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速度并不是一直变慢,也有变快的时候,但是变慢是主要趋势。
一、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地球自转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我们认为是24小时。但是科学家推测,地球形成初期的时候,地球自转周期只有4小时左右。
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距今5×10 8年前的寒武纪晚期,自转周期为20.8小时,至泥盆纪增至21.6小时,石炭纪21.8小时,三迭纪22.7小时,白垩纪23.5小时,始新世23.7小时。
(详情可以参考地理学专业大学教材《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小节 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自转变慢的证据之一
科学家根据珊瑚化石身上的细小日纹(活的珊瑚每天分泌碳酸钙),五、六亿年前的珊瑚化石每年却有四百多条日纹。说明当时的地球自转速度比现在要快得多,即当时的一天要比现在短。
三、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原因
1、潮汐对于地球自转的刹车作用
康德早在二百多年前已指出,月球和太阳引潮力造成的潮汐从东向西冲击地壳,而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潮汐与地壳摩擦产生的阻滞地球自转的力,将减慢地球自转速度。
2、太阳活动影响
也有人认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是太阳活动的影响和地球不断膨胀和增大的结果。
3、地球内部原因(根本原因)
地球上比重大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地心集中。据估计每秒钟有5×10 4吨铁从地幔进入地核,这种运动将使地球自转加快;而火山爆发、岩浆活动等过程使地幔物质流向地表,当然也会引起自转速度的变化。
4、地球上纬向风速、洋流和冰雪分布的季节变化等原因
除了长期的变化之外,地球自转还有季节变化。每年3—4月,地球自转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0.5—0.6毫秒。自转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与地球上纬向风速、洋流和冰雪分布的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们影响地球质量分布于转动轴线间的距离,因之影响到地球的转动惯量。当转动惯量增大时,转速将减慢;反之,转速将加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