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2元的东北野迪,让南方人怀疑人生

2023-11-20 12:36:44
0

冬天,东北人上热搜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这一边,一场大雪的降临,让《甄嬛传》果郡王此身从此分明,凌云峰一段喜爱度迎来了质的飞升。

“从北京到黑龙江,我的允礼说顺路。”

托东北大雪的福,终于能上桌吃饭的“果嬛党”很难不表示感谢。

果嬛党终于能过个好年了/图源:微博

那一边,随着“雪越大,人越燥”的传说响彻大江南北,本以为“我再不会被东北震撼”的外地人,又结结实实被惊呆了一回——

“听说咱们东北开大趴体,都是直接在公交车上开蹦的?”

尤其等你真正身临其境后,恐怕最终也很难不由衷感叹一句:

咱们大东北,还是太全面了。

1

买最便宜的票,蹦最野的迪

“今夜星光闪闪,爱你真心满满。”

“马什么梅呀?马东梅呀!”

每到夜晚,哈尔滨街头,一辆粉色公交车从会展中心出发,途经中央大街、师大夜市、哈西万达,终点为哈尔滨服装城。

公交车外立着标有“巴士停靠点”“请乱拍照”“一趟有节奏的City Walk”的粉色自制站牌。

车内灯光闪烁,音乐喧闹,乘客伴随着DJ打碟有节奏地摇摆……

走在哈尔滨街头,如果你看到这样一辆公交车,请不要诧异:这正是最近网络上赫赫有名的209路“蹦迪公交车”。


很难不羡慕/图源:新闻截图

这不是“蹦迪公交”第一次爆火。

早在今年七夕,网友@嘟嘟邓狗发布的抖音短视频便引爆话题,拿下13万点赞和近3万条评论。

“不是酒吧去不起,是蹦迪公交更有性价比”的口号一炮而红。


作者供图

舒缓压力,酒水自备,没有低消,公交车随停随走,在哪儿下车都可以。

从此209路公交车,便成了流传在大街小巷的“都市传说”。

从夏天到冬天,蹦迪公交魅力不减,“白天正常运行,晚上则以包车的形式举办派对。”活动主理人关宵旭告诉小妹。

而告别夏天的火热氛围后,“冬季定制蹦迪指南”已经被更多人提上日程。

只需消费2元(车票),就能亲身体验雪地推公交车热身项目+车内蹦迪重头戏。


图源:青豆新闻

不仅如此,过去因为哈尔滨公交速度感人,在当地人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准则——

“在哈尔滨要是不着急你就打车,着急你就坐公交。”

自从这辆被无数人戏称“开往e世界的公交车上”公交车爆火后,流传在年轻人之间的热梗又变多了。


“e人的天堂有了”/图源:微博@智趣威虎山

不过,对于讨论中“e人天堂,i人地狱”的说法,当地的朋友也向i人给出了真诚的建议:

“快点上车,赶紧找座,不然你可就得真跟着蹦起来了!”


因为209路公交车途经地多为网红打卡地,人流量大,相关消息不断出现在哈尔滨人的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中。

当然走红背后也不乏担忧的声音。

喜欢者感叹“这谁还分得清哈尔滨和松弛感天花板”。


质疑的人们忧心忡忡:该怎么跟外地人解释,哈尔滨真的不这样。

理解人们的担忧,但对此“蹦迪公交”主理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与其说这是昙花一现的博流量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快节奏生活中值得坚持的长期主义。

话题一夜出圈后,许多人被“2元蹦迪”这个关键词吸引。

但“2元只是个噱头,其实就是个保险钱”,包车初期便为整个车买了保险,即便是中途上车的人都会有保险。

从始发站上车的乘客需要支付门票钱,全程招手即停,因为行驶路线不对外公开,碰上便是有缘人,中途上车免门票。


活动门票则根据主题而定,五块二毛、十三块一毛四、二十二块二毛二,派对风格不同,价格也由此调整。/图源:作者供图

据“蹦迪公交”爱好者透露,今年7月时的第一场公交车蹦迪派对,更像是一场好友聚会。

一个DJ,二三十好友,没有宣传,少有装饰,主打一个氛围。

但如今,209路公交车成为“哈拉滨BUS”定制公交车,已经更加成熟。

不仅如此,蹦迪公交爆火的背后,还有着当地年轻人自己的坚持。

2

了不起的“哈拉滨”,了不得的东北人

老哈尔滨人习惯称家乡为“哈(hǎ )拉滨”,在满语里“哈拉滨”有荣誉、光荣之意(出自《金史·本纪》)。

在给巴士起名时,便延续了这种叫法,将巴士命名为“哈拉滨BUS”。

上世纪90年代的哈尔滨,是全国有名的时尚之都,夜生活让人津津乐道。

夏季有音乐会、花车巡演、夜市大排档不断;冬季有冰灯、保龄球、旱冰场……“小时候,一到晚上,哈尔滨满大街都是人”。


年初走红的雪地蹦迪,唤醒了无数东北人的过年回忆/图源:极光新闻

提起记忆中的哈尔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独家记忆。

饭后消食儿的活动是去“江沿儿”走走,只为“看看江丢没丢,没丢也就放心了”

