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4月15日报道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其核心观点是: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 " 低欲望社会 "。
“低欲望社会”的具体表现包括:
1 年轻人不愿背负百万房贷背后的风险,渴望安逸;
2 人口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持续;
3 人们丧失物欲,连奢侈品都丧失了吸引力;
4 三餐将就,吃饱就行;想要出人头地,成为CEO的人越来越少。
这种“低欲望”还有一种隐晦的表现,即性生活,最近这方面环球同此凉热。
根据外媒最新报道,2018年没有性生活的美国人人数创历史新高,没有性生活的人比例达到23%。
歪果仁更是常常用“没有性生活”的梗调侃自己
而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18年中国无性生活且单身10年以上的人占12%。
除了性生活,国内年轻人的“佛系”标签被社会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佛系加班,佛系升职,佛系找对象,佛系吵架......
尽量避免无用社交,不谈恋爱,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工作随缘不争不抢没有拼劲......
?
抱着一副得过且过,你不跟我过不去我就能让自己过下去的态度随缘度日。
更有人戏称自己是寻找寄生对象的“寄生虫”...
“我佛了”“我枯了”是他们的口头禅,“新一代的老干部”是他们的调侃式自称,“谈恋爱不如追星/磕CP/养只猫.....”是他们坚定的爱情宣言。
至于原因,这位小哥想必说出了大部分单身狗的心声。
为什么年轻人连车都不想买了?
甚至在共享单车遍及的今天,不少年轻人直接将“人生第一辆车”从计划里暂时消除。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外部因素来看:大城市交通越来越方便,出门堵车,停车难,自驾游拥堵都成为摆在人们考虑买车需求前无法忽视的问题。
从内部因素来看:年轻人对“车”的定义不再像70或者80一代那么迫切和重要。
@美国青年的选择
就比如在美国,对数代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是独立的最重要标志。
多少部讲述年轻人的故事、宣扬爱与自由的公路片和动作片怎么能少得了汽车的身影。
电影《邦妮和克莱德》
电影《壁花少年》
然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当下美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讨厌将汽车作代步工具。
据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本国年轻人对考取驾照的热情全面下降,18-34岁的美国人购买汽车的数量在4年间下降了30%。
大概是因为在车上沟通不如在线上沟通来得更加方便和纯粹,那些喜欢线下聚会开party的歪果仁的撩对象阵地已经转移到各大社交媒体。
@中国青年的选择
而在中国,95后,作为即将走出或已经走出校园的一代,也是许多年度消费报告中频频出现的“z世代”,他们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代年轻人对待汽车的态度。
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九五后的年轻人,看看他们的真实想法。
不打算买车的N个理由
?史先生,大四,现居上海
Q :毕业后有购车的打算吗?
A :我要是说没有,采访是不是就结束了
Q :哈哈哈,不是。能谈谈你为什么不想买车吗?
A :史先生条理清晰地给我列出了四条理由:
1.自己包括家里人工作单位都离家比较近,远的也有班车接送。
2.买车还要考虑高峰期,开车还没骑自行车速度快好嘛
3.公共交通是真滴方便,除非你去郊区不然感觉没啥必要开车啊
4.现在停车位真是越来越少了。开车出去玩我的天,你得先绕个两圈找车位
卫先生,毕业一年,现居成都?
懒。开车太麻烦,提心吊胆的,打车大方便,也不用找停车位。也不用弄个车装门面,没意思。
丁先生,毕业两年,现居北京?
对车不感兴趣,主要是觉得开车比较压抑,像待在一个盒子里。其次是,我工作在北京,你懂得,交通压力大,也没啥必要买车了。
陈女士,大四,现居上海?
主要是觉得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加上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在大城市也比较普遍,所以出门都挺方便的。也没遇上过非要用车不可的紧急情况,我一个人生活暂时不需要考虑买车。
网友不买车的N个理由
甚至在网上随便搜一搜,也能找到网友列出的不买车的n个理由。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部分年轻人不打算买车了,一方面从小见大,反映出如今的经济社会状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一代人购车越来越理性,更多是从自身需求考虑,而不是一味盲从。
关于年轻人买车,你有什么话想说?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