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诱骗
酷刑压榨
层层转卖
电影《孤注一掷》
起底境外网络诈骗
你窥探人性善恶
我思考其中法理
2023年思明区检察院
青年干警“思·享”会第九期
从电影说起
聚焦安娜与潘生的罪与罚
共同犯罪的认定和追责
本期“思·享”会由陈燕妮、张雨墨、艾泽鹏三位青年干警领学分享,萧作民、付明明两位检察官助学点评。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林慧莹主持。
领学分享
01
角色背后的法理
程序员潘生、模特安娜,毫无交集的二人陷入同一境外“诈骗工厂”,或被迫或甘愿参与诈骗。电影的结局,安娜被定罪,而潘生未受刑罚,领学人陈燕妮抱着钻研的精神连续抛出问题。
“潘生的行为让人联想到那些靠技术入股进行犯罪的技术人员,他们到底应该认定为主犯还是从犯呢?”
“安娜是纯粹的从犯吗,还是可能涉及到胁从犯的问题?”
“那些镜头一扫而过的打手、话务员、印发宣传小卡片的人员,以及没有在镜头中出现,但是在实践办案中涉及的角色,例如培训人员、管理人员、会计、司机、食堂阿姨等,他们怎么认定主从犯,能不能入罪呢?”
为了找寻答案,陈燕妮深入分析电影主要角色的具体行为,并结合实务探究相应刑责。
02
司法实践的难点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有人认为“法律不强人所难”。“被迫参与犯罪”,字面看似简单,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认定难的问题。
领学人张雨墨援引3个判例,展示了被迫参与犯罪的刑法规定,进而比较了“紧急避险”与“胁从犯”的区别。
从真实案例到法律规定,再到法理,最后回归电影案例。潘生未受处罚,究竟是因为紧急避险而无罪,还是构成胁从犯的有罪免除?张雨墨从法理和法律两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最后,张雨墨对“紧急避险”提出了3个启发性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自招危险是否可以进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中的权益大小如何衡量?紧急避险的危险紧迫性如何判断?
03
更多视角的拓展
随着领学层层推进,有关共同犯罪其他方面的一道道“选择题”再次摆在大家面前。
以“共同犯罪中从犯的犯罪数额和退赔责任认定、中立的帮助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认定、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为切入点,领学人艾泽鹏带领大家重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的相关意见,如《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介绍了上海、重庆等地的实践路径,并呈现关于退赔责任等问题的不同观点,启发大家思考。
此外,他还列举了我国刑法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罪名,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帮助恐怖活动罪,讨论视角得到延伸。
助学观点
01
萧作民
拿影片中的人物潘生来分析,有人说,意志不自由则行为无责任。虽然其到了缅甸已经无他选择,但是实践中仍应该仔细地审查他配合实施的犯罪行为是不是最低限度的配合,这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个人认为帮助行为正犯化有利于准确定罪,而且可以通过法律的适用方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量刑比正犯重的问题。
02
付明明
电影中有很多值得揣摩的细节,我关注到了共同犯罪实行过限的问题。理论上分为“超出共同故意说”“预见说”和“知情说”三种观点,但在实践中三种观点还是有其局限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我们需要认真审查判断:甲乙共谋犯罪,如果乙对非共谋行为知情,要看他有没有制止的义务;反之,如果不知情的情况下,要看他对危害结果有没有预见的义务。
互动发言
“我不赞成从犯扩张化的处理方式。”互动发言环节,坐在台下的青年干警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办案实践与大家讨论,“该定的罪名还得定,但是在提出量刑建议时,应该充分考虑与上游犯罪的平衡。”
还有的青年干警提出了自己办案中的困惑:“比如公司里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并不直接实施犯罪,但是帮助公司招募人员来实施犯罪,可以认定是中立帮助行为吗?”问题难以“一刀切”回答,给大家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选题既要“有热度”
又要“精准度”
“思·享”会不改初衷
为什么选择共同犯罪的小角度?
近年来,独立入罪的帮助行为和从犯行为已经成为思明区检察院司法办案中经常遇到的实务问题。角度虽小,问题很深。答好本期“思·享”会关于共同犯罪的一道道题,再回看手中的案卷,或许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为什么对一部电影如此较真?
因为探究是不断追求罪、责、刑相适应,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相统一的过程,这是思检人应有的胸怀与智慧。
乐学勤思,躬行善享
“思·享”会是思明区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激发青年干警聚焦社会发展、强化使命担当的又一举措。
这是一个分享观点、碰撞思想、凝聚智慧的平台,以深度的法律思考和有力的社会担当,展现“思检人”的风采。
往期推荐▼(上下滑动查看)
2023“思·享”会第八期 | 寻衅滋事罪的“乾坤袋”里有何“乾坤”?
2023“思·享”会第七期 | 克莱登大学新传——“野鸡大学”乱象
2023“思·享”会第六期|虚拟不虚无,无形亦有价——虚拟财产的刑法评价与保护
2023“思·享”会第五期 | 网络时代如何迎压用好“刺猬法则”
2023“思·享”会第四期 | 明枪易躲“按键”难防——浅谈网络暴力治理
2023“思·享”会第三期 | 美与丑的分界线——揭开医美乱象的“画皮”
2023“思·享”会第二期 | 阿西莫夫的狂想与忧虑——人工智能的是与非
2023“思·享”会第一期 | 网游问题思辨“大通关”
思·享会第七期 | 私力救济的限度——“业主雇叉车将占车位汽车丢进河”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思·享会第六期 | 司法救助:法与爱的双向奔赴
思·享会第五期|互联网企业逐利之外的“法”与“责”
质量建设年 | 再度相聚“思·享”会,思维的火花朵朵精彩
质量建设年 | 首场“思·享”会,为何反响如此热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