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曾在《梅圣愈诗集序》中发出过这样的论点,“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具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他认为在写诗一事上,“穷”是“工”的基础。但他所说的“穷”,并非只是物质生活上的贫困,而是指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苦闷。
不过话说回来,穷到吃不上饭的诗人还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
年轻时在长安求仕时,杜甫便已经开始了困窘的生活,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下“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做了个小官,对生活也没有多大改善,甚至在回家探亲时发现小儿子竟然已经活活饿死,“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狂风吹走屋顶的茅草,全家都在凄风苦雨中瑟瑟发抖,“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的穷,是一生中的常态,令人心酸。今天来盘点几首“哭穷”的诗词,看看还有哪些诗人和他一样惨。
孟郊: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孟郊被元好问评价为“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这不仅是评他的苦吟,也是对他生活状态的真实描述。
他屡试不第、仕途艰难、中年丧子,直到46岁才得中进士,暮年才做了个小官,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写下了叹老嗟病的《秋怀十五首》。
这组诗中有诸多苦寒伤痛之语,如“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单床寤皎皎,瘦卧心兢兢”等。
其中第四首最直接地描写了自己的贫穷: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
商葩将去绿,缭绕争馀辉。
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幽幽草根虫,生意与我微。
秋日渐寒,可诗人甚至没有钱去修补一下房屋。破屋连门窗都没有,晚上睡觉时月光直接洒落在床上,风从四面八方呼啸而入。秋花枯萎,草虫苦吟,他只觉得自己老病之躯和这人间的秋天一样,生机微弱,幽恨绵绵。
唐寅: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16岁时,唐伯虎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就中了第一名案首。可他流连花街柳巷,无所事事,耽于享乐,后来在好友祝枝山苦口婆心地劝解下,才终于决定闭门苦读,参加科考。
他29岁时才加乡试,一举夺得头名解元,却因口舌不稳遭人诬告,被牵连入科举舞弊案,不仅功名被革,还被抓进了牢中。
后来虽然洗清冤屈,可他已经对对仕途绝望,甚至不肯按家里的安排,去做一个底层小吏,反而以卖画为生。
别看诗中的唐伯虎潇洒风流,可实际上他的生活经常陷于困顿,修建桃花坞时便到处筹钱,负债累累。晚年时书画生意愈发差,他曾写诗自嘲“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不过写得最真实最心酸的,还是当属这首《贫士吟》: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他已经白发苍苍,却依然囊中羞涩,靠贩卖笔墨为生。然而“笔砚生涯苦食艰”,靠此谋食十分艰难,仿佛是遭到老天爷的戏耍一样,没有人肯来买他的画与诗。
“轑釜”,即用勺子刮锅。家中无粮煮饭,再怎么刮锅子也吃不饱,只能惭愧地面对老妻幼子。
每个人都不容易,即使是风流才子,也要和无数普通的中年人一样,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日日面对柴米油盐。
钱起:俸薄不沽酒,家贫忘授衣
曾写下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钱起,是唐代天宝十年(751年)进士,也是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叔叔,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虽然才华横溢,早年却屡试不第,好不容易考中了却只授了个低微小官,薪水微薄,难以度日。
他曾写过一首《县城秋夕》:
山城日易夕,愁生先掩扉。
俸薄不沽酒,家贫忘授衣。
露重蕙花落,月冷莎鸡飞。
效拙惭无补,云林叹再归。
在诗中,钱起自称“愁生”,每天黄昏时分早早地关上了门。为何而愁,又为何早早关门呢?薪水太低没钱买酒,更谈不上与友人欢宴谈笑了,正如蔡希寂所言“客舍贫居绝送迎”。
“授衣”,即制备寒衣,古代每年九月便提前准备冬日的厚衣服。诗人家中明明是因为贫穷,无力准备冬衣,却自嘲忘记准备。
当囊中羞涩,连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发愁,那只能为生计疲于奔命,又哪里能记挂着为明天筹谋呢?
元稹: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在结发妻子韦丛去世后,元稹写下了多首祭奠亡妻的诗,回忆起了曾经共渡的时光。
最经典的当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感人至深的莫过于“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而对曾经的艰难贫穷日子写得最真切的,必然是这首《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谢公,即东晋宰相谢安;黔娄,则是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20岁时下嫁给了没有功名的元稹。
元稹用望族谢家中备受宠爱的才女谢道韫来代指韦丛,用家徒四壁的黔娄来自喻,两者身份地位、家庭条件相差悬殊,以此来引出韦丛下嫁之后面对贫穷的艰辛。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泥”,软缠央求;“长藿”,长长的豆叶。
看到丈夫没有衣服穿,韦丛便到处搜寻自己的箱子,找布料给他做衣服。丈夫没钱买酒,死乞白赖地缠着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的金钗去换酒。家中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烧火做饭。
几件充满回忆的小事,却描绘出了那些“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日子是何等的困窘。
#暑期创作大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