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早春野菜藜蒿古诗七首:蒌蒿满地芦芽短,溟蒙烟雨掐蒌蒿

0
分享至


早春藜蒿美诗七首: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藜蒿,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早春著名的时令野菜。在年节期间,一斤藜蒿可卖到20元左右,清炒藜蒿,藜蒿炒腊肉,以其鲜脆甜美的早春滋味,备受人们喜爱。不过到了立春之后,藜蒿大量上市,价格就会骤降。我往往喜欢这时的藜蒿,花小钱卖上一把,就在厨房里细细剥叶子,那春天的细密的叶子虽然不入烹调,堆在脚边,像一堆清新的绿雪,手上满是藜蒿的清香,很久都舍不得当垃圾扔掉。更遑论藜蒿梗入菜的滋味,是解除年节油腻的那种清爽。

因家族世代务农,所以知道藜蒿,在晚冬早春,长在沙洲水岸,有亲人曾经不辞艰辛劳苦,夙夜涉水,去往水中沙洲割采野藜蒿,是为赚取孩子的学费。但也能够知道,早春时候,正是藜蒿出水发芽的季节,那摇曳的一片青翠的藜蒿海,是江乡最早最清新的春色。

实际古人的味觉,并不输给现代人,或者由于生产力不高,食品多采自天然,藜蒿之美味,并不是现代人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吃饱了寻常饭菜的求新追求,因为至少在上古周朝,就已经将藜蒿,作为早春美味和贵重稀少的菜肴,供奉宫廷。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周 ·诗经《出车》节录

春天的太阳,慢慢舒缓的升起,草木开始繁茂向上。

那黄鹂鸟在太阳下鸣叫,水边多的是年轻的女子,在采集蘩草,她们在绿色的草中,舒缓清新。

黄鹂鸟感应早春的阳光,被称为太阳鸟,早春鸟。当黄鹂鸟叫的时候,也就是蘩草茂盛的时期。

我们知道,草本比木本最容易感受春天,而靠近水的草本,则率先发芽。

那么这个蘩是什么植物呢,能够在黄鹂鸟的早春就这么茂盛?

在诗经的另外一首诗里,我们还看到采蘩,通常是在沼泽,水边,山涧旁边,也就是这种植物近水,但不是完全生长在水中。

采集它的人,是用作宫廷的早春祭祀,祭祀先祖,并且是一种悠久传承的礼仪。

说明在周朝,或者先周之前,这种生长在水边的早春植物,就已经是重要的食品,或者曾经缓解过祖先们食物短缺时的艰辛,又或者是这种植物的甜美,胜过了同时期的各种蔬菜草本。

实际上大家已经知道这种植物的现代名字,那就是藜蒿。

只不过周朝时代,叫做“蘩”,你看看这个字,就能感受那种早春的蓬勃,何其繁茂。

诗经有关“蘩”的诗有四首之多。和早春的“萍”类,见证了上古人们对于水泽植物的利用和偏爱。古代女子往往在春天出嫁,出嫁前,也会在水边采集藜蒿和萍草,请祖先保佑她幸福,子嗣众多,美满,生生不息。

有时候我想现代汉语中的“频繁”,也许最早来源于沼泽无数的萍草和藜蒿的那种生生不息的美吧。

不过到了汉唐时期,“蘩”很少用于诗词文学,诗词中也很少记录民间的饮食。

这也不奇怪,这都是由贵族,军阀势力掌握政权的两个朝代,连带做官的读书人都在大事件,生存安危里载沉载浮,而民间读书人少,记录细腻的生活的文学文字也少。这种情况在宋朝得到改观。一来是宋朝经济发达,重视农业,二来也是普通人的文化普及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开始有大量描写生活细节的文学和文字。

比如苏轼,第一次吃到藜蒿,是他43岁,贬谪到湖北黄州的第一年正月。

“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

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

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

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

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北宋 ·苏轼《岐亭五首,并叙其一》节录

藜蒿在宋朝民间,在楚地黄州地区,叫作蒌蒿。

这里是古楚地带,多水泽,自然近水采食藜蒿的风俗流传,且藜蒿是天然的江乡美味啊。不过就算是在藜蒿丰富的水乡,正月里吃藜蒿,仍旧是给予重要客人的款待,因为早春水寒,颇费人力。

昨天云气深重,东风融化了雪,变成了春雨。

远处林木黯淡,近处春雨房舍,春寒料峭。

但是我遇见了此地的隐士,知道我这么冷前来,赶紧上酒备菜,热情款待。

我早就听说,这里的藜蒿是美味,今天我才看到,看到藜蒿短短,新鲜的嫩芽带着一点微紫的颜色。对方为我杀鹅煮肉,丰盛至极。

这也是唐宋诗词中,第一首写细写藜蒿的诗。

看到这里,在江乡居住的人一定会会心。

真正的野生藜蒿的嫩茎和嫩芽,是带着一点紫红的,有着浓郁的藜蒿清香。

而现在的藜蒿,多半进行人工的大棚水养,产量更高,但是独独就少了那一点紫红的原始颜色和浓郁的藜蒿风味。但是也是时令的好菜。

那么苏轼第一次吃藜蒿之后,就爱上了藜蒿的美味。

想必黄州的四年,他如此乐观,成为美食家和诗仙,也和吃了这里四年鲜嫩的藜蒿有关。

因为美食美景,接地气的投入生活。可以治愈仕途的坎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北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1085年)

