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千期《梨园春》的戏里戏外

0
分享至

《梨园春》千期盛典的演出现场。资料图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万文竹

“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梨园春》……”每周日晚上七点半,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主持人的问候都会准时响起。

6月24日,中国最长寿的电视戏曲节目《梨园春》,迎来了自己的第1000个生日。从1994年至今,《梨园春》已经陪伴了观众整整24年。

当退休已久的倪宝铎和庞晓戈两位主持人再次一起站上《梨园春》的舞台,说出熟悉的问候语时,台下的观众轻轻抹去感动的眼泪。“从上世纪90年代全村人围坐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观看《梨园春》,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刚刚倪老师的声音一响起,我的鼻子就酸了”,一位观众说。

节目片头的年份从1994年、1995年一直到2018年,如今《梨园春》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界戏曲栏目的第一品牌,中国电视戏曲类栏目的引领者。

一千个夜晚的真情守候,终于迎来今天的璀璨时刻。

“戏迷擂台” 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4年10月,《梨园春》在创办初期还带有些许的试探性,规模较小,节目制作、编排人员仅有4个人,形式也比较单一老套。20世纪90年代,在港台流行音乐、摇滚乐的夹击之下,戏曲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戏曲的发展存在很大危机,演出市场一直较为萧条。

当时《梨园春》栏目定位为戏曲欣赏类节目,播出的内容多为名家名段等旧戏,剧种绝大部分是河南的剧种,以河南豫剧为主,受众也多为年龄较大的老戏迷,这一时期收视率并不高,节目反响平平,并未引起什么特别的轰动。

60多岁的武合付是个资深戏迷,《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朝阳沟》等豫剧选段更是张口就来,但是这一时期的《梨园春》对他来说,吸引力并不大,“和我收集的光盘、磁带差不多。我每期必看,还是从戏迷擂台赛,有了普通人的参与开始的,和我一样的戏迷也能上台表演,旧戏新唱,让人激动”。爱凑热闹的武合付也就不用四处找哪里有剧团演出,哪里有戏友唱戏了。

那一年是1999年,《梨园春》经历了首次改版,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以戏迷擂台赛为主体板块,以名家名段、折子戏、戏曲小品等形式较为新颖的节目为辅助板块的基本格局。

“戏迷擂台赛”一经推出就迅速受到全国各地戏迷的欢迎。传统戏曲随着电视传媒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满足了广大戏迷的愿望和要求,“使原来隐藏于民间的戏迷观众在短时间得到集体显现。”《梨园春》栏目总制片人庞晓戈说。

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院副院长贾文龙表示,《梨园春》戏迷擂台赛的设置,让全国各地喜欢豫剧的观众都可以参与竞争。从城市到农村,从三四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踊跃登台。

在贾文龙看来,这不仅让专业的戏剧演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更多的观众能了解河南豫剧和戏曲艺术的发展趋势,也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民间擂主,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培养了自己的戏迷粉丝。这让《梨园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戏迷擂台赛”不仅吸引了河南的戏迷,还有黑龙江、云南、新疆、台湾的戏迷千里迢迢前来打擂,一争高下。自1999年增加戏迷擂台赛这一环节以来,有几十万人来《梨园春》报名比赛,栏目组收到观众百余万封来信。

戏迷擂台赛成为整个栏目最吸引观众的环节。

“秦梦瑶、赵海梅、孙鸿雁……说起擂主那可多了去了。”提起《梨园春》的擂主,武合付如数家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擂主秦梦瑶,当时还是小丫头,扮作小老太太的模样唱《朝阳沟》,声情并茂,完全不输给大人”。

参加成人擂台赛的,大多数也是来自民间的老戏迷,有工厂的普通工人、种大蒜的农村妇女、祖辈种田的老汉,也有地方剧团专业的戏曲演员。2012年度的金奖擂主煤矿工人周雷达;2017年度的金奖获得者天津评剧演员高玉娟,只因为参加了一次电视戏曲的打擂,便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如果当地有选手参加擂台赛,一家人、一村人,甚至更多人都会积极地关注。来自山东菏泽的孙鸿雁在获得《梨园春》擂主后,经常参加戏曲演出,成了远近闻名的百姓明星。河南偃师县的农民曲耀星更是因为连续三次获得《梨园春》擂主,使整个县城都沸腾了,每到节目播出时,大家就守在电视机前,紧张地观看,他能否守擂成功。他的参与吸引了家乡方圆几十公里的人对他和戏曲的关注。