吃羊肉串必须靠撸的,而且一定得放糖,“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说吃羊肉串放糖,就知道你是哈尔滨的”……

当然还有那一句: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只说人间烟火气还不够,有句话说得好“到了哈尔滨,才明白优雅的尽头。”

哈尔滨是中国百年音乐之城,更是整个亚洲唯一被联合国承认的“音乐之都”。

这有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第一支交响乐团,还有举办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节。

走过松花江畔或是中央大街,既有优雅古典的交响乐,也有接地气的二人转。

音乐的土壤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浪漫七夕,也影响着这里的人。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自1961年开办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图源:哈尔滨市宣传委

在鹤岗人马永才眼中,哈尔滨是座浪漫、优雅、包容、有人情味的城市。

“哈尔滨有句老话,哈尔滨的夏季属于巴黎,冬季属于俄罗斯。”

而公交车蹦迪能在哈尔滨持续走红,与这座冰雪之城的文化渊源和包容度密不可分。

去年8月,电子音乐制作人小珂走南闯北三年,最终回到家乡哈尔滨。

此前,小珂曾在杭州、重庆、福州、河南等地演出“那个时候刚做DJ就想去南方看看,经过几年的接触,想去的地方也都去过了

还是觉得哈尔滨好,更有归属感。”


对于02年出生的小珂而言,关于哈尔滨夜生活的记忆也与夜店文化紧密相关。

高中时第一次在夜店接触电子音乐,彼时,哈尔滨流行派对模式的夜店,电音文化也十分发达。

到如今,这种包容感同样在吸引他们“大家对音乐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也都能玩儿起来”。

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大概是在公交车上打碟很考验体力,“车一直晃,我扶着机器和音响,别人扶着我,其实是有点累的”。


擅长雅俗共赏的哈尔滨,总能将“接地气”和优雅融合地相得益彰。

于是当2023年旅游热一波接一波,这里的年轻人也想为家乡做点什么,“蹦迪公交”便是这样一个契机。

事实上,在国内公交车蹦迪不算罕见。此前,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也曾举办过类似的公交车蹦迪派对,关宵旭的灵感正来源于此。/图源:作者供图

3

一座城市的质感

创意起初源于两个年轻人的一拍即合。

今年7月,身为一名运动康复科医生的Lz,在一个户外运动活动微信群得知公交车蹦迪派对,“觉得很新奇,想去看一下”。

参加完派对,Lz将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点击量不错。随后他又将视频发给关宵旭,“他觉得这个可以搞,所以后来我就帮他想想点子什么。”

接下来,七夕主题浪漫巴士派对一炮而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室内设计师马永才参加公交车蹦迪派对时已是10月下旬,“我算晚的了,哈尔滨有不少人都体验过了”。

为了赶上10月21日的公交车蹦迪派对,他专门从工地开车一个多小时回到哈尔滨。

对此感兴趣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提起当时的心理状态,大概可以总结一句:社交属性更弱,上车的乘客大多纯粹来玩儿。

对于爱尝试、不拘一格的年轻人们来说,与其说这是“蹦迪”,不如说更像是一趟复刻城市氛围的奇妙之旅。


小红书上年轻人们分享的蹦迪公交打卡日常

如在关宵旭的记忆里,说起哈尔滨的夜生活就不得不提及“98年世界杯”。

当时电视机还很稀少,广场、酒吧、麦当劳坐满看球赛的人,一群人守在电视机前熬到凌晨两三点,“那时候还没有网络媒体,我们当地的晚报天天卖断货。”

后来关宵旭也曾当过两年深漂,生活两点一线,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篮球,对家乡的怀恋愈加深刻,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切。

从当初的“脑瓜一热就做了”,到如今公交车蹦迪派对已举办近20场,“亏了钱,对这座城市又爱又恨,可能拿这件事当作精神寄托。”


未来,他想将“哈拉滨BUS”做成嘻哈厂牌,也在筹备“黄手环”活动,“用音乐唤醒阿兹海默病人的记忆”。

跨城活动亦在考虑范围内,“在黑龙江省内同步几台公交车”,牡丹江、佳木斯等地直播连线,同时发车。

不仅这些,说唱、相声、脱口秀、二人转、livehouse弹唱未来可能也会结合。

那会是什么场面?“那得老热闹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流传一句话:“好像许多东北人生下来就是为逃离东北的”。

在那些有关于东北的语境中,认为这里日常充斥“重工业小烧烤”和“轻工业老铁直播”,生产粗犷的快乐的说法亦很常见。

但在许多东北人心中,一如怀念儿时生活的关宵旭说的:

“在我小时候,‘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的夜生活非常丰富,没有像现在,感觉晚上就没有人了,我做这个事情就想让哈尔滨回到那时候,夜生活丰富多彩的时候。”

过往的记忆渐行渐远,“但东北人提到家乡时那“火辣辣的心,火辣辣的情”不曾改变。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