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综合9月8日报道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一直有高端化的梦想,本世纪以来,一些中国品牌车企也努力尝试过向高端化突破,虽然最终屡败,但中国品牌的确也在屡战。车业杂谈相信,中国品牌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肯定会助力中国品牌实现高端化的最终突破。同时,车业杂谈认为,中国品牌未来在比肩一线合资品牌之路上,可能会分两步走。
应该来讲,过去中国品牌的高端化之路走得不顺畅,核心原因是中国品牌的体系能力还达不到高端化的标准,中国品牌以往的高端化之路其实有拔苗助长之嫌。但客观的讲,经过这些年中国品牌几次尝试向高端化突破失败的经验总结,中国品牌其实也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步一步来,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亦或是营销、渠道和服务等方面,都要循序渐进,都要时间积累。
从近两年中国品牌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在产品力还是在营销力,亦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感觉有了一些顿悟的节奏,在满足消费者喜好和需求等方面,越来越显得得心应手,也因此,让业界看到了中国品牌追赶甚至比肩一线合资品牌的希望。
在车业杂谈看来,中国品牌通过向高端化突破,最终实现比肩一线合资品牌会经过先赶超二线合资品牌,再比肩一线合资品牌的两步走模式。
中国品牌的高端化之路第一步必然会面临与现代等二线合资品牌的残酷PK,这一步已经临近。
众所周知,以现代和起亚为主的韩系车,是国内二线合资品牌的典型代表。而我曾在《韩系车会谋求与中国品牌车直接竞争吗?》一文中指出,韩系车经过多年努力也难以挤入合资品牌第一阵营,同时,韩系车“多代同堂”产品策略已经失效等因素,又导致近年韩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韩系车可能会谋求与中国品牌进行直接竞争,一方面虽然会相对“薄利”,但或能“多销”,另一方面韩系车的成本控制优势相较中国品牌还是较为明显。而实际上,在2016成都车展上,韩系车的管理层,其实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了这样直接与中国品牌PK的意向。因此,车业杂谈认为,中国品牌与二线合资品牌的直接竞争或已经以今年为起点,逐步展开。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对于韩系车等二线合资品牌,其实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技术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车业杂谈认为,如果韩系车等二线合资品牌真的将战略调整为直接PK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可能会因为性价比这一核心优势受到冲击而迎来一波阵痛期,因此这一步也会走得并不轻松。
中国品牌的高端化之路第二步必然也会遭遇与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的狙击,走过这一步需要时间。
如果未来中国品牌在与二线合资品牌的PK中能做到已不输于对手的水平,那么中国品牌就开始迎来了与一线合资品牌PK的时刻。在这一阶段,中国品牌面临的竞争其实更难。一方面,二线合资品牌肯定不甘于被中国品牌赶超,肯定也要继续以中国品牌为直接竞争对手进行PK;另一方面,一线合资品牌则会千方百计的打压中国品牌,通过品牌、产品和价格战等优势,谋求其相对优势的延续。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品牌在技术能力上其实与合资品牌还是有差距的,至少在诸如发动机、车型平台等方面就会合资品牌有更为明显的差距,甚至于目前一些一线中国品牌还在借鉴和使用二线合资品牌的车型平台。因此,中国品牌要谋求与一线合资品牌的直接竞争,技术突破肯定是前提,想再依靠所谓的借用平台等模式,肯定无法从根本上与合资品牌竞争。而技术领域赶超二线合资品牌,比肩一线合资品牌,这条路还很长,需要花时间和精力。
车业杂谈今天谈到这个话题,也并不是认为目前中国品牌已经具备直接挑战二线合资品牌的实力,更别提挑战一线合资品牌。车业杂谈只是认为,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具备了先临近与二线合资品牌PK的实力,而要真正的赶超和比肩合资品牌,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可以用“中长期目标”来形容。
(本文转自网易订阅号平台车业杂谈,版权归车业杂谈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热门车型推荐
宝马7系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82.8~261.2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9年
- 在产车型:14款
- 排量(L):2.0~6.6 AT
- 油耗(L):6.9~13.0(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