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来源 文旅博山
博山,有惬意山水,有特色美食,有精品陶琉,还有又艮又有趣的博山方言。今天跟着小编一起了解博山话,透过方言看博山的人文特色。
视频详情
视频详情
博山话是指在山东博山地区流行的当地方言。语言有调侃味道,但调侃自己正是博山人敞亮豁达、逍遥大度的生活态度。博山话是博山人的骄傲,是博山的象征和不用介绍的名片,是在这百余平方公里的空间创造出的属于博山自己的语言。
博山方言直通汉家古语,但博山话“山味”太浓:一艮,艮得有些像吃了未熟透的柿子一样发涩;二硬,硬的舌头不会打弯儿。“ 碟子”“凳子”的“子”音是发不出来的,“r”话音常发为“l”,如“人”读“len”,“肉”读“lou”。 并且有除了这里便再也寻找不到的极具特色的表情达物的词汇。因为这样,一些人“一不小心”就弄出笑话来。
听说有人出差到北京,吃早餐买早点时,要“三两油条,一碗啥哈(喝)”。喝不读喝,而读“哈”。“啥哈”是稀饭或粥的意思,服务员根本听不懂“啥哈”是什么,比划指点解释后才明白。
有一南方人出差来到博山,住在某宾馆,恰逢宾馆停水。客人问:卫生间怎么没有水?服务员回答:“这几天水不正常,晃晃有,晃晃没有。”客人似懂非懂回到房间,一会儿又回到服务台询问。服务员微笑着耐心解释,“对不起,最近这儿水管维修,晃晃有,晃晃没有。”客人也一脸认真地讲,“我晃了,晃了怎么还没有?”边说还边比划着。引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晃晃”是有时的意思,而客人则误理解为“晃动”。
有些人曾搜集过一些关于博山的新旧史料,博山历经沧桑,周为齐国之地也好,汉属般阳(今淄川)、莱芜也好,博山都处在统治者所不及、及也不想及的万山之中。史记载,明弘治以前,博山还没有“衙门府”,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官”。或许因为这样,为生计就大胆的开掘地下的矿藏,陶瓷琉璃手工业也随心所欲的捏啊烧啊卖啊,没有“官话”就创造啊,只要你懂我懂咱都懂就行。
“土话”点燃了“乡土商业经济”的发展大火,博山成了“四方商贩咸聚于此”的方圆数百里的贸易中心。工商业在明清时期居然走到了全国之前列,山外的人惊奇了。舆地学家顾祖禹将博山写进了《读史方舆记要》,一代学问大师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里有专录,名臣王士祯称博山为“重镇”……
划重点
博山话典型举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