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青岛
这里不仅游客多,市民也多。很多人都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在海水与石头间寻找可爱的海洋动物。而我就静静的在这里吹着海风,看这些乐在其中的人们,无比享受,全然不知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不知不觉就在这待了一下午。直到太阳下山,才肯离去。
赶海的人们
晚霞照映下的栈桥 游人如织
爱上青岛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眯着眼看窗外,蔚蓝的天空,让我睡意全无。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的心情是兴奋而又期待的。
德国风情街:青岛华尔街
清晨的阳光洒进房间,微微睁开眼睛,看到的是透气的蓝天、白云,心情从一起床开始就是美丽的。
大约1公里长的德国风情街位于市北区的馆陶路,这里曾是各大金融机构的聚集地,被称作“青岛的华尔街”。
清晨的馆陶路,游客还不是很多,略微有些萧条的感觉,但一栋栋饱含历史,极具德式风格的建筑依然残留有当时的繁华气息,闭上眼睛感受,似乎能感觉到那时的车水马龙。
在德式风格的街区看见红色的五角星,很是耀眼。
道路的两旁满是高高的大树,为这里的行人过客蔽日,它们与这里的人儿一同成长,也一直陪伴着这里的建筑,让一栋栋寂静的洋行不再孤单,还留有一丝生气。
天主教堂:幸福满满
馆陶路离中山路不远,我们驱车至中山路,将车停在百盛商场,然后开始这一片的游玩,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信号山等都在这附近。
沿着浙江路远远望去,两颗巨大的十字架非常醒目,走近就能发现这便是青岛老城区的制高点“圣弥厄尔教堂”。红色尖顶、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简洁优美的雕花纹案,吸引着我加快脚步,想要马上一睹为快。
圣弥厄尔教堂是我至今见过最幸福的教堂,教堂前聚集了很多拍摄婚纱照的新人,让原本安静的教堂变得热闹起来,他们也成为了这里的一景,每一对新人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掩饰的笑容,感染着路过的游客。还可以看他们的POSE,现学现卖,留下珍贵的影像。
1932年,德国设计师毕喽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的建筑风格设计了这座天主教堂,原计划建至100米高,但适逢二战爆发,最后只建得56米高,即便是这样,在建国前也是山东省的最高建筑。
站在教堂前,抬头仰望,确实感觉雄伟高耸。
基督教堂:坚守百年的钟声
“一个人走到青岛那个高地的教堂门前,坐在石阶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墙上的薛罗。耳听到附近一个什么人家一阵钢琴的声音……”沈从文先生曾经这样写到青岛,这是他关于江苏路基督教堂的记忆。
从浙江路天主教堂走来,不一会就能看见一座蓝色的钟楼,坐落在小山坡之上,这便是江苏路基督教堂。沿着石阶向上走,茂密的树枝慢慢向后退,一座典型的德式古堡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蓝、黄、红都是我喜欢的颜色,让我还未进入到教堂内就已深深地爱上了它。
票价和浙江路天主教堂一样,成人票10元/人,学生票5元/人。
1910年建成的江苏路基督教堂,当时成为了旅居青岛的德国新教各宗派教徒举行联合礼拜的会堂。如今,这里是基督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宗教活动非常活跃,每逢星期日,虔诚的基督教徒们纷纷来教堂聚会。伴着悠扬的钟声和优美的赞美词,默默祈祷,聆听牧师宣讲福音。
首先参观的是钟楼,高39.1米,从迂回的楼梯慢慢旋转而上,到达顶层后,可以看见远处大海的秀丽景色,一幢幢的房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信号山公园:登高远眺 满城尽是红房子
来青岛,除了看海,红房子也是很吸引我的一个点儿。密集的红色屋顶,一幢接一幢,像是身处红色童话世界,似乎眼下的是一座座城堡,而俯瞰红房子的最佳地点便是信号山的山顶啦。
基督教堂的东侧是信号山公园,这座海拔110米高的山峰,山势峻峭,怪石嵯峨,山上遍植花草绿树,除了观赏也是爬山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沿着曲折回转的石阶小径漫步,随着海拔的增高,眼前的海景、房屋越来越渺小,目光所能及之处却是越来越遥远。
满城尽是红房子,红瓦绿树就像是首饰一般妆点着青岛老城区。
如果是最后来这里游览的话,会发现在这里可以看见大部分的景点,可以一一细数自己去过的地方。
山上有各种小景点,如图中的五龙泉,还有蘑菇楼、六曲长廊、玉兰亭、烽火楼、木屋、长廊、石雕壁画等都可以游览观光。
美丽的栈桥与碧蓝的大海交相辉映,岛城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水光山色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
天幕城 :室内特色步行街
想要来天幕城是因为网络上的图片吸引了我,因此第二天的晚上选择了来到这里。
