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问骨2:骨惑》,作者:尹剑翔,有删减,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
2011年6月17日,北方的春天还有些冷。我市的万家灯火与繁星连成了一片,荡漾的环城河在暮色中闪着银色的光,河水与灯光交相辉映,显得楼层无穷,流水无尽。辛勤了一天的人们沉浸在属于各自的安详中。
美丽的夜晚,我正和大周、葛程坐在我市新建成的一条步行街区内的一家上岛咖啡内悠闲地喝着咖啡,这是我们三人已经约定俗成的见面模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本应该是他们两个人约会,大周却总要叫上我,他们不像是恋人,但如果不是恋人,干吗一男一女成天搅在一起呢?真的搞不清楚。
“葛小姐这次回来是为了一个15年前的案子?”我有些吃惊。
葛程没有回话,悠闲地抿着她的咖啡,她翻着一本书,连眼皮都没抬起来。
大周喝了一口咖啡,问道:“作家,刁爱青这个名字你听说过吗?”
我点了点头:“怎么会没听说过,1996年著名的‘南大碎尸案’的受害者!这个案子到现在都没有破,至今都被称作是中国警方最大的耻辱。”
“葛程就是为了这个案子回来的!”
“哦?”一个社会学学者,怎么会对这个案子有兴趣呢,我实在是有点纳闷。
“实际上,葛程已经……”大周的话只说到一半,我们都没有预料到,一个巨大的悲剧从天而降。
只听得窗外一声闷雷般的巨响,整个咖啡屋都摇晃了起来,闹市区的商业街上顿时乱成了一片,悲声四起。
“怎么了?”巨响让我们顿时紧张起来。
“是爆炸!”大周也站了起来,表情严肃。
“快去救人!”当我看到窗外到处乱跑的人群时,第一反应就是抢救伤员,我一边说着一边迈开了步子。
“等等!”大周一把拦住了我。
怎么了?”我有些郁闷。
“还没弄清爆炸源,你这样贸然过去是很危险的!先等警方的排爆队来了再说,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大周说完,双目密切注视着窗外的情形。
葛程显得倒很镇静,她看了看手表,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品着咖啡,手里翻书的频率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我看见二人的表现,感觉自己是有些沉不住气,但我的感性还是要大于我的理性,我干脆跑到咖啡厅的门口,看着人群伴随着尖叫声向更远的方向涌动着。
五分钟后,各种刺耳的笛声相继传来,有警车的,有消防车的,还有救护车的!大周随后便接到了法医研究所的电话,要求他立即投入工作。后来我才知道,大周并非是理性过了头,对于这种爆炸案的救援是有相应的程序的,警方接到爆炸案的报案后,首先会将投入到现场中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组,总体上会分为现场勘察组、现场访问组、现场警卫组、急救组和后勤组,也就是说调查和救援是要同时展开的。如果很多人一齐涌进去,很可能造成混乱,不但救不了人,还有可能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法医在爆炸案中是会被分到现场勘察组中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了爆炸案的调查工作。
爆炸案发生在我市闹市区的一家著名的大型影院里。这是一座现代化的IMAX影城,爆炸的影厅是近些年来在中国非常流行的3D巨幕影厅,这里也是我市唯一的一个巨幕影厅,刚刚完工不久。这时,这座影厅外拉上了长长的警戒线,排爆队已经率先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没有发现新的爆炸点后,急救组才开始搜救,我们这个勘察小队是最后一波进入现场的。
“整个影厅面积2093平方米,共有座椅421个。”影院经理头上捂着一块毛巾,明显是受了伤,但是他还是坚持把被炸的IMAX厅的状况介绍给勘察小队。
虽然爆炸强度很大,但是整个影厅为混凝土结构,对影厅外的影响不大,冲击波只是将影厅的大门冲开,造成了包括影院经理在内的几个工作人员受了伤,但受伤程度都不足以致命。
当我们走进影厅内部时,才发现为什么我们听到的会是一声闷响,因为爆炸的所有能量都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被消化了。这是一座宏伟的大厅,整个影厅已经被炸得支离破碎,血肉横飞,墙上布满了飞溅出的血迹、脑浆、毛发和皮肉等,此情此景,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惨不忍睹。