不仅如此,《梨园春》还注入了直播热线、专家点评、乐队现场伴奏等新的内容,参加表演、打擂的剧种也明显增多,不仅有河南地方戏,同时兼容京剧、黄梅戏、越剧、秦腔、晋剧、评剧等剧种,到2005年2月,参演的剧种达21个,展现了《梨园春》栏目极大的包容性。

《梨园春》兼容并蓄、百花齐放

“戏曲让我领略了音乐之美,更让我学习到了传统文化,拥有一份文化自信。”1999年,年仅8岁的秦梦瑶成为《梨园春》第一位明星小擂主。

秦梦瑶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表演天赋,跟随父亲去《梨园春》现场玩耍的时候,被导演偶然发现,上台打擂也是纯属偶然,没想到竟夺得了当期少儿擂台赛的擂主。

如今,秦梦瑶再次登上《梨园春》,带领20位小“老太太”重温《朝阳沟》经典唱段。秦梦瑶说,《梨园春》承载了自己太多的回忆,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亦家人。

小舞台大社会人间百态尽在梨园。24年来,《梨园春》涌现出许多擂主明星。他们有的考入国戏,有的成为戏曲专业演员,通过《梨园春》这个舞台,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据统计,20多年间共有45万人参与海选,两万余人走上擂台,万余人在这方舞台上圆了梦。

“《梨园春》对打擂者的选拔,不拘泥于职业、年龄,更不拘泥于河南本土,它从一开始就兼收并蓄。”庞晓戈说。

出生于河南上蔡县的张艳红就是其中的一员,“戏曲实现了我的爱心梦,感谢《梨园春》这个舞台”。

与秦梦瑶的一唱成名不同,张艳红的经历颇为坎坷。家境贫寒的张艳红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喜欢唱戏的她便拜一位民间唢呐艺人为师,学习吹唢呐。

张艳红回忆,冬天的时候,她常常站在村外的田间迎风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手脚都冻僵了,唢呐中流出的汽水冻成一尺多长的冰柱。师傅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练习时旁边就放着一根筷子,只要稍有差错就会挨上一筷子。

年龄稍大,就开始跟随师父到小山村里四处演出赚钱,这一呆就是8年。

后来由于农村的戏曲演唱队不景气,农村的戏班子越来越难以生存,1996年,张艳红辗转到郑州寻求发展。在郑州一家戏曲茶楼打工的时候,一位客人点戏,张艳红偶然获得了上台演出的机会,并因此得到了50元小费。

从戏班子里走出来的张艳红,又看到了唱戏的生存空间,于是决心好好学戏。报名去专业戏曲学校学习,向戏曲名家请教,经常到基层演出锻炼,张艳红一刻也不松懈。

几年下来,张艳红的演唱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她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检验自己。《梨园春》成为她渴望的舞台,在朋友的鼓励下,张艳红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总决赛。

2001年1月23日除夕之夜,经过激烈的竞争,张艳红成为《梨园春》2000年度的戏迷擂台赛金牌擂主。“奖品是一辆汽车,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贵重的了。”张艳红高兴地说。

2000年4月,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艺术团成立之初,张艳红就被聘请为该团演员,不辞辛苦地跟随梨园春艺术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演出之余,张艳红力所能及地做着慈善和公益活动,援建希望小学、开办爱心助学公益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成立河南省张艳红孤儿艺术培训基地等。从小家境贫寒的张艳红深知这些贫苦孩子们更需要关爱和帮助,张艳红说自己通过《梨园春》改变了命运,她也希望尽可能地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些学习和成长的条件。

《梨园春》,土地里生出的力量

“24年来,《梨园春》为一大批戏迷观众送去了欢乐、感动与精彩,许多戏迷也与《梨园春》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在千期梨园盛典上,一位来自河北的戏迷张杏莉讲述了自己一家人对《梨园春》的热爱,每周日一家人都定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并且每期父亲都会做好笔记。

