图,也跟日本樱花的粉色比较一致,所以整个产品的日系风格是比较重的。因为在整个消费者的认知里,日本的烘焙技术比较发达,中国的很多做烘焙糕点的企业在学习日本。
黄金定律
进行复盘总结,社交分销模式想做成功一个产品,应该有哪几个条件?一共有四条,也叫做社交电商成功产品的四条黄金定律。
1、受众要足够广
所有的产品设计都有两个前提性的圆,
第一个是产品要面向消费者做设计;
第二个是产品要面向销售者做设计,这两者缺一不可。
社交分销模式的底层逻辑是裂变,当在向外做推广的时候,推十个人,有九个人买了,这个经销商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的,不停的推,利用他所有的资源,也就是说渠道流量会被无限制的扩大;第二个是消费者,产品的收益一定要高,这个时候才能持续的赚钱。
这是一个相互加强的过程,并且因此很多消费者会转变成销售者。所以要做大众产品的特色化,而不要去做特色产品,做特色产品必死无疑。用户的服务周期可以被控制,收到货之后不得不吃,这个阶段里面,并且也不能让用户有太大压力,一定要在正常的使用量的情况下,在保质期的一半以内全部吃完。
2、产品使用场景要足够多
场景同时也要考虑两点:消费者的使用场景,销售者的推广产品。
消费者的使用场景问题不大,比如说早餐可以吃、中午可以吃、下午茶可以吃、出去可以吃、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吃、干什么的时候都可以吃,没有任何使用场景的障碍。销售者的推广产品,这个小蛋糕可以在任何地方做地推,下班的时候,很多小区门口、超市门口,学校门口、公园里都能做推广。所以产品的场景非常的多,就会拓展渠道,这是个相互加强的问题。
3、复购频率要足够高
复购要足够高,是可以被设计的。通过产品设计,直接缩短产品的使用周期,从而产生重复销售行为。所有的设计源于对行业、产品、用户、商业底层逻辑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都可以再研究。
4、有独立的定价权
需要对行业、渠道、用户、产品的认知足够,最终一切会朝着预期发展,并取得成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