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很晚才下班回到家,妻子许鹿希看到丈夫进门时的凝重表情,就知道有重大事情发生,邓稼先沉默了很久后对许鹿希说:“以后家里的大小事儿我都管不了了……。”
许鹿希问:“你要去哪儿?出差还是工作调动?”
邓稼先回答:“工作调动!”
许鹿希急切地说:“这样,稼先,你把邮箱号码写给我,我到时候给你写信,总可以吧!”
邓稼先摇了摇头:“不能说,更不能写信!”
许鹿希不再追问,邓稼先看到许鹿希两眼含泪地看着自己,他的心都差点碎了,他紧紧地把她拥入怀中。
邓稼先不忍心看到妻子的悲伤,只好安慰她说:“若我能做好这件事情,那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活!就算为了这件事牺牲了生命,也是死得其所!”
许鹿希听完,眼泪不停地流,还是忍不住问:“你到底要去做什么工作?需要下这么大的决心?”
邓稼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家里以后的大小事情都得靠你了!”
过了很久,许鹿希躺在邓稼先的怀里睡着了,邓稼先却彻夜未眠。回想起领导钱三强副部长对自己的谈话,邓稼先激动不已,回国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没过几天,邓稼先就离开了北京,离开了许鹿希和自己的一双还在襁褓中的儿女,这一走就是整整28年。
在这28年中,邓稼先后32次亲历核试验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成功研制了氢弹、原子弹,成为中国著名的“两弹元勋”。
很遗憾的事情发生了,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当然知道核辐射泄漏的危险,但他不忍心让年轻人去做这件事情,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抢先找到空投失败的原子弹,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在手里检查。
致命的核燃料放射性钚239直接侵入了他的体内,邓稼先的身体开始急转日下,这也是邓稼先患上直肠癌的重要因素。
在邓稼先的一生中,少不了杨振宁,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2年后,邓稼先在安徽怀宁县出生。
因二人父辈是好朋友,也是邻居,杨振宁和邓稼先就成为好伙伴,这一直伴随他们的一生。
1936年到1937年,杨振宁和邓稼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学习一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邓二人一起在西南联大读书。
后来,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赴美留学,又曾同屋居住两年。
1950年,26岁的“娃娃博士”邓稼先毅然回国效力,而杨振宁留在美国发展,后来他和李政道博士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别,直到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二人才相见。
杨振宁回美国要上飞机前,忍不住问前来送行的邓稼先,问出了一个深埋心中多年的问题:“中国的原子弹是否由美国人帮助研制?”
邓稼先听到杨振宁的问题,沉默不语。他需要遵守保密条例!
邓稼先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周总理汇报,总理亲自来电说,可以告诉杨振宁同志,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真相。
得知真相后,没有人知道杨振宁内心有多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中国在他的心中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
“是什么让稼先舍弃了所有?”“又是什么让稼先甘愿隐姓埋名?”“又是什么能让中国人如此自主地研制出核武器?”
看到邓稼先的无私奉献,这也许是杨振宁晚年回国的内驱动力吧!
1986年7月29日,62岁的邓稼先与世长辞。
至今36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这个响亮的名字:邓稼先!他为我国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曾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的故事收录于《写给中国孩子的榜样故事》等10册中,这里有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苏步青、竺可桢等10位科学家的一生故事。
邓稼先等科学家们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以毕生的热血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扛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无愧为“中国的脊梁。”
这些科学家是这样的“自讨苦吃”,用诗人艾青的一首诗回答最贴切不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邓稼先等科学家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种动力,榜样是一座灯塔!
向这些爱国科学家致敬!汲取榜样力量,谱写青春华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