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的历史,除了“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何方?”这个千古谜题,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明朝皇帝的名字,原因在于,真的太繁琐了。举个例子:朱允炆、朱祁钰、朱佑樘、朱厚熜 、朱载垕,好吧,别说写,字都不一定能认全。
说起来明朝的建立颇有种屌丝逆袭的味道,而建立者朱元璋本身没啥文化,但是做和尚做乞丐的时候倒无所谓,这当了皇帝要是被天下甚至后人嘲笑,这可是太丢份儿了。于是,我们伟大的明太祖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他给自己的每个儿子留下二十个字,让他们把这二十字作为后代名字的第二个字,而且规定子孙后代取名字要按照五行相生来取。
朱元璋所定20字辈分表(节选)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图中几个比较眼熟的字:高、瞻、祁、厚、翊···那么这些字在取名的时候是如何运用呢?
比如,朱见深是燕王一脉,燕王家:高瞻祁见佑;朱宸濠是宁王一脉,宁王家:磐奠觐宸拱。
同时朱元璋另又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相生之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
从朱棣兄弟的木字旁开始,木生火-朱高炽;火生土-朱瞻基;土生金-朱祁镇/朱祁钰;金生水-朱见深;水生木-朱祐樘;木生火-朱厚照/朱厚熜,如此轮回。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其实用五行取名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事实上,我国民间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取名习惯。许多父母会根据孩子的生辰推算命里缺什么,然后在名字里补上。五行来自于《易经》,传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经本来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前面两部已失传,所以我们现在常用《周易》来表示《易经》。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中的每个卦都是修行中的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或许我们现代人研读易经,能悟到其中的“中正”二字,就是莫大的收获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