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屈辱的名字叫“支那”,这个名字令人觉得刺耳,那么支那到底是不是一个贬义词呢?
其实支那是个中性词,最早不含贬义。
支那源于梵文,是古代佛教典籍对中国的称呼,古代佛教徒叫中国是“支那”,称印度为“中国”,这个称呼影响了东南亚,也影响了欧洲。
支那这个词只是印度佛教徒对中国的称呼,本身没有贬义,这个词正式传入日本,是通过佛教,在日本江户时代后,支那的称呼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国之所以被称支那,也就是说用佛教徒的称呼,跟中国国号不固定有关。我们知道日本天皇是不改姓的,国号就改过一次,以前叫倭国,后来在武则天的批准下,命名为日本国。这也是中国给日本起了一个名字。但中国没想到,千年后,日本竟然丧心病狂的也给中国起了一个“名字”,让中国无法抬头。
中国不一样,汉朝唐朝明朝清朝,加上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华,还有宋朝时的“契丹”,名字太多了,称呼起来不方便,所以日本百姓索性就叫“支那”,为了便于记忆和称呼。
支那曾经是清朝末期知识分子的自称
清末,很多维新人士积极推动改革,那时变法失败,很多人非常失望。“清”是满洲的国号,维新人士不屑于使用,所以抛弃国号,叫自己为“支那人”,孙中山就是这么做的,他给日本首相的密函自称支那革命党,支那民国……
梁启超、宋教仁也这么称呼自己,原因是支那当时不是贬义词,他们这么做也仅仅是想反对清朝。
支那成贬义词还是日本侵华以后的事,为什么日本侵华后,“支那”成贬义词了呢?
其实虽然知识分子还因为满清的存在而充满敌意,称自己为支那人,但是满清皇帝退位后,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了一下这个称呼,觉得不妥,改称自己为中国人。中华民国成立,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归属感,于是都称自己为中国人,支那人这个称呼被彻底放弃了。然而,随着日本侵华阴谋的展开,日本开始恶意称呼中国为“支那人”,很多人发现了这一点。
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些爱国人士上书政府,说要日本人放弃“支那共和国”的说法,北洋政府去交涉了,可能国家弱,气势也弱,北洋政府的“提议”日本不予理睬,日本国力正在发展,军事力量一日千里,看见中国政府恨不得鼻孔朝天,哪里会关心他们究竟说了什么?
不过,北洋政府说多了,日本也烦了,在公文中用中华民国,但口语仍然称支那人。
中国抗议了很多次,日本都爱理不理。到了日本全面侵华的时候,日本不仅称呼中国“支那”,还分裂成三个词,“北支”、“中支”、“南支”,中国听出日本赤裸裸的恶意了,于是非常痛恨这个称呼。
日本官方称呼“支那”,带有愚昧、落后的意思,有了很多负面含义,成了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此后,“支那”变成种族歧视,是“劣等民族”的意思,中国在抗战过程中一直刷新形象,希望改观国际对中国贬损的看法,而对日本,中国严重抗议让日本取消“支那”称呼。
二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制定的白皮书,勒令日本不得称呼“支那”,日本没办法,只好接受。在国民政府的严令下,日本把教材的“支那”都改为“中国”,官方公文往来也小心翼翼,不再使用支那。
不过,日本民间还是用支那的称呼,一些充满恶意的政治家也会使用“支那”的称呼,或者用个折中的音译,表达的还是鄙夷的意思。也就是说,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之心从未消失,我们必须要对它们抱有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