十年之后,苏轼在江苏看到僧人画的一幅早春图画,写下了著名的诗。

这首诗,很多人记得前面两句,桃花初放,春江上已经有鸭子游来游去。

但是很少人注意下面两句。

这实际写的是早春的江边,藜蒿在江边摇曳蓬勃,芦苇刚刚出水,正是河豚溯游,人们正好捕捞鲜美河豚的时候。

这真是吃货本色。

如果你知道苏轼在黄州吃了四年的藜蒿,毫不厌倦,你就知道他写这首诗时,有多么的投入和快乐。藜蒿,芦白,河豚,都是早春美食。

遍地藜蒿,对于许多人无感,但是对于苏轼来讲,那就是连着舌尖肺腑的春天。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北宋 ·苏轼《过土山寨》

这时苏轼在船上,早春风来,他在河道的船上。正巧这天他要去南边,也正巧起了北风,真是春天里的顺风顺水。

不过这里是春天里的北风,想必是天气骤变,连带江浪也颠簸。

正好在过土山寨时,停船,叫人去码头买了一碗面,这面里有什么呢,有新鲜的藜蒿。

结果他就着颠簸起伏的船吃面。

看见一大碗面,在桌子上汤水晃动,只有上面的藜蒿像筷子一样浮在汤上,纹丝不动,像筷子,又像簪子,动静之美,白绿的色彩照应,让这窗外的风浪,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这倒让我联想,这汤碗到底有多大?

或者正是因为在民间,和普通人一样吃饭住宿饮食,这里的碗显然不是为苏轼准备的,倒是古朴真实到,就是普通的人民生活,海碗汤面,家常藜蒿。

杨柳未必留人,但是藜蒿美味,是彻底留住了苏轼的心,不再有仕途漂泊之感,反而生出了乡野的笃定。一蓑烟雨任平生里,少不了藜蒿香气。

“等推三界纳秋毫,错被人呼世外高。

已办绿蓑青蒻笠,溟蒙烟雨掐蒌蒿。”宋 ·饶节《谢洞山和尚惠蒌蒿种》

藜蒿在北宋开始人工种植并推广。

有没有苏轼传播的功劳呢?肯定是有的。起码他让黄州的藜蒿声名更响亮。

但是在其他地方,人们也喜欢吃藜蒿。

这不,一位诗人吃了藜蒿,还要向种植藜蒿的和尚讨要藜蒿种子和苗。

他说自己远离尘世,看得清许多东西,所以担了一个世外高人的虚名。

为了让这个虚名名副其实,他准备做一个世外高人的样子。

先准备了蓑衣,斗笠,然后要种上成片的藜蒿,在蒙蒙春雨中享受摘藜蒿,吃藜蒿的生活趣味,要让别人羡慕死。

不过时令菜,藜蒿在宋朝的都市早春时节,价格应该不菲。如果此人想发家致富,靠近城市,运输便捷,这种植藜蒿实在是不错的产业。

无怪他这么开心,等闲就把钱赚了,还保有世外高人的美誉。

”春水微生放鹢初,和风习习日舒舒。

洲前且为停轻楫,待摘蒌蒿煮白鱼。”宋 ·刘跂《又泛西溪诗十首其三》

那春水微生,自然是河流解冻,春雨水涨的早春。

天上飘着鸟的风筝,这样晴美的天气,上船旅游。

到了水中的沙洲,且停下船桨,我要摘一把藜蒿,煮这早春最肥美的春鱼。

宋朝人的饮食,离现在很远。

通常我们都是清炒藜蒿,很少用藜蒿煮鱼。

但是想想,也很自然,藜蒿根茎还是颇有脆劲的,藜蒿和鱼的鲜美混合在一起,可以去除鱼腥气,这是简易的渔家吃法,也因为天然,更保留两种食材的美味。

“几种园蔬美又廉,芹芽脆荻芽鲜。

幽香配酒藜蒿梗,清气宜汤豌豆尖。”清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其一百六杂记》

这首诗还真用方言,才能读出中间的生活味道。

早春三菜一汤,一杯小酒。

水芹菜,芦白,清炒藜蒿梗,豌豆新芽打汤,其中水芹滑,芦白嫩,藜蒿则是下酒好菜,脆鲜甘美。一筷藜蒿一杯酒,那是细细咀嚼的春天。

其实我更喜欢站在野藜蒿的水边,成片的藜蒿摇曳,江天早春,其浩渺春气,是自然的,也是历史的,那吹过藜蒿的风也吹过屈原的长发,藜蒿也是屈原的芳草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派出所回应于朦胧坠楼,被资本封杀3年零收入,3个月前新剧刚杀青

