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23日报道上市仅仅不到一年,iCAR V23就迎来换代升级的年度新款。
双电机455马力,零百加速4.5秒,搭配宁德时代80.16度大电池……性能翻倍之外,配置升级超100项,这次焕新,让V23迎来脱胎换骨的全面进化。
用一句话总结,用户要的全都给,主打一个「听劝」,但「听劝」却不代表「从众」。
正如奇瑞品牌国内事业部副总经理、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iCAR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李东春所说:“根据用户意见,不断迭代产品,是为了让iCAR「特色新能源」这条路走得更扎实。”
也就是说,iCAR的整体产品策略没有变,依然要将造「特色车」进行到底,为拥有年轻心态、热爱生活的人群,打造有特色的新能源车。
在当下同质化严重的新能源车赛道的竞争中,抱定不参与「无序内卷」的决心,以特色造爆款经典,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破局之路。
当下的中国虽然已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主要差的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与爆款经典车型。
因此,在通往世界级的路上,奇瑞亟需打造属于自己的“iPhone”品牌,而对iCAR的定位,就是尹同跃眼里,奇瑞内部的“iPhone”,也是奇瑞集团新能源赛道全球战略突围的一大锚点。
于奇瑞而言,一款全球性的经典爆款车,是通往世界顶尖车企的一张「关键通行证」,而“特色”是创造“经典”的关键路径,这个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iCAR全新V23身上。
作为全新V23上市的前哨预热,iCAR做了两件大事:一是V23S在浙赛3.2公里的多弯赛道,跑出了1分50秒的成绩,创下“最速方盒子”圈速纪录,一个是以2分38秒34的成绩冲击“沙漠珠峰”电动SUV登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iCAR此举并非单纯为了“秀肌肉”,不是为了跟性能车比极速,也不是为了跟硬派越野比极限参数,而是通过极限场景,印证车辆的电驱控制、热管理与操控极限等技术实力,同时,也反过来驱动对悬架、操控、软件系统等进行更快、更精细的迭代优化。
最终目的还要做用户真正需要的“好玩、好用”的车,让这款车在特色的基础上,全面升级,特色再特色,经典再经典。
这种迭代速度,也得益于iCAR的互联网基因,决定了其会用技术快速迭代的方式来响应用户需求,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马永东认为:
“通过不断丰富其内涵、锐化其性能,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向上,让V23与iCAR品牌深度绑定,在用户心智中建立鲜明而持久的印记”。
也就是说,iCAR品牌的目标,就是通过“不设限”的产品迭代,将V23打造成一款长生命周期的经典产品,并同时通过搭建创客平台,通过用户的改装创新,将V23的独特风格发挥到极致,让V23成为一千个车主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最终创造属于中国并引领世界的汽车文化,这也是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很多人看来,「特色」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小众」,但当被问及“做特色是否会限制规模”时,李东春给出了明确答案:特色是新品牌的入场券,规模是活下去的基础,两者并不矛盾。
作为奇瑞的新能源新势力,iCAR虽不追求短期“冲量”,但并不意味着不追求长期规模,无数全球品牌也已经证明过,特色品牌同样可以实现健康的规模化发展,比如:比如奔驰旗下的smart,宝马的MINI,或是斯巴鲁等等。
因此,在李东春看来,全球汽车市场年销量约9000万辆,iCAR只要拿下1%的份额,就是近百万辆的规模,加上奇瑞的全球化体系、供应链实力的加持,以“特色”为切入点,同时建立稳定用户群,iCAR必将实现可持续的规模化盈利。
马永东也强调,对于新品牌而言,“特色”是快速吸引客户关注的必要手段,是在主流品类中做出差异化,只有首先在用户心智中建立品牌认知,才有建立极高的用户忠诚度的可能。
这种特色路线在销量上已经初见成效, iCAR V23上市仅9个月,月销已达六七千台,在新能源方盒子细分市场中位列第一,并有望在年底冲击月销万台。
更重要的是,iCAR的未来远远不止“方盒子”,李东春透露,未来,iCAR的产品矩阵将推出V系列(风格越野)、X 系列(百变大空间)和S 系列(极致性能操控)三大产品序列,以年轻人的喜好为出发点,构建起一个多维度、风格化的产品矩阵,并且无论哪个系列“绝不从众”的多元化是其一直不变的原则,避开内卷,抓住用户"求异"的需求。
伴随产品矩阵的丰富,最终将iCAR打造成一个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备高知名度的品牌,朝着“特色新能源车全球第一品牌”的目标大步迈进。
走特色与风格差异化路线,离不开一群对品牌调性有着极高认可度的用户群体的喜爱与认同,做好用户运营是重中之中。
马永东认为“硬派不等于越野”,硬派是一种风格,而越野是一种功能,绝大多数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向往硬派的风格,而不是需要硬核的越野功能。
在长期的用户调研中,iCAR发现他们的用户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不是单纯的喜爱越野,而是“爱玩”的属性更为明显,那么如何获得一群“爱玩者”的情绪价值共鸣,成为筑起品牌护城河的关键之一。
其中一个路径就是与用户共创,iCAR营销公司执行副总陈刚提到iCAR品牌的用户的“年轻”,并不单纯是表面意义上的“年轻”,他们年龄跨度广从年轻人到70后、80后,甚至有军旅情怀群体,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年轻,共性是有独立审美,更渴望通过车表达风格与个性。
这种对“个性”的追求,让V23成了“社交神器”,转介绍率高达35%,用户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共创者,活跃的用户社群,也让iCAR能及时听到真实的用户声音,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让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更加紧密。
为了深化这种“共创”,iCAR同时正在重构渠道价值,陈刚提到:“成都的大型交付中心,不只是交车的地方,更是用户体验中心”,并透漏未来这类中心将在更多大城市落地,围绕年轻人的生活场景,组织动态体验、生态探索活动,让用户在玩中感受产品,也让iCAR在互动中读懂用户。
iCAR的所有努力,都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强化与用户的情感连接,让用户成为品牌最好的代言人。
全新超级V23的上市,引起了用户的热烈讨论,交付效率与质量是下一个关键,iCAR的一大优势在于,在生产制造端,可依托奇瑞集团强大且现代化的工厂体系,为其产能和品质做好充足保障,可以实现发布即交付,不仅可以交付车辆,更可通过优质渠道服务,保证交付优质的服务体验。
为了让品牌更好的触达用户,iCAR还发起了中文名全球征集,长期以来,iCAR英文名在国内复杂的方言环境中,认知与传播效率不足,此前品牌更多依赖“由产品认知品牌”的逆向传播,这次征集,本质是一场“正向传播”的补位,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吸引用户。
从超级V23的性能升级,到用户共创的生态构建,再到中文名征集的传播破局,iCAR正在用“特色”撕开新能源市场的口子。当越来越多品牌陷入“内卷”时,这个坚持“不从众”的品牌,或许正走出一条更可持续的成长路径——毕竟,在“求异”成为新需求的时代,“有特色”的规模,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