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举办的“大国重器摄影展”
在十九大产生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3.9%,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较之五年前十八大时的15名,大幅增加了67%,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这从侧面体现了中央高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一大批为航母、歼-20、天河超级计算机等大国重器立下汗马功劳的顶尖科学家,在十九大成为“院士中委”。
院士中委比例创新高
25名院士中委,包括8名中央委员和17名中央候补委员。8名院士中央委员既有各大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中央军委科技委主任刘国治、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也有国家部委和人民团体领导,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玉普、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侯建国、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
17名院士候补中委,除了天津市委常委兼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等党政官员外,其余都来自教育科研机构。当中包括多位校长和院长,如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天津大学校长锺登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邓小刚、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周琪、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
更多的是来自科研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当中半数是重大军事武器装备项目的负责人。如“航母电磁弹射之父”、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马伟明,核物理专家、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阳晓平,计算机专家、战略支援部队第58研究所研究员黄民强,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工程热物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王曦,空军工程大学教授、空军“飞机推进技术”高新技术中心主任李应红。
此外,还有许多顶尖科学家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如歼-20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杨伟等。杨伟在11月被提名为新一批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十九大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九大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时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因此,众多院士进入中央委员会,首先是对过去五年中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的整体肯定。
其次,十九大报告还强调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入选十九届中央委员的这25位院士,正是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当选与创新驱动战略息息相关。
■ “航母电磁弹射之父”、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马伟明表示,中国的电磁飞机弹射系统技术比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超级航母上所使用的系统更先进更可靠。
11月上旬,海军少将尹卓对外透露,中国海军歼-15舰载机在航母电磁弹射方面已经进入了“热身”阶段,并已弹射上千次了。弹射技术是航母舰载机的关键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在起飞和拦阻准备时间以及维护成本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但其最大的难题是电力供应。电磁弹射需要充足的电力供应才能满足系统运作,而一般的常规动力航母因为要将相当多电力用以支持动力系统,能提供给电磁弹射系统的电力很难得到保障。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马伟明团队,开发了中压直流输电网,取代了原来以交流电为基础的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为中国航母舰载机发展乃至将来在舰艇上部署高能耗武器,扫清了重大障碍。马伟明表示,中国的电磁飞机弹射系统技术比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超级航母上所使用的系统更先进更可靠。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军事技术专家王平说,马伟明团队的技术创新,意味着高能耗的武器和弹射系统现在可以配置到传统动力舰艇上。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飞机弹射,未来还可用于导弹和卫星的发射,甚至可能用于为高速列车提供动力。
正因为对电磁弹射技术作出的重大贡献,马伟明被军迷誉为“航母电磁弹射之父”。2017年1月,马伟明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八一建军节前夕,马伟明成为全军仅有的首批十位被授予 “八一勋章”的军人,十九大上连任中央候补委员。
重大军工科技受重视
在去年的军事院校改革中,组建了新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新的军事科学院整合了原来的研究部、研究所及其他科研机构,设置战争研究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创新研究院等八个分院以及两个中心。国防科技大学则以本校以及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西安通信学院、国防信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原总参谋部第63研究所爲基础合并重组,均是军事科技研发的领军机构。
■ 歼-20隐形战斗机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杨伟在十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和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邓小刚都是“院士将军”,十九大上分别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杨学军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博士,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研究,是中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总设计师。
邓小刚此前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亦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历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工程师、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多项尖端科研项目的首席专家。
今年9月19日,歼-20战机2021号原型机进行了试飞,历时近半小时。最受关注的是,疑似换装国产“太行”(涡扇-10)改进型发动机。这可将其推力由现时的约12.5吨提升至14吨以上,对于优化作战性能意义重大。歼-20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航空工业力量的代表作。它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战机,是继美军F-22“猛禽”战斗机、F-35“闪电II”战斗机及俄军苏霍伊T-50战斗机之后,世界上第四款跻身一流先进水平的隐形战斗机。
歼-20隐形战斗机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杨伟在十九大上也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伟此前长期在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是中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曾担任“猛龙”(歼-10)、“枭龙”等多款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是中国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拓者,后又受命领军歼-20的研制。2017年1月,国防科技工业航空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杨伟担任主任。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指出,现在的创新已经不是科学家自己在“象牙塔”的事情,而是要和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围绕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展工作。社会要有一个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为科技人员、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环境,使科学家在创新中得到价值提升。
院士高官学而优则仕
侯建国、万立骏等院士,则突出体现了“学而优则仕”,两人是前后两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都是“海归”。万立骏是一位纳米分子技术专家,曾在日本留学和从事科研多年,1998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分子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
侯建国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勒冈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成分分析中心主任、理化科学中心主任、副校长、校长。他是单分子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首次实现单分子磁性自旋态调控,首次利用温度梯度控制成核与搀杂生长出M3C60单晶材料。
■ 前后两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左)、万立骏(右)等院士进入中委,突出体现了“学而优则仕”。
这些高精尖的科技人才,具有优良的专业素养,兼具“海归”经历带来的国际视野,且大多经过了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岗位历练。如侯建国曾任科技部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央颁布的《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注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领导干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则提出要推进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干部交流。院士中委执掌部委,体现了中央的这些用人思路。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目标。各相关机构也随即公布了相应的科研发展计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表示,力争到2020年,中国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数量达到30次,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准;完成好高新工程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建成中国第一座空间站并投入运行,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和火星着陆探测,完成全球衞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成以通信、导航和遥感衞星系统为主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可以预计,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十九大之后将进入一个新的提升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