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想起皇帝,都会想到后宫的三千佳丽,先不说皇帝一辈子是否能将各位妃子雨露均沾。即使是在民间挑选出这三千名风采绝佳的美女也并非易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个朝代皇帝选妃时都会用什么奇葩方法。
在先秦时期,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整日战事不断,皇帝每天都在考虑如何扩大自己的地盘,成为中原霸主,自然没有时间选妃,所以当时皇帝的嫔妃多为诸侯国或者战败国献出来的。
汉朝时期,社会就不那么动荡了,皇帝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派人挑选嫔妃了,皇帝每年会派出专门挑选嫔妃的“相工”。在民间挑选13至20岁之间相貌端正的女子。其中汉恒帝刘志是个科学计算方法发烧友,对于后果嫔妃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严格的尺寸观念,比如说身高必须七尺一寸,肩宽必须一尺六寸,臀宽必须比肩宽少三寸,从大腿到脚长三尺三寸,脚必须长八寸。
在唐玄宗时期,社会开明,许多妃子来自于青楼,到了唐敬宗李湛继位后,他还发明了“风流箭”,风流箭是一种用纸做成的箭,在箭头上涂上香粉。箭射到谁,谁就能够成为嫔妃。
明朝时的选妃模式就已经很现代化了,类似于前几年热播的“超级女声”。首先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出五千名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少女,并为这五千美少女每人奉上银两,作为路费赶去京城参加初选。
初选时,先是所有少女每一百人排成一行,宦官经过挑选后,将那些太高,太矮,太胖,太瘦的女人淘汰掉。在初选第二天在进行复选,复选就比较严格了,不仅要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统统“靠边站”。复选后等待各位美少女的便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在看少女的步姿是否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
能走到精选这一步,往往只有一千人左右,但她们还要再经过1000选300,300选50,50选3,并从最后这三位美女中选出一位皇后两位嫔妃。但是别以为能成为这三位人生赢家之一就一定能嫁入豪门,如果皇帝不满意,依然会被赠送金银打发回家。比方说明光宗选妃时,刘大姑虽然混到了最后,但还是被光宗打发回家了,但是回家后他认为自己的身价不凡,拒绝嫁给民间的凡夫俗子,就这样,单身了一辈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