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沈志华|“大跃进”浪潮中的苏联专家

0
分享至

苏联专家与中国飞机设计师合影

1958~1959年是“大跃进”的年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充满了激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中,从全民大炼钢铁到全国人民公社化,从全面开展技术革新到全国“除四害”,毛泽东把全党和全国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人们似乎已经感觉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即将到来。

从杭州会议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整个1958年的上半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几乎就在做一件事,即筹备和动员在全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作为这一运动的思想准备,毛泽东把注意力放在了反对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这两个方向上。如果说反保守主义的矛头是针对党内务实派和反冒进的领导人,那么提出反教条主义则主要是针对苏联发展经济的一套做法和经验。在毛泽东看来,苏联的根本问题是“见物不见人”,依靠官僚技术阶层(专家学者自然列在其中)和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经济,其要害是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朝鲜战争期间在全国开展的几次大规模运动(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及爱国卫生运动等)及其结果使毛泽东领悟到,发动群众运动这种方式,不仅在夺取政权和战争时期是整合社会、积聚力量的有效手段,在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时期,也会成为实现各种宏伟理想的法宝。所以,他在党内各种会议上大批苏联的教条和规章制度,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大跃进”这一群众运动扫清思想障碍。另外,在波匈事件和莫斯科会议以后,中共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如果说此前是苏联全面援助中国,那么现在则是苏联在经济上帮助中国,而中国在政治上帮助苏联。在中国大讲“超英赶美”的背后,实际上是在同苏联“较劲”。从1958年到1959年毛泽东的心态和国内呈现的形势看,中苏领导人之间此时发生的分歧,其实质并不在于苏联是否干预或想要干预中国的主权,而是因为赫鲁晓夫对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表示了沉默和轻视的态度,恰恰是这一点激怒了毛泽东。

实际上,在苏联一般干部和群众中,对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最初表示了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即使有些疑问,也是出于关心或担心。1958年7月26日《内部参考》(第2540号)刊登了一篇新华社发自莫斯科的电讯稿,综合报道了苏联国内对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看法。电讯稿说,部分苏联人“对我总路线是相信的,并表示热情的支持。这部分人大半到过中国,熟悉中国的情形,并亲眼看见过中国人民在建设中的干劲”。有人说,中国进步很快,很快就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还有人说,几年以后苏联就要向中国学习了。“但也有一些苏联同志,对我总路线并不那么完全相信。他们认为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大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不可能的。他们认为中国技术一贯落后,建设的条件差,先进的技术干部又缺乏,因此他们认为我们现在提出的一些口号并不很现实,是说到做不到的。”如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席阿尔西莫夫说:你们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搞到5000万吨钢,没有设备你们能搞这么多吗?你们人多并不能解决钢的产量和质量问题。过去在鞍钢做过生产总顾问的布里士尼科夫说:你们1958~1959年内要生产生铁2000多万吨,我们1957年全年才生产3910万吨,你们一年内就要增加那么多,真是很难令人相信。据说,苏联科学院中国问题研究所曾专门就人民公社进行了讨论,非常肯定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有人认为,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超过了苏联的集体农庄。由于苏联报纸对人民公社的介绍不多,所以很多人询问人民公社是什么样的组织。《真理报》11日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全文。许多苏联读者希望更多地介绍中国人民公社的具体情况。有人问,人民公社是否就是共产主义,人民公社是否比集体农庄优越。

苏联驻华大使馆的看法也是积极的。1958年7月26日临时代办安东诺夫向国内送回一份长篇报告,在这个分发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全体委员和候补委员的绝密文件中,详细介绍了中国1958年上半年经济、政治、外交的状况。报告认为:“1958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形势的特点是:工业和农业领域急剧发展的持续增长,广泛地进行加快国家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的运动(技术和文化革命)。”报告对中共的国内政策持赞同意见:“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急剧增长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这个政策在党研究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过程中得到了反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了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高速度、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也就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同时发展工业与农业的方针)、提高各地方机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关于在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的条件下,同时发展中央和地方的所属工业企业,以及同时建设大、中、小型企业的方针)。”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在研究制定总路线时,中国朋友根据自己国家的特殊条件,非常认真地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尽管报告人认为,对于中国提出的大量经济发展指数“不能被看成有充分的经济依据”,但仍强调,“这些设想应该被看作那种热情的反映,即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而斗争的过程中,充满着整个国家的那种热情。它们的重要意义可归结为:有助于更加广泛地挖掘继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一切潜力。”报告在结论中不仅肯定,“中国共产党执行了一条以最高的速度发展经济、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地方的作用并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精神的路线,从而获得了这样巨大的经济成绩”,而且预言,中国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在钢铁产量方面15年超过英国的目标,至于其他一些指标,“在最近两三年内就能实现”。在讲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时,报告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和农业生产中的极大热情和干劲,认为“围绕总路线在居民中的鼓动工作,其范围异常的广泛,总路线的主要思想已经逐字逐句地深入国内每个人的心中。会议决议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并在党内和人民中激发出巨大的创造热情和主动精神”。《1958年7月26日安东诺夫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报告》,1-75。使馆还对一些专家不注意研究“中国的成功经验和成果”提出了指责,1959年1月27日,安东诺夫又向国内报告:“有一些苏联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对中国的成功经验缺乏应有的兴趣,不去分析中国在大跃进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出现的成果,而把自己封闭在旧知识和陈旧观念的狭小圈子里。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处对来华苏联专家的这一重要方面的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959年1月27日安东诺夫关于苏中科技合作情况的报告》

