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被定位为产业高地、生命绿洲和未来之城,也是以自然生态为本底的山水田园城市。深汕合作区规划展览馆与档案馆是深汕城市中心区主轴线上启动的首个大型公共文化项目,如何基于深汕独特的山水格局,为未来的深汕合作区设计一座最能体现“深汕特色”的公共文化建筑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 基地周边现状
项目基地位于深汕合作区中心组团的行政文化中心,中心区城市中轴的西侧,未来将与规划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形成文化设施聚落。
南侧紧邻洛坑水库,周边山体林地环绕,有着极为丰富、优美的生态景观,体现出深汕鲜明的山水格局。在此独特的基地背景之下,我们更希望创造一个积极回应场地,同时开放包容、轻松亲切、自由生态的城市精神家园。
设计概念与形体生成
设计方案以“田园绿毯,未来方舟”为总体概念。
建筑体量顺应场地,形成北高南低的生态“绿毯”,回应依山向海的场地特征;结合公共活动的适宜尺度,在“绿毯”上生成高低层叠的田园矩阵,创造多义性的公共开放空间;档案馆和规划馆体量从“绿毯”生长而出,使自然生态和文化建筑融为一体;漂浮的规划馆在东南角打开一扇远眺深汕城市发展的窗口,仿佛驶向未来的方舟,形成标志形象。
▲ 俯瞰效果图
规划布局
档案馆(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布置于北侧地块,规划展览馆布置于南侧地块。两馆裙楼相连形成统一的建筑形象,地块之间保留东西向步行通廊,增强建筑与中轴及周边片区的联系性。“绿毯”从北至南逐渐降低,规划馆南侧形成滨水台阶,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创造出使人与建筑、自然融合的宜人环境。
▲ 功能布局
▲ 轴测图
场所营造
|多维生态
北高南低的“绿毯”和高低层叠的田园矩阵形成一种“人工的自然”,通过不同标高的平台和绿化方式,创造多维度立体绿化系统。生态文化中轴,立体田园绿毯、屋顶绿化形成生态本底的文化群落,达到接近100%的绿化率,同时为人们提供多样的景观体验。
▲ 不同标高的绿化平台
▲ 多维立体绿化系统
| 链接城市
作为中心组团文化设施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馆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如何与周边文化场馆群形成有效连接,以达到设施共享、激活城市生活的目的。方案通过在地面层设置多条慢行路径,将两馆与景观中轴、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相联系, 串联起艺术展览、生态体验、文艺路演等多元的功能体验。同时,景观中轴的下沉庭院则将两馆与地下的商业、文化、交通设施串联成完整的慢行系统。地面地下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功能高度复合的文化核心。
▲ 与城市链接的文化核心
▲ 地下慢行系统
| 田园绿毯
高低层叠的“田园绿毯”是方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通过打造一片人工自然景观,将绿色生态和文化建筑融为一体。绿毯的构成采用基本模块的组合方式,基本模块包含四种分类:“构件”、“绿化”、“建筑”、“广场”。不同类别的模块随机组合,提供多样的使用场景。绿毯上层次丰富的绿化,类型多样的景观元素,不同尺度的活动平台,共同营造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态场域。
▲ 生态开放的田园绿毯
▲ 绿毯的基本模块
▲ 绿毯效果图
|南北通廊
方案在“绿毯”首层设置了贯通南北的公共开放通廊,连接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和未来北侧的图书馆。通廊二十四小时对公众开放,承载可与市民互动的各类党建、展览和艺术活动。
▲ 通廊轴测示意
▲ 通廊效果图
|立体化公共空间
南北通廊内设置通往“绿毯”层的公共台阶,使首层的公共通廊与“绿毯”层的活动平台、架空广场相串联,形成全天候立体化的公共空间,起到衔接城市,串联城市慢行系统的作用。
▲ 立体串联的公共空间
|城市界面
基地东侧为喧闹的城市界面,西侧面向景观中轴和中心湖景,为安静放松的自然界面。方案因此在东西两侧界面相应地展现出不同的建筑表情:建筑的西侧界面以理性的姿态回应城市人工环境,而东侧界面面向中轴景观,通过“绿毯”将自然和建筑融为一体。
▲ 面向城市严谨理性的表情
▲ 面向中轴自然生态的表情
建筑立面
山水田园的自然风貌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从地图上俯瞰,纵横交错的田园与山、水、村庄相融,形成一片绿毯,“田园”也成为我们立面设计的灵感来源。抽象变化的“田园”肌理极具象征性。规划馆镂空的表皮使建筑立面随着时间变化形成不同表情,在室内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档案馆立面则以经典理性的竖向线条形成秩序,营造简约典雅的立面风格,与规划馆既能相互融合,又独具特色。两馆外立面造型简洁,采用米白色石材、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超白玻璃、镜面不锈钢等材料, 体现既现代稳重又开放亲民的建筑特征。
▲ 立面概念
▲ 立面肌理
▲ 室内光影效果
▲ 立面效果
▲ 沿湖透视
绿色节能
通过设置适应岭南地域气候的架空空间、“冷巷”空间和屋顶绿化,达到遮阳、通风、保温隔热的效果,实现被动式节能。同时采用热交换通风系统(余热回收)、除湿系统,水源热泵系统等绿色技术降低建筑主动制冷的能耗。
▲ 适应岭南气候的被动式节能措施
▲ 主要绿色节能措施
结语
在深汕合作区这座全新的当代“山水田园”都市中,探索公共文化建筑与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范式,是深汕合作区规划展览馆与档案馆方案设计的主旨。方案积极回应自然环境、深刻挖掘地域元素,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使两馆成为蕴含深汕山水田园城市的特点、激活城市生活,绿色低碳的公共文化设施。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展览馆、档案馆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设计单位:深圳华汇设计
主创建筑师:肖诚、凌峥
设计团队:唐杨涛、张慧君、叶嘉怡、周光颖、查麟芷、叶瑞、凌文萍、陈润森
业主: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功能: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党群服务中心
方案状态:中标候选方案
设计时间:2021年12月
用地面积:26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4700平方米
我家深汕 | 新媒体
以上来源 |深圳华汇设计
欢迎在下面【留言区】发表你的意见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欢迎订阅我家深汕,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