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一个城市是如何接纳北京疏解央企总部的?喜欢美好 展开全部 只有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讲了中国电子迁往深圳后的故事,《》讲了中国旅游集团迁往海南岛的故事,《》讲了中国核建总部从北京搬迁到上海的情况,《》讲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将核能总部迁往烟台的进展, 《》讲了央企离京落户“稀土王国”的进展。
本篇讲讲中国三峡集团从北京搬迁到武汉的情况,一起看看央企总部双向奔赴的美好。
一、回顾首批搬迁出北京的央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因工业基础强、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好,成为“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承载地,一重、一汽、鞍钢、哈电等重工业巨头因此扎根东北。还有一部分企业,比如东风汽车,曾因“三线”建设等原因将总部设在中西部中小城市,但后来因市场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将总部搬迁到了较大的城市。
改革开放大潮中,不少央企应运而生。比如,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等部委被撤销,在煤、油、核三部基础上分别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等能源企业,这些企业的总部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北京。大量央企总部的存在,让北京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
时过境迁,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过多资源集中一城一地,催生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加重了城市运行的负担。近年来,中央对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出了明确要求。
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跑”,央企总部“坚守”在北京的必要性下降,而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资源、贴近产业链上下游,更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
2021年9月2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搬迁武汉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回迁到湖北
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为何要搬迁回武汉呢?第一就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很多央企总部原则上是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第二就是三峡集团的重头业务均在湖北,其中就包括目前拥有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能源集团两大成员单位。三峡集团回归武汉是它最好的选择。
长江三峡集团实际上是生于湖北,长于湖北。1993年9月27日,为建设三峡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立在湖北宜昌。2009年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7年12月28日,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
2011年2月21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宣布分别在北京、宜昌、成都三地组建总部。北京总部是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宜昌总部逐渐形成以电力生产为主的生产中心;成都总部则是工程建设中心。
在总部搬迁至武汉之前,三峡集团总资产三分之二在湖北,三峡集团的员工中近三分之二是湖北人。此次搬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提出能迁全迁、应迁尽迁。
二、喜欢美好 展开全部 只有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搬离北京的三峡集团有多牛?就说一个数字:2022年,江岸区新增4个纳税亿元楼宇,三峡总部大楼纳税超过10亿元。
搬迁两年来,三峡集团牢牢把握总部搬迁带来的机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谋划推进企地合作取得新实效。三峡集团积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三峡力量。推动十余家子企业落户武汉市江岸区;在武汉市统筹推进约200亿元生态环保项目,系统实施重点河湖整治,汤逊湖、梁子湖重现水清岸绿,光谷生态大走廊成为城市新名片。此外,三峡集团还联合武汉市共同打造三峡科创园,加强与武汉地区高校院所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深化与武汉市科教资源、人才优势、科研机构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1、一个城市是如何接纳北京疏解央企总部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基石。为吸引企业巨头落户武汉,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腾出黄金宝地,筑巢引凤,用心用情当好“店小二”。
当年,为保障三峡集团顺利回迁湖北,江岸区积极主动把区机关大楼拿出来作为三峡集团的办公地。800余名干部职工通宵达旦,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整个机关的搬迁。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六合路1号的三峡集团总部大楼
江岸迅速成立服务三峡集团办公室,坚决做到该支持的全支持,能保障的全保障,应服务的全服务。到2023年10月,已有13家“三峡系”企业落户江岸,三峡集团已成为江岸发展的重要合伙人。为了服务好三峡集团,在子女入学、教育配套、公寓供给、土地√选等方面,几乎是做到了极致,比如统筹沈阳路、长春街等重点小学专项对口,二七滨江中信泰富写字楼公寓全供给,二七滨江商务区6期和西马街地块三峡员工宅基地规划等。
2、三峡集团带动下江岸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发展成什么样子?
2021年,央企三峡集团总部搬迁到武汉江岸区。随着三峡集团总部的到来,江岸区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仅去年,就依托“龙头”三峡集团新引进4家“三峡系”子公司。截至目前,共有12家“三峡系”企业落户。
江岸区既有承载历史记忆的百年老建筑、老里分,又有拔地而起的新型街区、国际化社区。历史、现代和未来在江岸交汇,准确说在滨江交汇。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是江岸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总部型商务区,是江岸发展的新引擎。
江岸的发展脉络从长江主轴概念的提出后,豁然开朗,沿江而下(地图上是向北)依次布局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左岸创意设计集群区、武汉天地国际商务集群区、滨江国际总部商务集群区,辅以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共同搭建了大江金岸的“四区一带”。
随着三阳路设计之心和二七滨江商务区在推进中不断走深走实,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企业落户。目前江岸区集聚了三峡集团、长江设计集团、中信集团等一批国企央企,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达到83家、外资企业达到528家。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其中新增企业1.3万户。
除了三峡集团,长江设计集团带动了江岸的设计产业链不断拓展,如今,水利水电、市政设计细分赛道,二七滨江江水源可再生能源工程、青峪口水库、武汉汤逊湖综合治理工程(一期)等一批EPC项目纷纷落户江岸。
江岸区依托“三峡系”“长江系”“中信系”等央企排头兵,拥有7个国家级科创平台、18个省级科创平台、17家院士工作站,出台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三个“10条”等系列政策,已经构建起以央企国企为引领的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首批“科创湖北”试点区。
以上看出,一个央企对一个都市有多少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省都在争抢央企总部了吧?详阅:
三、下一批离京央企总部会有谁?其中一个特征:主营业务、行业属性、战略定位等决定央企是否外迁
以前都简单的说会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资源、贴近产业链上下游的央企总部会会搬迁,其实还有另外四个特征:
参阅:
参阅:
首先,主营业务属于资源类、能源类和工程类企业,例如华能、三峡和稀土集团等,这些企业更有可能迁至资源丰富地区。
其次,所处行业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企业,例如石油、电力、通信、汽车、电气、钢铁和化工等,这些企业外迁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战略以及拥有特殊行业背景的央企,例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航空发动机集团等,将大概率留在北京。
第四,金融类、文化类和行政类央企外迁的可能性较小。
最后,央企的主营业务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资源、贴近产业链上下游,例如煤炭、油气类、农业类等企业。
喜欢美好 展开全部 只有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
央企总部离京何尝不是如此?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环球通信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微信公号:china_3g(私人微信:zghao4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