不过,苏共中央对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及中共的国内政策则持谨慎态度。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在苏联引起很大反响。中国驻苏使馆报告说:“我国大跃进在各方面都对苏联起了刺激和推动作用。苏联正注意研究我国的大跃进,并利用我国的大跃进来动员干部。”《1958年10月16日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213-14,第150页。8~9月,《真理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中国“大跃进”的情况,使用的标题有“人民积极性的源泉”“人民的创造力无穷无尽”“大转变”等,但评论很少。在私下里,苏联的干部和教师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干劲和精神非常佩服,认为“苏联从未有过这样的速度”,“中国很快就要赶上苏联了”。但对中国报纸上的宣传表示怀疑的人也不在少数,如认为中国小麦亩产6000多斤,早稻产量比苏联的甜菜和马铃薯产量还高,不太可能;认为一个小孩站在麦穗上的照片可能是拼接的。苏联著名的农业专家李森科也认为中国报道的亩产数字不可靠,《真理报》编辑部在发表文章前,还专门给使馆打电话,问中国所说早稻丰产数字是否属实。《1958年8月29日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1958年8月29日驻苏联使馆致外交部电》《1958年9月18日驻苏联使馆致外交部电》,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213-14,第139~140页。

在苏联公开的报刊上,如果说对“大跃进”还有不少一般性的赞扬和报道,那么对于人民公社运动则基本上保持了沉默。新华社编写的《内部参考》多次借西方报刊的报道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苏联官方的报刊对“大跃进”,尤其是人民公社,未做任何评论,甚至也很少报道。直到1958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导人谈起过中国的公社。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周年国庆纪念活动提供了明显的机会,那时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处在最高潮,但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莫斯科电台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周年而广播的215篇评论中,也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内部参考》第2654号,1958年12月9日,第24~26页。在11月6日北京举行的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的招待会上,尤金大使发表了简短演说,其中对正在中国大地兴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只字未提。《人民日报》1958年11月8日,第2版。直到1959年3月,“为了反击帝国主义分子和铁托集团对我国的诽谤和对中苏关系的挑拨”,苏联报刊才刊登了一些有关人民公社的报道和积极评论。见《1959年4月3日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919-01,第6~7页。这不会不引起中国领导人的注意。

苏联有关部门对此现象曾表示不安。9月6日,苏共中央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部副部长安德罗波夫专门报告了中国人民公社运动的情况。在客观介绍了人民公社的发展情况后,安德罗波夫指出,中共非常重视人民公社组织,为了给这一群众运动奠定理论基础,北京出版了《论共产主义公社》文集,其中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论公社的著作。但是“最近以来,我国报刊上和电台广播里几乎没有阐述过这个重要问题,这可能引起中国同志们的怀疑”。“考虑到中共对人民公社非常重视”,安德罗波夫建议,“我们应该从中苏友好的精神出发,首先利用中国各方面的材料和提法,在我们的报刊上介绍这个问题。同时还应该组织深入的、全面的对中国人民公社问题的研究。因为在中国报刊上有一些关于公社的提法,给人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阶段,所有国家都有建立公社的经验。”为此,安德罗波夫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指示中央的报纸,首先是《真理报》《消息报》,系统阐述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首先公布中国报刊上的评论文章和材料。二、委托经济所和中国学所搜集中国报刊上发表的人民公社的消息和材料,待四五个月后向中央提交这个问题的材料。三、从安东诺夫同志今年8月22日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电报可以看出,苏联驻中国使馆没有充分地研究这一问题。安东诺夫在该电报中提出的建议,即组织苏中之间交换苏中农村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新闻和意见,可能会遭到中国同志们的曲解,看成我们怀疑中共建立人民公社方针的正确性。所以我们认为,最好委托苏联外交部正确指导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在这个问题上的行动,委托大使馆研究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应对中国朋友们掌握分寸,不让他们产生我们特别关心这一问题的错觉。”《1958年9月6日安德罗波夫关于中国人民公社运动情况给苏共中央的报告》

