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月12日报道 尽管受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下跌态势。但几乎是业内共识,“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事实上,此前向公众两次征求意见的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2015—2035年)》已经为行业坚定信心。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在1月10-13日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住建部和发改委等部委以及各大车企针对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题发言,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借此机会,业内也或可一窥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走向及发展趋势(点此查看电动汽车百人会(2020)专题报道)。
在产业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工信部部长苗圩为产业未来两年定下大体发展基调。他表示,今年或最迟明年将是汽车产销量的“触底企稳”时期,产销量或在2500万辆左右“触底”。
而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今年7月1日,新能源补贴政策不会进一步退坡。而后,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
陈清泰:大变革时代 政府需做好顶层设计“未雨绸缪”
从2009年1月“十城千辆”工程“拓荒”,到成为“引领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走过整整十年。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眼中,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革命“烈火”已经被“点燃”,“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造车势力对未来汽车的定义”正是这把烈火的“火种”。
在这场涉及交通、能源和城市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汽车革命中,陈清泰认为,一,汽车革命与能源革命融合,将大幅度改善能源结构;二,电动化要放在绿色化的基础之上;三,共享出行有望重构城市交通;四,跨界技术和造车新势力的加入,充实了网联化、智能化的内涵;五,政府应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而在做好顶层设计方面,陈清泰表示,需从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万钢:应构建良好市场环境 坚持战略引领
在汽车产业大变革时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进入了市场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认为,在这种关键时刻,国家应坚持战略引领;把握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方向;推动跨界融合的发展,加强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加强政策创新,推动合作。
而在加强政策创新方面,他强调,我国应构建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
鉴于此,万钢建议,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环境;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预期,具体建议为今年不再制定补贴退坡政策,2025年前继续实行购车免购置税政策和享受民用电价等;加大创新投入,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共性技术平台;深化开放合作。
最后,万钢表示,建议加快制定和实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苗圩:双积分新政近期发布2035年规划或上半年发布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还阐述了目前对我国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判断。苗圩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调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快速发展。
过去一年,工信部联合相关部委开展的大量工作,比如编制2035年规划,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规划制定并且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双积分政策,新政将在近期发布;推动落实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进行行业“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
未来,工信部将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协调发展,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等;加快改革创新,进一步放宽事前准入标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王蒙徽:将加大智能基础设施试点范围 推动政策制定
2018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浙江宁波和福建莆田、泉州三个城市,部署开展城市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的试点工作。如今,在住建部推动下,第二批试点城市广州、武汉、浙江、德清也将加入其中。
王蒙徽表示,通过一年多试点,主要进行了四方面探索:探索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连为一体;探索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应用场景;探索多元主体的建设模式,形成了由地方政府主导,多部门及机构、企业协同配合的模式;探索技术创新方向,为车载设备、路侧设备、5G等新型技术提供运用机会。
下一步,住建部将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支持,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提升试点层次和水平,建设城市数字化平台,打通城市数据链,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
林念修:防范汽车产能过剩 也完善制度政策供给
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再次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定调”,他表示,短期产销下滑,不会改变汽车产业未来向好的大趋势,汽车消费必将迎来新的增长。
为此,国家发改委将强化战略谋划,引导产业变革方向;聚焦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变革基础;扩大开放合作,凝聚变革基础。
而完善扶持新能源汽车政策,联合企业进行技术攻克以及支持国内外企业深入合作,将是未来国家发改委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林念修看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在市场化征程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险阻。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加强投资管理,防范产能过剩风险;持续完善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强大国内市场。
李冶:探索充电新商业模式 推动充电设施技术研发
而在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同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业内关注的一大焦点。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0万个,较去年底增加了50万个,且公共桩和专用桩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9年,在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方面,能源局着重解决车桩兼容难题,强化标准实施落实,进行充换电新技术发展研究工作等。
此外,能源局还组织了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课题研究,开展公共充电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建立监控平台,引导促进充电网络发展。
而针对充电设施商业模式不成熟、车企参与度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李冶表示,能源局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继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推动充电服务平台整合发展。
张夕勇:北汽将以技术、模式创新打破市场瓶颈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北京汽车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迎了拐点,但不是由高速发展进入衰退的拐点,而是在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中,进入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区。
在他看来,如今,政策开放加大,技术进步加快和模式创新供给,使新能源汽车迎来全面市场化、成本和价值以及多元化发展的转折点。
而北汽集团将向“高”突破,以技术赋能打造爆款产品,比如与宁德时代合力研发了全球首款CTP无模组电池技术。同时,向“新”布局,农村包围城市,以场景开发推动星火燎原。最后,向“特”革新,以模式创新打破市场瓶颈。
冯兴亚:立足电动路线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电动化
面向未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广汽集团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
电气化方面,广汽技术路线是立足EV(电动车),兼顾PHEV(插电混动)与HEV(混合动力)发展,面向未来适当储备FCV(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具体而言,广汽集团将在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电气化。在燃料电池领域,2020年内将完成燃料电池示范运行车开发,2021年开始进行小批量试验性示范运营。
国际化方面,广汽集团明确了“三步走”路线图:首先,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市场,建立销售与服务网络。其次,根据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稳步推进发达国家市场的拓展。第三,持续提升品牌价值,逐步实现产品覆盖全球主要市场。
王传福:保证政策接续 公共领域应坚持纯电路线
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具有多重因素叠加的偶然性,也有经济周期性调整和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必然性。
应对如此形势,他认为应加强行业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公共领域坚持纯电动为主,私家车领域纯电和插电混动双管齐下;保持新能源汽车政策连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据悉,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比亚迪近年开发了安全性高的“刀片电池”——铁电池产品,今年3月,该款电池也将在重庆工厂首次量产。
总结: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车大国”迈向“电动车强国”的关键期,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3-5年的发展极其关键。
事实上,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百人会各大部委已经一定程度透露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方向与趋势。
而随着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及发展时间表的逐渐清晰,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大概率推动我国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百年大变革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