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在位凡30年,为挽救清王朝的衰败,曾对国家财政、吏治、社会风尚等方面的诸多弊政,竭力加以矫治。悠悠三十载一瞬即逝。道光三十年(1850年)初春,当道光皇帝于圆明园慎德堂溘然长逝时,他的儿子奕詝从他手中继承下来的却是一个更加破败的王朝。这个王朝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之后,已开始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正加紧策划着新的战争阴谋。源自广西的农民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清王朝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统治危机。其实,在道光当政的30年中,还是有政绩可书的。19世纪30年代末期那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就是道光以前所未有的果敢和勇气推动和促成的。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如道光这样的君主,倘若继承的是一个太平盛世,尚可能有所作为。然而,道光需要治理的却是一个充满错综复杂矛盾的古老国度。一个用传统方式培养起未,又企图用传统方式来治理已发生了极大变化的国家的帝王,自然不会创造出什么奇迹。
道光以传统的方式治理了国家,他同样也以传统的标准,以自雍正以来采取的秘密建储方式选择、确立了皇嗣。
道光即位后,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犹豫不定之后,终于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5这一年六月十六日,道光在一张9.5×21.6公分的四扣折纸上朱笔以满汉文合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以汉字书“皇六子奕訢封力亲王”。道光将所书御书用深浅稍有区別的黃纸分两层包封。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病势危笃的道光皇帝于圆明园招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公启鐍匣,宣示御书、遗谕。同时,宣示道光亲笔朱谕。这份朱谕是道光病重时,在圆明园慎德堂所书。其内容为:“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它。”7朱谕宣示后,放在原来收藏御书的鐍匣内。
道光皇帝是清代最后一个实行秘密建储的皇帝,因为在道光以后继位的几个皇帝,或者因为只有一个皇子,或者根本就没有子嗣,因而无需实行秘密建储,因此,这种制度自然也就不废而止了。考诸道光以前历代皇帝实行秘密建储的方法,道光的具体做法与他的父祖辈有明显的区別。一是道光在病重时抱病亲书朱谕,再次申明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的旨意,二是道光在书写立储御书时,同时晋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三是道光在密藏立储御書時,同时将遗谕一同密藏。道光的这些做法,在雍正、乾隆、嘉庆几朝立储时,有关史料没有涉及这些方面的记载。道光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系列烦琐的做法呢?道光的所作所为,证实了道光在立储过程中曾经有过的犹豫、矛盾,同时也反映了道光对后世政局的忧虑。
道光皇帝共有九子。长子奕纬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死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幼殇。四子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即长子奕纬死后两个月。五子奕淙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过继给嘉庆第三子和硕惇格亲王绵恺为嗣。道光其余尚有皇六子奕訢、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鏸。
与嘉庆相比,道光建储较晚。道光在即位后,为什么没有将长子奕纬密建为储呢?其中缘故不得而知。不过,我们根据道光后来在立储时极为谨慎、郑重的作法,似乎可作此推论,那就是道光希望在秘密建储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因为奕纬之后的两子幼殇,使道光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直至道光十一年开始,奕詝兄弟们相继问世,道光才有了对诸子进行考察和选择的机会。在道光的以奕詝为长的几个儿子中,六子奕訢因才华出众,深受道光的钟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