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人们能想到的是中途之中不敢休息,在跑死几匹马,只为更快的将文书送到地方。但是对于古代的“快递”,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对于”八百里加急“,在古代来说,可能说是非常快了。但并不是日行八百里,那不过是一种夸张,只不过来说明文件的重要性。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
在唐朝鼎盛的时候,整个大唐有一千多个驿站,传递的人员驿兵就有一万多人,而且分为水驿 、陆驿、水路这三种,可以说是很发达的一条快递路线。
在唐朝法律中把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的处罚,都规定得很细,不容出一点差错,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
我们知道,有人送就会有人抢,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强盗将官员所送的情报抢去,但是那只是在电视上。事实上,一般强盗不会去动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拼命剿杀。而在交战时,应早料到敌方会打埋伏拦截情报之事,所以会多途径或多人携带文书以防万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