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7日报道 悄然变化的行业政策和野心勃勃的新晋玩家,正在打破汽车制造商和授权经销商在汽车后市场的垄断地位。
对中国汽车后市场未来的畅想,市场自始至终就没有停过。
2月,易观智库发布名为《道阻且长,胜者为王——中国汽车后市场电商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的报告,研究表明,中国汽车后市场空间巨大,但存在缺乏规范、标准、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市场极度分散。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车主消费者通过在线完成交易的习惯逐步形成,汽车后市场产业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电商化历程。
巨变前夜,车后蛋糕如何瓜分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国内汽车保有量在2015年达到1.72亿辆,并且伴随存量车车龄上升,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预期将会逐步壮大。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14年国内汽车后市场规模为6380亿元,并且预期至17年超过万亿。
另一方面,由于新车销售预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对于厂商和经销商而言,来自于新车销售的利润必然会减少,其业务重心将会转向后市场。从成熟市场的汽车产业链利润结构来看,根据易观的数据,其后市场利润占比一般为65%左右,而国内占比不到30%,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埃森哲在对中国市场进行分析后则指出,二手车业务、出行服务、独立后市场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面对汽车后市场不断变革,以4S店为主的授权体系将面临巨大冲击,业内认为独立售后服务渠道将异军突起。
然而,去年整个汽车后市场,尤其是电商类业务,兼并整合的案例超过120家,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是“博湃养车”。
“整个产业快速生存死亡,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创业公司更多是VC类的股权资本投资,还不是很成熟的先进资本,这是市场的自然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讲,需要解决的还是信任和服务水平的问题。用户体验过一次,没有惊艳的感觉,就不会有黏性。”埃森哲战略大中华区咨询总监黄路川对媒体表示。
不仅如此,2014年一度甚嚣尘上的“洗车入口论”,也在大量烧钱后,因无法获取黏性用户,而逐渐归于沉寂——
7月,上线仅4个月的车8停止上门洗车业务;9月底,呱呱洗车和赶集易洗车宣布合并;10月24日,功夫洗车宣布暂停上门洗车业务;而每月洗车补贴就要烧掉六七百万元的e洗车,也于近期关闭了上门业务(洗车和保养)并缩减了员工规模。
千亿的蛋糕,究竟该以怎样一种方式“瓜分”,谁又能成为最终的赢家,成了业内共同的疑问。
政策利好
与此同时,政策的逐渐宽松,为车后市场的“巨变”带来了契机——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办法将打破长期以来汽车生产企业对维修技术信息和维修配件实行“授权”经营的模式,建立实施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打破技术垄断。
简而言之,新政实行后,消费者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价格体系更实惠、经营机制更灵活的社会汽车修理单位,而不必被4S店“绑定”。
这无疑为车后创业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谁将笑到最后
在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中间,不少企业曾以美国知名车后公司“Autozone”为对标蓝本。
这家公司被认为是美国的汽车后市场的“传奇”——不管是全球金融危机时期(2008-2009年)还是经济增长期,过去十年股价上涨约18倍,市值也达到180亿美元,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
但在中国,与庞大的市值预期、渐渐宽松的政策相比,如今中国汽车后市场却没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巨头。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2015年的市场中看出一些变化。易观智库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有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更多政策的出台,电商平台对市场的冲击,整个市场在往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电商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特色车后市场的一个鲜明的增长点。
尽管按照易观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汽车后市场电商的用户渗透率依然很低(2015年4季度只有3.5%左右),但已呈现逐步提升之势。
政策促进、空间的巨大、汽车普及和网购习惯形成、各类技术的完善,都为电商平台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而审视目前仍存活于市场之中的车后电商平台,途虎养车或许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2015年,途虎养车宣布完成C轮及C+轮融资,总金额近1.5亿美金。10月,途虎宣布与车后知名企业万丰奥威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达一亿元人民币;2016年1月,3M宣布将在途虎养车平台首发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产品,途虎亦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国际机油厂商授权的电商平台。
途虎也因此被一些媒体议论为Autozone在中国的翻版。易观智库亦在分析了各汽车后市场电商实力后得出结论,认为途虎是唯一一家有希望在2016年进入领先者队伍的企业。
后市场浮躁?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2015年,资本寒冬让不少企业猝不及防,创业者们在战略调整的同时,却忽视大环境的悄然变化,反在这场寒冬中接二连三倒下。
寒冬期,减缓扩张进程,降低运营成本已成幸存者们的逻辑。然而,变化莫测的车后市场,更需要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品牌差异,甚至是去探索新的盈利渠道。
依旧以途虎养车为例。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业,于2015年开创性地推出了“轮胎保”产品。据了解,该产品在轮胎险赔偿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针对轮胎爆胎、鼓包的理赔方案:凡在途虎平台购买轮胎,且在途虎门店安装的用户,均免费赠送轮胎险保障服务;在保障期限(1年内)内发生爆胎、鼓包事故时,可以抵用券形式赔付轮胎初始购置价的80%。
2016年1月底,途虎对外正式发布《2015年度途虎养车轮胎数据报告》,披露了其12月份轮胎销售额突破1.2亿元。现在,途虎以远超对手的数据坐稳中国轮胎电商第一把交椅之后,华丽完成了从轮胎到汽车养护全品类的覆盖,已经开始在上下游产业链中试探玩法,结盟玩家。
不久前,一篇关于途虎养车仓储物流体系的报道在后市场圈中流传。文章盘点了途虎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7个线下仓储的运营情况,这一刻不少人才发现,一些看似很“轻”的O2O服务,原来线下的模式也如此之“重”
因此,与其空想瓜分市场千亿蛋糕,中国汽车后市场或许更需要的是“宁静致远”,安心做好线下业务,努力提升客户服务。毕竟,破解汽车后市场O2O盈利的难点,互联网、供应链、服务链三个方面,其实一个都不能少。
热门车型推荐
卡罗拉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10.98~15.98万
- 级别: 紧凑型车
- 上市时间:2007年5月28日
- 在产车型:13款
- 排量(L):1.2~1.8 CVT MT
- 油耗(L):4.0~5.7(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