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中,有些孩子看起来非常孤僻,留心观察后我们才发现在这些孩子看来,他人善意或无意的行为、某个随意闪过的眼神、某句不经心的话,都会让孩子感到深深的敌意,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针对、孤立、抛弃的感觉。
孩子之所以会有以上的这种感觉,这是因为孩子对待事情的反应总是处在负向应激的状态。而很多家长和老师就会轻易地把孩子的这种反应定义为“玻璃心、承受能力弱”,其实出于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并且难以摆脱。
孩子的“玻璃心”和负向应激和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
有的家长总喜欢用否定、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平时非常少鼓励孩子,缺乏对孩子的认可,还动不动就否定孩子的想法。这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挫败感,使孩子无法找到自身价值,也无法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
因为负面的评价和否定的环境向孩子传递着“我不好、我不行”的信息,若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过分挑剔、指责,也会导致孩子将来习惯用挑剔、指责的方式对待他人。
而有的家长则喜欢拿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差人一等,希望孩子能够以他人为榜样好好学习。殊不知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还会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和模仿他人,而不是告诉孩子正确进步的途径,一方面会使孩子对自己感到迷茫和不确定,另一方面孩子会感到反感,进而产生自我防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这类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会容易性格偏执、猜忌、嫉妒,面对问题和挫折,总会认为是他人的原因,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极力营造正向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自信、阳光的性格,避免变成“玻璃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