以欧式城堡为起点,入口处的玉女喷泉展示着西方雕塑艺术,但材质却是中国雕塑常用的汉白玉,也算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吧。紧接着放眼望去,便是长约460米的天幕,冲击着我的视觉。
这里原是青岛丝织厂与青岛印染厂的厂区,经改造变成了特色一条街,还融入了胶澳总督府、亨利王子饭店、青岛市民大礼堂、胶澳帝国法院、花石楼等多处青岛著名历史建筑。
这里规划的是餐饮娱乐一体,但是我却没看见什么餐厅,所以在欣赏完独特的建筑风景后,就返回酒店了,在酒店楼下找了家亲民的排挡,结束第二天的旅程。
天幕城最有特色的便是天幕,在夜晚的室内恍如白昼,有蓝天白云,亦有璀璨的星空。
漫步在天幕之下,从旭日东升开始,到正午阳光、再到夕阳晚霞、最后到午夜星辰,走完这条步行街,像是走过了一天。
不舍青岛
不知不觉,青岛的旅程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之前的两天基本是在老城区游玩,与历史建筑打着交道,最后一天我要好好看看这青岛的海。我怕,我还没看清你,便要离去,今天的心情是珍惜而又不舍的。
八大关:万国建筑 闻香识路
第三天的行程比较松,所以我们也比较晚出门,大约十点左右抵达八大关风景区。
汇泉湾以东、浮山湾以西、北抵太平山南麓、南临太平湾的这片区域就是青岛最著名的别墅风景区“八大关风景区”了。方圆几公里的风景区内,古树参天,四季鲜花不败,造型别致的欧式别墅错落其间,充分展示了欧式园林与建筑的巧妙结合。
这里有俄、德、英、法、美、日、丹麦、西班牙、希腊等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徜徉其中就像环游世界一样,能欣赏到多国的建筑风格。而他们各自所拥有的历史故事也很吸引人,所以不仅是横向的游览世界,也是纵向的时光之旅。
青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很好,是宜居之地。自20世纪20年代起,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以及中国的富商名士们,就纷纷来到这里建房。短短的几十年间,300余座风格各异的别墅在这里拔地而起,具有俄、德、英、法、美、日等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公主楼:梦游童话世界
位于居庸关路10号的公主楼,光是名字就很吸引人,毕竟我还是有公主梦、童话心的。
据说这幢建筑虽叫公主楼,却没有公主住过。
在1929年,有一位丹麦王国的王子乘坐“菲欧尼亚”号豪华客轮来青岛游览观光,当他来到湛山海滨时,深为八大关美丽的海滨风光所吸引。1931年,丹麦王国在青岛设立了领事馆,丹麦王子遂委托赵亨生在八大关海滨购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设计建造了这座丹麦古典式建筑,准备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过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仍不胫而走,广为传播。
这就是属于公主楼特有的一段美丽故事。
春和楼:青岛味道
中午原本午餐是计划在中山路的春和楼就餐的,可是没想到国庆期间游客太多,需要等位长达四个小时,当然就算是平日也是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所以就在旁边也是叫“春和楼”的餐馆吃的午餐。听路人说两家的老板是兄弟什么的,但对于游客的我来说也没有深究,不过味道确实也不错。
即便没能尝到总店正宗的青岛味道,出于春和楼的历史和地位,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吧。
春和楼创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是正宗鲁菜的发祥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改良,如今的春和楼已成为青岛最有名气的餐饮企业之一。总店一楼大堂挂着一块块奖牌以及历年来自全球各国的各界名人在春和楼用餐的照片,可以看出“春和楼”在青岛餐饮界的地位。
这是在春和楼等位间隙出来购买的酸奶冰激凌,值得推荐,味道醇厚,20元/份,极具特色的搪瓷杯可以带回家收藏哦,店名叫“什么老食品店”。
台东步行街:朝观壁画夜赏灯
拿步行街作为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再好不过的了,一般步行街都会有大型超市,而超市里一般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特产。
台东步行街的特色不在于它的商家多么丰富,而是它的建筑外墙很独特。之前不解为何一条步行街会被称之为“朝观壁画夜赏灯”,到了这里后才豁然开朗。
台东商圈是青岛五大商圈之一,东起延安三路,西至威海路,全长1000余米。
如同北京城里的王府井、上海滩上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是人头攒动。
这里被誉为“全国最大的手工彩绘一条街”,就像一间露天画廊。墙上的大型壁画造型生动,配上专门设计的亮化灯光,煞是好看。艺术气息浓厚,作为艺术生的我很沉醉其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