派出所回应于朦胧坠楼,被资本封杀3年零收入,3个月前新剧刚杀青

新金牌娱乐观察家
2025-09-11 12:48:42
无底线的老歌翻唱,正在榨干华语乐坛

无底线的老歌翻唱,正在榨干华语乐坛

音乐先声
2025-09-11 13:57:48
3-1,德布劳内点射,22岁曼联弃将惊艳破门,那不勒斯3连胜领跑

3-1,德布劳内点射,22岁曼联弃将惊艳破门,那不勒斯3连胜领跑

侧身凌空斩
2025-09-14 04:47:15
蒋万安反对“一国两制”,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蒋万安反对“一国两制”,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比利
2025-09-13 14:18:24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包养情人无数,娶初中同学女儿为妻,玩老婆闺蜜,嗜色如命的富豪

负面黑洞
2025-09-11 16:19:05
蒋万安反对“一国两制”,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蒋万安反对“一国两制”,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谛听骨语本尊
2025-09-13 19:55:58
传甲骨文中国区裁员:补偿N+6!

传甲骨文中国区裁员:补偿N+6!

芯智讯
2025-09-13 16:20:21
加拿大天塌了!中方直接不买了 , 卡尼下令加码报复 , 对华发起新攻势

加拿大天塌了!中方直接不买了 , 卡尼下令加码报复 , 对华发起新攻势

说故事的阿袭
2025-09-13 17:46:03
李谷一不再沉默,揭晓宋祖英“消失”的真相,观众:原来是这样

李谷一不再沉默,揭晓宋祖英“消失”的真相,观众:原来是这样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9-02 16:01:14
聊新出的靴子!欧文:我能穿它打球!这很疯狂 但我总会挑战极限

聊新出的靴子!欧文:我能穿它打球!这很疯狂 但我总会挑战极限

直播吧
2025-09-13 14:37:05
“老罗,我们家没有预制菜”,宁波老字号餐饮店用大屏“喊话”罗永浩,品牌方:只是想宣传自家菜

“老罗,我们家没有预制菜”,宁波老字号餐饮店用大屏“喊话”罗永浩,品牌方:只是想宣传自家菜

极目新闻
2025-09-13 23:16:39
李盛青主任:腹胀肠鸣、放屁多,就是脾胃寒了!这个方子帮你解决

李盛青主任:腹胀肠鸣、放屁多,就是脾胃寒了!这个方子帮你解决

大明爱养生
2025-09-12 11:20:43
西甲争议!皇马6000万铁卫被直红罚下:怒竖2根手指 阿隆索狂抗议

西甲争议!皇马6000万铁卫被直红罚下:怒竖2根手指 阿隆索狂抗议

风过乡
2025-09-13 23:28:37
1931年,周恩来带人处决叛徒顾顺章家人,放过仨小孩,却酿成祸患

1931年,周恩来带人处决叛徒顾顺章家人,放过仨小孩,却酿成祸患

阿胡
2024-07-31 11:50:32
越看越像潘金莲——白峰美羽

越看越像潘金莲——白峰美羽

素然追光
2025-09-14 00:45:04
争议!30岁乌克兰名将多次公开阴阳中国,如今却来中国参加比赛

争议!30岁乌克兰名将多次公开阴阳中国,如今却来中国参加比赛

念洲
2025-09-13 12:42:08
赢麻了!清北都放弃,华科大一新生发言称高考690分,全省前30…

赢麻了!清北都放弃,华科大一新生发言称高考690分,全省前30…

火山诗话
2025-09-12 06:02:07
鄄城县连夜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鄄城县连夜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潇湘晨报
2025-09-13 08:26:18
李常青主任:这个水果是痰湿克星,切片泡水喝,嗓子和肺都舒服了

李常青主任:这个水果是痰湿克星,切片泡水喝,嗓子和肺都舒服了

大明爱养生
2025-09-13 11:16:22
一年只卖了14辆车:“平民保时捷”,为何衰落了?

一年只卖了14辆车:“平民保时捷”,为何衰落了?

正解局
2025-09-12 14:18:36
2025-09-14 08:32:49
初衣胜雪 incentive-icons
初衣胜雪
古典诗词解读,历史典故解析
1335文章数 7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28岁女子被砸中身亡家属索赔200万 抛砖男已被执行死刑

头条要闻

28岁女子被砸中身亡家属索赔200万 抛砖男已被执行死刑

体育要闻

27年的等待结束?挪威最快下个月进世界杯

娱乐要闻

杨幂回复祝福区别对待祝绪丹引热议

财经要闻

西贝冤不冤

科技要闻

京东淘宝iPhone17基础版十分钟被抢空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约翰·卡朋特的毒液突击队》试玩:劲!炸!爽!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支持"两国方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