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明清之间还有一个王朝,不过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极短,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名字,它就是闯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王朝?它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它的各级官员们都被称作什么?恐怕很多人都对这些问题十分好奇吧,笔者就试着为大家解答一二。
李自成从崇祯二年(1629年)跟随闯王高迎祥起义,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手握上百万军队和数省地盘,已经到了考虑建立政权的时候了。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中央政权,自称新顺王。随后,占领了西部重镇古都西安,并于1644年正月初三日,在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这表明大顺已经正式成为了一个和明朝对等的政权实体。
自皇帝以下,大顺不设内阁,而是重拾之前的宰相制度,以牛金星为丞相。将明朝的吏、兵、户、刑、礼、工六部改称六政府,即吏部改称吏政府,兵部改称兵政府,以此类推,虽然改头换面,但是内里却没有变化,依旧行之前明朝六部之事,六政府各设尚书一名,侍郎二人,原六部主事则改称六政府从政,给事中则改称谏议,这两个名称改得相当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官是干啥的,十分的接地气。
其他中央系统也纷纷改头换面,翰林院改称弘文馆,御史改称为直指,弘文馆还比较有文采,但是这个“直指”就很直接了,是“直接指出错误”的意思吗?如果真的是这个意思的话,那真的是十分通俗易懂,不愧是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
说完中央的官职,那么轮到地方政府了。我们知道明朝地方有巡抚,巡抚以下又有按察使、布政使、都指挥使等官员,分别负责一省之司法、民政和军事。这几位地方大员在大顺朝分别有了自己的新名字,巡抚改称节度使,没错,就是唐朝那个无所不能的节度使;布政使改称统会,笔者孤陋寡闻,历史上没有见过这个官名;按察使改称防御使,防御使是唐朝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到了宋朝防御使已经成了一个虚名,并没有具体的实际事务,而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以防御使掌管本州民政,兼管军事,但是这与明朝的主管司法的按察使好像不搭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官职或者机构也改了名称,比如太仆寺改为验马司,这是典型的口语化的改变,太仆寺原是兵部下属掌牧马之政令的机构,大顺朝直接称其作验马司,简单明了。
另外,官员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明朝尚红,而大顺朝则改为尚蓝,官员服色以蓝色为主,并将明朝的圆领改为方领,并以云来表示品级,一品一朵云,二品两朵云,以此类推,而且文武官员采用同样的服色。
以上是李自成的大顺朝对明朝制度、官员、服色的一些改变,虽然不能窥其全貌,但是也可见一斑,李自成对明朝制度也做了一些大的改变,比如恢复丞相制度等,但是整体还是沿袭明朝制度,不过官员的名称都做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改变的方向是让其更加的通俗易懂,更加的贴近百姓,比较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