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名士王粲去世,魏国国君曹丕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带着一批王公贵族、名人雅士去祭拜王粲。曹丕率先学起驴叫,在场的其他人争先恐后地学起驴叫,一时,王粲的墓前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叫声。这种祭拜的形式实在让人困惑不解,曹丕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会在王粲墓前学驴叫呢?
这事要从王条说起。
王粲,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当时,掌权者曹操虽刻薄,对待文士却宽容。他的儿子曹丕、曹植虽居尊位,却旷荡不拘礼法。曹操曾在高邮城专门建造铜雀台,台高十丈,上面建有房屋百余间,专供建安七子等文人名士活动之用。曹氏父子三人都喜欢文学,是当时文坛的领袖。尤其是曹操,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曹操十分看重人才,对有才华的名士更为看重。
曹操的儿子曹丕不仅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之一。他十分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经常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诗。在“建安七子”中,王粲是公认的最有才华的人,也得到了曹丕的欣赏。史料称,王粲说话风趣幽默,为人诙谐,常有惊人之语。
魏晋时期有这样一个趣闻,有一个人听到驴子的叫声,觉得自己听到了天籁,就模仿驴子的叫声,并如痴如醉。这个人将驴叫声学得惟妙惟肖,听起来像是仙乐在空中飘荡。后来,人们将会学驴叫当做一种时髦的风尚。大家见面都会发出两声驴叫,表示亲呢。“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也有这样的癖好。王粲每次听到驴叫声,都会开心得不亦乐乎。聚会时,他常常当着很多文人雅士的面学驴叫,且叫得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据说学完驴叫后,他才思格外敏捷,如泉喷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王粲随曹操征讨孙权,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死于瘟疫。消息传来,整个建安文坛大受震动,曹不更是不胜伤感。
在举行了安葬仪式后,在王粲慕前,曹丕说:“伸宣(王粲的字)平日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说完,曹丕就带头学了一声驴叫,宾客们跟在后面全都学起驴叫来。一时间,各种风格的驴叫声交织一片,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集体行为艺术”了。
在现代人看来,在墓前学驴叫是一种很不雅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听起来像是对死者的不尊敬。但是,魏晋时期的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他们的行为也都放荡不羁,不受世俗的羁绊。用驴叫的形式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反映了他们对死者的真心悼念。其实,我们如果真正理解一个人,懂得他内心的感受,明白他内心的真正需要,学驴叫也是一种传递感情的最佳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