“河南卫视梨园春录,《第一本》,第31期至第130期,1999年11月7日到2001年10月7日”……每本封面的开头都有类似的几行字。随手翻开一页,上面详细记录了第69期《梨园春》的演播状况,地点、时间、每一位打擂者的名字、家乡以及观众的打分支持率等。从1999年戏迷擂台赛开播直到老人前年去世,共17年的观看笔记,足足有9本。

这些本子平日都被老人锁在柜子里,十分宝贝。

和张杏莉家人一样,每周日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看一场《梨园春》,成为许多观众雷打不动的习惯。

《梨园春》千期,全国各地的戏迷也专程赶来录制现场。

来自西安的93岁高龄的李玉英老人更是现场演唱了《卷席筒》选段,弥补了当年因为家境贫困没有登上《梨园春》打擂的遗憾。 在《梨园春》的带动下,戏曲频道和戏曲栏目大量出现,先后有19家电视台开办了戏曲栏目,然而在众多的戏曲栏目里,除了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办得有声有色外,其他戏曲栏目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谈及《梨园春》为何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范军认为,“《梨园春》是真正的扎根到人民群众土壤中的一个节目”,河南水土养育了一代曲艺人,河南人对戏曲的热爱是流淌在骨脉里边的音符。现代豫剧更是贴近百姓生活,说的是家常里短,唱的是悲欢离合,弘扬的是仁义礼智信,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范军表示,地处中原的河南历来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核心,是各地来往交流的必经之地,而且历史上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西安、洛阳、安阳、开封一带,长期处于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原文化得到了大力扶持和弘扬。同时,各地所出现的艺术形式也在这里碰撞和交流,中原文化不断吸纳、融合各地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

在过去,婚丧嫁娶、禳灾祈福,甚至科举得意、店铺开张,都要请上戏班来热闹一番。直到现在,这样的风俗依旧在河南一些地方保留着。

“不管是传统剧目,还是近现代的剧目,语言都是民间生活用语,所演唱的都是贴近民间生活、贴近民间情感的剧目。从豫剧产生到现在,正是因为它一直都真实地再现了广大民众的生活,坚持了贴近民众的原则才赢得了发展。”范军说。

一直以来,《梨园春》栏目不仅通过电视把戏曲送到千家万户,还组织各种各样的送文艺下乡活动。《梨园春》“心连心”慰问演出活动,曾多次组织明星擂主、戏曲名家组成演出小分队,到工厂矿山、田间地头、农民家门口、大学校园进行义演。

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是牛派丑角艺术的传承人,如今虽已年界半百,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的最前线。金不换说,他带领的剧团每年都要演出300多场,无论严冬酷暑、风霜雨雪,剧团一如继往地坚持演出,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付出的同时换来了老百姓的喜爱就值得。”金不换感慨道。

唱响梨园新时代

“《梨园春》对我们这代演员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见证着它的成长,它也把我们的作品带出河南、走出国门。”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剧团团长孟祥礼回忆起自己的戏曲之路感慨万分,小时候能接触戏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走街串巷的电影放映队和戏曲剧团,他最盼望的就是村里能来戏曲团唱戏。

每到这样的日子,他就会早早来到村头的打麦场,占据一个最好位置等着电影或戏剧上演。舞台上演员们优美的唱腔、潇洒的舞台动作,举止言谈、一招一式都会让他琢磨和模仿好久。

“《梨园春》是河南的文化名片,我们也可以把优秀的戏曲作品,河南的文化思想表达、呈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了。”在孟祥礼看来,《梨园春》的建立对他们专业豫剧团的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很多专业演员通过这个舞台结识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艺术家,自己也能够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如今在《梨园春》的舞台上活跃着一批非常具有艺术潜质和表演能力的中青年的演员,通过他们在梨园春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河南戏剧事业的春天。

然而《梨园春》创立之初,正是中国戏曲界低迷的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审美方式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新的娱乐方式大量涌现,在家有电视,在外有影院、歌厅,在这种娱乐方式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民间文艺被当作“老土”的东西看待,吸引力下降,年轻人对此尤其不感兴趣。

“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将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结合起来,用现代传媒重新塑造戏曲,使传统戏曲找到了在新时期传播的途径,这也是它弥足珍贵的地方。”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说。

