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说到底就是一种对钱不在乎的态度,摆脱了金钱对我们的束缚,以至于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投放在你所喜欢的事业上。
“财务自由”这个概念是资本主义兴起之后产生的理念,大家追求“财务自由”其实正说明了,我们已经失去了自由。我们已经习惯了被钱所奴役,一种穷困的思维模式深深地印刻在我们心中,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却天天在金钱的焦虑中难以自拔,无法自处。
老树说“灵魂没个归处,看水流过小桥”,就表现了一种现代人的迷茫与无奈。
到底有多少钱,才能达到“财富自由”,马家辉在《圆桌派》中的说法很好
“只要你想要的比你所拥有的多一分钱,你就没有实现财富自由”
想要更多钱,这种心态,只要存在一天,就一天没有财富自由。
博多·舍费尔在《财务自由之路》中说道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指你不需要仅仅为了应付生活支出而工作,靠资产产生的利息就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换言之,你不再是一台赚钱机器,而是拥有一台为你赚钱的机器。拥有财务自由,是我们拥有自由人生的基础。”
不再是“赚钱机器”,有了一台“赚钱机器”,说到底,就是不再为了钱而担心
李笑来则说得更明白一点。
“财富自由,就是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它的本质是时间的自主权,也就是真正的自由。”
财富自由从来不是终点,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节点而已。关键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停地成长。不用拿时间换钱,省下来的时间去换什么呢?就可以去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做的事。
那时一种什么感觉呢?自由!但是并非就远离了忙碌和苦恼
通过自媒体实现了财富自由的咪蒙,也在感叹“谁不是一边在努力,一边想放弃”
也许,题主所期望的那种财富自由,真正获得了,也不会有什么戏剧性的变化。
罗振宇在《@所有人》的演讲中提到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的就好了串起来的”
等我考上大学,就好了
等我找到工作,就好了
等我财富自由,就好了
事实上,真的就好了吗?
考上大学之后,我们开始发愁学分
找到工作之后,我们开始烦恼缺钱
真的财富自由了,不为钱而发愁了,又能怎么样呢?即使追求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业,也逃不出“打拼”二字。
只不过,题主为的是“钱”,财富自由者为的是“自己”
只要有追求,就会有一种“求不得”的苦
但是,在这种“追求”中,我们却有了一种奔跑的快感,在追求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罗振宇常说,要从“目的模式”转到“结果模式”,这一说法,特别值得人思考,
家财万贯的人,依然在加班工作,还在和大家一起挤地铁上下班,高峰期堵在高速路上和大家一起摁喇叭骂街。
只要心中还有对某个目标过度的执着,就永远不会有自由。
但是,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却可以享受这种执着,即使知道自己还在为了赚钱而工作,也通过不断投入,自我精进,用一心一意的态度,换来个天道酬勤。
人类一直对自己有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觉得“人,天生不喜欢工作”,事实上,人,天生不喜欢的,是无聊。稻盛和夫说“努力到老天都感动”,并不是说天降红包,而是我们在一心一意的态度中,可以得到一种幸福的最佳体验。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心流”体验,就是指我们专注在某一件工作上时那种忘记时间的感觉,脑内的多巴胺、内啡肽等六种快感激素同时分泌,这种快感,甚至可以超越吸毒的感觉。
为什么很多亿万富翁还在每天坚持工作?就是因为在这种工作的使命感中,他们可以找到一种乐趣,每天玩着就把钱赚了,何乐而不为呢?
工作可以赚钱,固然没错,但是,工作真的是为了赚钱吗?
思想的牢笼不打开,有了财富,也得不到自由。
我们可以没有职业,但是不能没有职业精神
就算生活不用工作,天天玩游戏,也得做个职业玩家,不是吗?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