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随着中美两国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欧盟想要置身事外显然不可能了,虽说任何的独立主权国家都有保持中立的权利,欧盟作为一个由议会民主国家所组成的联盟,当然也享有这项权利。
可是问题来了,欧盟的大多数国家和美国属于利益捆绑的关系,欧盟27个成员国里有23个都是“北约”成员,美国既然表态了,他们就不能不表态。
美国对华的无理贸易“制裁”有目共睹,并且美国也并不是只针对中国,只要是不支持他们的国家都会被扣上“涉俄”的帽子。如今,这两个字在美国眼里已经等同于恐怖分子。
欧盟之前还亦步亦趋延续美方提出的方针,但在最后关头,欧盟“三驾马车”中的两驾还是及时拉住了缰绳。
就在这时,70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重新“出山”,与访问德国柏林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了一次会面。他们之间聊了什么并没有对外公布,但从之后法德两国的动向来看,很有可能是关于对华政策的转变,有他们带头,欧盟的“求和”似乎已经是意料之中。
很显然,步入历史新阶段的法德已经意识到,中国正在成为他们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和美国比起来,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更加具有自主性,也更加公平。中国还不留余力的为法德两国提供基建援助项目,这也是自视甚高的美国做不到的。
在欧洲提起美国,除了“北约”组织以外,恐怕最有名的就要数上世纪40年代美国方面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了,即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1947年颁布的“马歇尔计划”虽然只实行到1952年,但这项计划告一段落后,美国还是坚持以各种形式对欧洲进行援助。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这是在利用经济援助的形式达成自己的地缘政治目标,就如同苏联控制东欧一样。
还有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欧洲减轻了许多重建过程中的障碍,但欧洲在战后低谷的经济增长与“马歇尔计划”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关联,欧洲的许多国家在美国的大规模援助到来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就实际情况来说,部分得到美国援助较少的国家甚至经济恢复速度要更快,“北约”的成立与后续诸多行动,也佐证了美国提供援助的动机并不单纯。
这些思想的出现,证明了欧盟内部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想方设法从思想上呼吁更多人脱离美国的“帮助”,保证欧盟整体的独立自主。
此时默克尔的重新“出山”更像是德国的一次公开表态:德国不会因为美国的政治主张和路线,动摇和中方的合作。
默克尔
之前欧盟方面做过一次估算,如果按照美国的想法,将中国电车进入欧洲的关税加征20%,根据2023年的数据参考,中国2024年的电车出口数量可能会锐减25%,总价值约40亿美元。
5月19日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并不会一味的忍让欧美国家的不公正行径,只要触及到中方的利益,我们就会坚决的予以还击。
但还有一种声音提出了新的想法,他们认为默克尔现在已经是德国“前总理”,她的政治动向并不能代表德国的主流意见,中德关系的决定权最终还是要回到现任总理朔尔茨手上。
其实这样的考量也不无道理,默克尔已经卸任两年,影响力必然会日渐减弱,可她跟其他人还是有着本质性区别的。
这位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在位执政16年,离任时还获得了大十字勋章,德国的八位前总理中只有三人获得这份殊荣,默克尔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两人,一位是联邦德国的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一位是德国统一后的首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
所以默克尔的种种行为对于德国政坛,依旧有很强的代表性,她的外交活动对于当今的德国国际战略方针分析仍然具有参考性。
这样一个外交手腕强硬、有“铁娘子”和“黑寡妇”之称的女政治家,对中国的态度都表现出了友好和善意,可见欧盟内部已经下定了决心。美国想要复刻半个世纪以前自己对于欧洲国家的掌控力,恐怕是在痴人说梦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安格拉·默克尔
海外网 2024-05-15 《默克尔的退休生活“很忙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