但是,赫鲁晓夫并未采纳这些意见,相反,却间接地表示了对建立人民公社的不同看法。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958年12月17日刊载的记者罗伯茨的一篇文章,美国参议员汉弗莱在克里姆林宫同赫鲁晓夫进行了8个小时的谈话。在谈话中,赫鲁晓夫一直不愿意谈公社问题,只是当汉弗莱请他谈谈苏联是否打算追随中国的榜样时,赫鲁晓夫回答说:不,公社制度今天对俄国是不适宜的。他还说,无论如何这个词是用错了,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选用了这个词,因为“公社”一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代,它是一种城市的而不是农村的管理形式。赫鲁晓夫接着说,无论如何,中国的制度实际上是反动的(reactionary)。因为——他援引马克思的话解释说——公社是建立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论基础上的。苏联很久以前就曾尝试过公社制度,但是行不通。《内部参考》第2666号,1958年12月23日,第8~10页。从赫鲁晓夫的口气看,reactionary一词在这里译为“倒退”也许更为贴切。另据美国报道,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在1959年1月访美期间,虽然强调苏联和中国在公社问题上没有分歧,但也同赫鲁晓夫一样说,俄国人在1918年和1919年建立了这样的公社,不久就发现如果经济不发达,公社是行不通的。他还说,除非有一种生产力非常发达的经济,否则要执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个共产主义原则是不可能的。《内部参考》第2679号,1959年1月8日,第16页;第2688号,1959年1月19日,第24~25页。中国关于米高扬谈话的公开报道,没有这些内容。见《人民日报》1959年1月13日,第4版。关于1918~1930年苏维埃俄国在农村组建公社、劳动组合及集体农庄的详细研究,可参见沈志华《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尽管后来苏联报刊驳斥说,这是汉弗莱在造谣,《内部参考》第2706号,1959年2月12日,第15~16页。但谁也无法否认,其后不久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谈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时,是在含沙射影地批评中国的人民公社。1959年1月苏共召开二十一大,赫鲁晓夫做报告时指责说:“社会不能不经过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就从资本主义跳到共产主义”,“平均主义并不意味着向共产主义过渡,而是在破坏共产主义的声誉”。沈志华、于沛编著《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1898~1991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第524页;周文琪、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第516页。中国在公开报道赫鲁晓夫的讲话时,没有摘引这些内容。见《人民日报》1959年1月28日,第6版。与此同时,驻苏使馆还报告说,苏联中国研究所的杂志《苏维埃中国学》第二期,因刊载了几篇关于中国人民公社的文章,已遵照有关部门指示停止发行,还听说该刊不久将被取消,并入《苏维埃东方学》杂志。《1959年1月23日驻苏使馆致外交部电》,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919-01,第1页。虽然毛泽东和中国领导人没有对这些情况做出反应,但他们心中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1959年7月28日,正当毛泽东在庐山上为彭德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万言书恼火的时候,秘书胡乔木送来的一份《内部参考》,犹如火上加油,让毛泽东大发雷霆。根据报道,《真理报》1959年7月21日刊载了赫鲁晓夫7月18日在波兰波兹南省波拉夫采生产合作社群众大会上的讲话,这是苏联报刊第一次正式发表苏联领导人对公社问题的看法,尽管只是间接地反映了对中国人民公社的评论,但证实了半年前美国的报道。赫鲁晓夫的原话是:“可以理解,把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曾碰到过不少困难。在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当时开始建立的不是农业劳动组合,而是公社。”赫鲁晓夫接着回顾说:“曾有人下了大致是这样的论断:‘既然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那就让我们来建立公社’。”“看来,当时许多人还不太明白,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如何建设共产主义。”“公社建立了,虽然当时既不具备物质条件,也不具备政治条件——我是指农民群众的觉悟。结果是大家都想生活过得好,而在公共事业上又想少花些劳动。正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赫鲁晓夫总结说:“许多这样的公社都没有什么成绩。于是党走了列宁所指出的道路。它开始把农民组织在合作社中,组织到农业劳动组合中,在那里人们集体地工作,但是按劳取酬。我们集体农庄逐渐巩固起来了,现在是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基础,是改善农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础。”《内部参考》第2831号,1959年7月26日,第19页。笔者对译文略做修改,参见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增订第三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231~232页。对此,毛泽东做出了强烈反应。29日,毛泽东批示:将有关材料印发会议代表,“请同志们研究一下,看苏联曾经垮台的公社和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不是一个东西;看我们的人民公社究竟会不会垮台;如果要垮台的话,有哪些足以使它垮掉的因素;如果不垮的话,又是因为什么。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不了,人为地解散,也是办不到的。”批示发出后,毛泽东意犹未尽,8月1日又将上述文件批给中联部部长王稼祥:“我写了几句话,其意是驳赫鲁晓夫的。将来我拟写文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一个百花齐放,一个人民公社,一个大跃进,这三件,赫鲁晓夫们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我看他们是处于被动了,我们非常主动,你看如何?这三件要向全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第390~391页。看来,毛泽东此时不仅是把彭德怀与赫鲁晓夫挂起钩来,而且已经有心要将中苏之间的分歧公布于众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大跃进”已经成为席卷整个中国社会的革命行动时,当中苏之间的政治矛盾日渐明朗时,大量在华苏联专家的处境自然显得十分尴尬。

