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实,这个故事不能算是安徒生原创的,而是他于1837根据中世纪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国王和三个骗子的故事》改编的。
故事说的是丹麦一个皇帝,他昏庸又酷爱穿着打扮,“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
皇帝的这个爱好引起了两个骗子的注意,于是两个骗子去拜见皇帝。说他们能缝制出全天下最好看的衣服,而且这个衣服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能辨别称职与渎职、聪明与愚蠢,不称职、愚蠢和不诚实的人看不到这件衣服。
皇帝一听,还有这个功能,而他刚好要考察大臣和人民,于是叫两个骗子赶紧缝制,并且骗子要什么给什么。实际上骗子根本没有去缝制这件衣服,而是每天大鱼大肉,吃喝玩耍,只是象征性的做出缝制的动作。
皇帝等不及,于是安排了“诚实的老部长”“诚实的官员”“特别圈定的随员”“高贵的骑士”“内臣们”,以及“站在街上和窗口的人们”,甚至连同皇帝自己去看骗子缝制好了没。尽管谁也看不见这种新衣服,但大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称职、不聪明,都异口同声、众口一词地称赞、欣赏“这是从来没有的最贵重的衣服”。
皇帝很高兴,决定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热烈而隆重的游行大典,让所有人观看自己的新衣服。当然,大街上的民众也都热情鼓舞的迎合皇帝。正当皇帝陶醉在人们的称赞、赞美之中的时候,一个天真未凿的小孩子说了一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皇帝的新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病态社会中的荒诞:昏庸的国王考察官员不看政绩、不了解民间疾苦,而是通过“新衣服”来加以识别。面对两个骗子设置的骗局、走火入魔的国王,上至大臣下到百姓,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出真相,力谏国王,指出他的荒谬。那么,导致社会如此荒谬的原因何在?专制暴政。
权力的垄断、封闭和病态社会中的荒诞
想必安徒生笔下的这位国王平时一定是专断、专权、任性惯了,所以,无论他做的什么决定,无论他说的什么话,无论他的什么行为,根本没有任何人敢质疑,更别说批判和监督了,人们只会坚决执行、聆听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