24年来,《梨园春》栏目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打造了《梨园春》《擂台紧急风》《好戏天天看》等子栏目,举办“中国豫剧节”等大型戏曲文化活动。《梨园春》还陆续开展了乌鲁木齐戏曲周、北京戏曲周等活动,传播优秀的戏曲文化。

近几年来,《梨园春》坚持走出国门到美国、澳大利亚、甚至南美等地巡演,为当地人民了解河南、了解中国搭建起一座文化桥梁。

美国旧金山的汉学家、戏剧学者格雷先生在千期梨园盛典之际,特意来到梨园春录制现场。他说,自己虽然身为外国人,但是通过接触《梨园春》,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通过戏曲他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中国文化。

为了培养更多的戏曲传承人才,《梨园春》栏目还举办“薪火相传梨园情拜师大典”,一批批的年轻演员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培养下,更好地传承着戏曲文化。

戏曲这一门传统艺术也在不断开出新的花朵。

责任编辑:高恒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7岁初三学生宁宇华去世,长得很帅是体育生,打篮球意外摔倒身亡

17岁初三学生宁宇华去世,长得很帅是体育生,打篮球意外摔倒身亡

180视角
2025-09-18 13:09:07
武汉5岁女孩独自住公园三年,父亲被约谈,警方走后又被放回公园

武汉5岁女孩独自住公园三年,父亲被约谈,警方走后又被放回公园

鋭娱之乐
2025-09-18 22:58:35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萌神木木
2025-09-18 17:29:23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娱小北
2025-09-18 17:10:21
终于醒悟?日本喊话:上映《731》!令人担忧的事发生,官方出手

终于醒悟?日本喊话:上映《731》!令人担忧的事发生,官方出手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9-17 16:41:28
男子8001元捡漏网拍劳力士手表,商家认为亏本拒绝发货,诉至法院获赔7万元

男子8001元捡漏网拍劳力士手表,商家认为亏本拒绝发货,诉至法院获赔7万元

大风新闻
2025-09-18 22:31:20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0:20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为了一个高速费,顺风车司机和乘客吵成了世界大战。

为了一个高速费,顺风车司机和乘客吵成了世界大战。

差评XPIN
2025-09-18 00:11:43
从月入11万到被封杀,网红“户晨风”凉了

从月入11万到被封杀,网红“户晨风”凉了

卢松松
2025-09-17 15:53:02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了

挪威Talk
2025-09-18 13:23:27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春秋论娱
2025-09-18 07:57:37
亚洲最差队!中国男排世锦赛3战全败仅赢1局 拉巴西下水+携手出局

亚洲最差队!中国男排世锦赛3战全败仅赢1局 拉巴西下水+携手出局

我爱英超
2025-09-18 22:35:39
今天为什么大跌?

今天为什么大跌?

暴躁老王点评
2025-09-18 15:50:19
北约4万大军压境!普京军装亮相,波兰请求中国主持公道

北约4万大军压境!普京军装亮相,波兰请求中国主持公道

科技有趣事
2025-09-18 09:56:18
杭州一女教师在三人微信群聊天因诽谤被行拘,起诉执法部门一审将开庭

杭州一女教师在三人微信群聊天因诽谤被行拘,起诉执法部门一审将开庭

澎湃新闻
2025-09-18 17:38:29
正式退出!40岁C罗宣布意外决定,利雅得胜利批准

正式退出!40岁C罗宣布意外决定,利雅得胜利批准

保持热爱0263
2025-09-19 00:13:25
西贝被曝雇人演戏、探店?带娃赚佣金,网友: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西贝被曝雇人演戏、探店?带娃赚佣金,网友: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明月杂谈
2025-09-18 18:33:31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全红婵发育变壮事出有因:家族遗传基因改不了,妈妈+妹妹都很壮

二哥聊球
2025-09-18 10:55:42
枯草堆里的那个下午,藏着我们最炽热的青春

枯草堆里的那个下午,藏着我们最炽热的青春

青苹果sht
2025-09-18 05:50:02
2025-09-19 03:20:49
法治周末报社 incentive-icons
法治周末报社
法治影响中国
4638文章数 141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数码要闻

揭秘!Meta最新AI眼镜,用了多少颗艾为芯?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