本文节选自《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有删节。

沈志华 /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工龄33年7个月,个人账户储存额551080.04元,江苏职工退休了,养老金有多少?开心坏了

工龄33年7个月,个人账户储存额551080.04元,江苏职工退休了,养老金有多少?开心坏了

养老规划罗姐说
2025-09-14 19:59:30
魔术师:乔丹推出AJ时我就知道自己搞砸了 不懂理财的我犯了大错

魔术师:乔丹推出AJ时我就知道自己搞砸了 不懂理财的我犯了大错

直播吧
2025-09-15 14:15:06
有公积金的恭喜了!9月13日起,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取消!使用范围也变了!

有公积金的恭喜了!9月13日起,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取消!使用范围也变了!

会计人
2025-09-13 23:50:39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爆笑经典搞笑冷笑话,我的笔不知道怎么了,女同学只要一穿短裙它就不停的掉到地上!

爆笑经典搞笑冷笑话,我的笔不知道怎么了,女同学只要一穿短裙它就不停的掉到地上!

天天明星
2025-09-14 12:15:52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梁晓声:中国富豪家庭92%将子女送往英美私校,既规避教育内卷...

清风拂心
2025-09-14 13:15:08
8月中国对美出口骤降33.1%,背后的真正考验

8月中国对美出口骤降33.1%,背后的真正考验

黑噪音
2025-09-14 22:17:35
3克就致死?2010年,浙江男子为母亲治病试吃1克,嘴烂了

3克就致死?2010年,浙江男子为母亲治病试吃1克,嘴烂了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9-12 19:43:18
张琳芃武磊更衣室激励队友:每个人都要拼,冠军不能光靠嘴说

张琳芃武磊更衣室激励队友:每个人都要拼,冠军不能光靠嘴说

雷速体育
2025-09-15 12:53:16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界面新闻
2025-09-15 08:37:27
百余名货车司机利用磅差倒卖货物,是“外快”还是犯罪?

百余名货车司机利用磅差倒卖货物,是“外快”还是犯罪?

重案组37号
2025-09-15 09:11:49
天道:人际关系不取决于你们多好,而取决于强弱最关键你手上筹码

天道:人际关系不取决于你们多好,而取决于强弱最关键你手上筹码

剧观花开
2025-09-14 15:05:56
十亿换一命?47岁蔡磊现状曝光,面色红润精神佳,6岁儿子牺牲大

十亿换一命?47岁蔡磊现状曝光,面色红润精神佳,6岁儿子牺牲大

以茶带书
2025-09-11 11:45:09
倒计时10天!国乒15人出战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总奖金1460万

倒计时10天!国乒15人出战WTT中国大满贯,赛事总奖金1460万

乒谈
2025-09-15 06:10:15
继父卖房供我读完博士后消失,十年后我在集团年会上看到他愣住了

继父卖房供我读完博士后消失,十年后我在集团年会上看到他愣住了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09-15 08:47:03
人民日报犀利点评胖东来聘用释犯,直指核心,东来身份发生转变

人民日报犀利点评胖东来聘用释犯,直指核心,东来身份发生转变

鹿鹿156
2025-09-15 11:07:26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有凤Talk
2025-09-13 11:14:31
西贝门店回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伊斯兰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

西贝门店回应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伊斯兰教的消费者要注意了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9-14 15:22:35
借你丈夫用用!山西女子向闺蜜借丈夫一用,并承诺会给10万感谢费

借你丈夫用用!山西女子向闺蜜借丈夫一用,并承诺会给10万感谢费

百态人间
2025-09-13 16:15:30
上海天气突变!暴雨范围扩大,这些地区将现强降水!冷空气已发货,这一天最高温跌破“3字头”

上海天气突变!暴雨范围扩大,这些地区将现强降水!冷空气已发货,这一天最高温跌破“3字头”

鲁中晨报
2025-09-15 15:19:39
2025-09-15 17:07:0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ncentive-icon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介绍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5170文章数 241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数百名韩国工人在美被捕 韩国工会要求特朗普就此道歉

头条要闻

数百名韩国工人在美被捕 韩国工会要求特朗普就此道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西贝发布致歉信:10月1日前完成整改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空间、科技、驾控全在线 Q5L现款优惠不容错过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艺术
时尚
旅游

教育要闻

开学换校长?学校的“灵魂人物”走了,会影响娃儿不?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别再买“网红同款”了,显胖又低级!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