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雅安市的雅西高速公路上,有一座云雾笼罩的螺旋形大桥——干海子特大桥。它依山势而建,穿云破雾,还绕过了两个360°的大回旋,看起来像是过山车的轨道一般。它的造型十分后现代,全桥广泛采用钢结构,车辆驶过时也会发出与众不同的金属声音,就连大桥两侧的防撞护栏也是采用的竖直钢结构和横向钢梁组成,既通透减小风阻,又能保护车辆。可以说,干海子大桥从上到下科技感十足。
干海子特大桥全长1811米,与相连的干海子螺旋隧道一起,是雅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世上罕见的螺旋形桥隧工程。干海子特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同时也是桥梁建设中难度最高的弯桥。它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艺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使之在世界著名大桥中享有一席之地。
干海子大桥的高科技可不是为了炫耀。它们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川西修大桥,首要任务是抗震
雅安这座小城之所以为世人所知,就是因为2013年发生的雅安地震。惨烈的地震导致近200人罹难,损毁的建筑不计其数。
雅安位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这里地震灾害频发,而且震源深度往往很浅,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本来不大的地震也能产生极高的地震烈度,进而在雅安造成极大的破坏。在雅安地震中,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的房屋垮塌,正是由于这种极高的地震烈度导致的。因此,干海子特大桥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抗震。
一个结构要想抗震,那它的自重必须非常轻。因此,干海子特大桥的桥墩采用的不是一般大桥通用的混凝土桥墩,而是这种外观类似于过山车支架的空管钢架桥墩。
这些纤细的钢架看起来不够敦实,但实际上非常坚固。单一的长钢管虽然强度高,但是容易发生屈曲。因此,工程师们在钢管之间连接了密集的斜杆及横撑,使整个桥墩的结构融为一体。对于超过60米的超长桥墩,还在其中设置了腹板,横向增设K型支撑,使桥墩根本不存在屈曲的问题。这样纤细的桥墩,算下来承载力不比敦实的混凝土桥墩差。
除此之外,钢架还有着混凝土不具备的一项重要性能,那就是延性。如果真的遭遇了过强的地震,大桥无法抵抗发生屈服,那么钢架桥不会发生垮塌,而是会产生有限的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为人员留出宝贵的逃生时间。
对于那些较高的桥墩,工程还使用了钢管混凝土柱肢+混凝土腹板形成组合桥墩,这是工程中此类桥墩的首次应用。其中,钢管混凝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结构。它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利用坚韧的钢管承受弯曲应力,并对中间的混凝土进行围束。获得了钢管“加持”的混凝土抗压能力变得非常强劲,只需要很小的截面积,就可以获得与很粗的混凝土柱相同的承载力。
然而,钢管混凝土的施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干海子特大桥而言。这里海拔接近3000米,冬季平均温度-4.7℃,山上会覆盖厚厚的积雪。在如此低温下养护混凝土,它的强度会严重损失,即使使用早强水泥、乙二醇抗冻剂等传统抗冻手法也仍然无法应付。核心混凝土的失效会严重影响钢管混凝土整体的力学性能发挥。为此,大桥的混凝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外加剂——引气剂。
它可以在混凝土当中引入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泡,进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匀质性,减少混凝土的泌水。它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最适合干海子大桥的低温、高强度情况。经过反复的短柱模拟试验和经验积累,工程部最终摸清了引气剂的性能和最优掺量,最终实现了钢管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保障了冬季施工下的工程质量。
在以钢材为主的轻型结构保障下,大桥实现了9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这是建筑抗震烈度的最高等级。结构形式的优化还将原设计的51跨简化为了36跨,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进一步减轻了自重,提高了抗震性能。
螺旋形的大桥如何布置?
一般来讲,修建山区公路时,要么修一条笔直的长桥穿山越谷而过,要么依山建起盘山公路。可是干海子特大桥是一座弯弯绕绕的螺旋形大桥,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雅西高速上从园根村到大营盘的这12公里路段,海拔高度从1649米爬升至2362米,高差达713米。如果按照传统的隧道修建法,将这段路修成直线,它的坡度会达到5.8%,冬天一下雪,这段路就会成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的冰滑梯,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于是,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半盘山道”,也就是螺旋道路。它也是利用了盘山道的“省力费距离”原理,但并不是贴着山体修建,而是距离山体外一段距离修建桥梁。这样,既可以保证坡度不太陡,又可以缩短公路的距离,同时还避免了道路紧贴山体被地质灾害破坏。这段干海子隧道与干海子桥梁一起,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耗时只需10分钟,就可以以2.9%的坡度完成326.79米的爬升,并丝毫不受地形的限制。这段精妙的设计被工程界称为“亚洲第一螺旋”。
然而,螺旋桥梁的设计、施工难度,都远非普通桥梁可比。在力学中,弯曲结构的受力远比笔直结构更为复杂。尤其是在弯曲段,更是容易发生所谓的“应力集中”,使得局部的应力比正常状态下高出几倍。因此,工程师在设计弯曲的桥梁、道路、建筑物时,涉及到的计算量都比规则结构高出许多。这需要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来进行调和。
此外,在发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时,高螺旋桥梁由于其内部的复杂受力情况,很容易产生内部裂纹。为此,大桥巧妙地布置了伸缩缝,避免结构之间相互影响。并基于计算和经验的结果对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提高抗拉强度。
钢纤维混凝土,打造“韧性大桥”
普通的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它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强,但是受到拉力作用时。混凝土内部细小的微裂纹就会迅速扩展,进而发生断裂。
目前,通过调整用水量与外加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已经可以做得很高了,甚至可以和岩石媲美,但其抗拉强度仍然很低。即使与抗拉能力很强的钢筋配合使用,也只能在宏观承载力上达到要求,却完全无法抵抗裂缝的产生。外界的氧气、水分和有害离子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腐蚀钢筋。平时,荷载的产生自上而下,大桥内部应力恒定,裂缝的负面作用尚不明显;一旦地震到来,荷载来自四面八方,这种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很容易发生破坏。
干海子特大桥相比起普通大桥的一项重大创新,就是其全面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施工。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的钢纤维,在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后,钢纤维就会与混凝土牢牢地握裹在一起,产生一种特殊的咬合效应。在受到外界拉力时,钢纤维会承担起这部分荷载,牢牢限制混凝土内部裂纹的扩展。这样,混凝土就变成了一种既不怕压、又不怕拉的材料。无论荷载来自哪个方向,它都可以保持强度,并且限制裂缝的扩展。外界有害物质难以进入混凝土内部,大桥的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
钢纤维混凝土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当重大地震发生时,再强有力的结构也会发生破坏。这时普通混凝土就会直接崩溃,建筑发生坍塌。而钢纤维混凝土则不会崩溃,而是会发生很大的变形,产生许多细密的裂纹吸收地震的变形能。
结语
干海子特大桥历时仅三年即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实力领先世界。它的顺利建成使成都到西昌的距离缩短为420公里,车程从10小时缩减到了5小时,极大地振兴了川南山区的经济发展。
热门车型推荐
汉DM-i (国产)
- 厂商指导价(万):21.78~32.18万
- 级别: 中大型车
- 上市时间:2020年7月12日
- 在产车型:5款
- 排量(L):1.5
- 油耗(L):4.2~5.2(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