站在影厅中央的排爆队长黄队长似乎和大周是老相识,上前来主动和我们打了招呼。
“真是悲剧!”黄队长摘下防毒面具,用焦急的眼神看着大周。
“剧场到底有多少观众?”大周问道。
“至少有150名,大部分伤者已经送往医院了,在这里边的到处都是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残肢了,有十四五人当场死亡,由于尸体大部分已经破碎,具体的数字还要你去统计,死亡数量还可能进一步增加。”黄队长有些郁闷地说道。
我看了看贴在墙上的放映表,还好它紧紧地贴在墙上没有被炸碎,上边已经被熏黑,但是字迹依稀可辨,显示爆炸时正在放映的影片是《雷神》。
“还好放映的是《雷神》,如果是《加勒比海盗4》,我估计死伤至少要在200人以上。”我最爱看电影,对这两部电影都有一定的了解。
“为什么?”大周一向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恐怕也没有和女孩看过什么电影,所以对这里边的缘故一概不知。
“最近播出了两部3D巨幕的电影,一部是《雷神》,另一部就是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加勒比海盗4》,而《加勒比海盗4》的受欢迎程度要远远超过《雷神》。”我给他简单解释了一下原因。
大周似乎对我说的话并不感兴趣,他没有说话,独自走到了大厅的中部,四周环顾。
爆炸的中心在22排到26排中间的座位上,这里的地面上有一大片血迹,尸体东倒西歪,座椅更是横七竖八,一片焦黑。
“作家,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大周指了指那些已经支离破碎的尸体说道。
“你在想引爆炸药的人是不是也在这些尸体里。”大周对我笑了笑:“知我者,作家也!”
02
我曾经到过很多凶杀案现场,也曾经去过满是焦黑尸体的火场,还跟着大周挖掘过战死的士兵尸骨,但是那些地方比起这起爆炸案的现场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我仿佛能从这里看到一种恶毒的怨念化作了恐怖的魔影。
这次现场的勘察是我见过的最为细致、专业的勘察行动,勘察组的成员除我之外,共有六人,大周是组长,五名警方的鉴识人员都要听从大周的指挥。
勘察先是从测量开始的,大周先是走到了25排2号座椅前.然后又往前迈了一步,来到一个凹形坑的跟前,他用手指了指这里。
两名鉴识人员立即会意,拉开皮尺开始了工作,“长29.4厘米,宽25厘米,深9.7厘米。”
大周对我说道:“这应该就是爆炸的中心,现在我们要以这个点为圆心向外扩展搜索范围。”
下面的工作是对以此为圆心的周围的尸体进行编号、定位。
“怎么确定到底有多少尸体?”我指了指满地的血污,还有那些支离破碎的尸骨。
“计算脊柱的数量,一般在这种爆炸案中,死者脊柱被炸爆的可能性不大。”大周说着,已经开始了计算工作。
最后,在电影院中的尸体被确定在了16具,勘察组的组员为这些尸体一一编号,并画出了示意图,标记出了各个尸体的位置。
大周又向南走了几步,左翼的座席已经完全被破坏,这里遍地都是小坑,他说道:“拍照,尽量多几个角度!”
由于遍地都是碎片,勘察组人员朝着大周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用卡尺进行着测量,并尽可能的不破坏现场的布局。
“周法医,坑洞共有88个,呈210度扇形面,是弹片撞击形成的。”鉴识人员一边说,一边用镊子夹起了坑内的污秽物。
大周走过来仔细看了看,说道:“作家,你来看看这一块肌肉组织。”
我凑过去看了看,那块肌肉已经完全焦化,还伴随着浓重的焦臭味。
周法医,这个洞大小有15×12厘米,里边有一铸铁连接柱,坑底有大小不等的金属碎片14片,还有……”
“还有什么?”
“金属卷上有乳突线花纹的皮肤组织!看形态应该是乳房旁的肌肉组织!”鉴识人员不是很肯定,把那块金属卷夹到了大周的面前。
大周看后点了点头:“应该是,但是还是要回所里做一次鉴定!”
“大周,难道说?”我听到这几句话,顿时明白了一些事情。
“嗯,作家,凶手很可能已经被炸死在这个大厅里了,一般爆炸案,在爆炸的一瞬间,个人出于保护自己的意识一定会成蜷缩状,所以被炸到胸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这又是在电影院里,所有人的方向都是向南而坐,由于有座椅靠背的缓冲,爆炸物无论放置在哪个位置,轰击到胸部的可能性都比较小,除非只有一种可能性!”
“凶犯把爆炸物绑在了腰间!然后引爆了炸药!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乳房附近的肌肉也被炸飞了!”我认为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大周点头不语,又投入到勘察中去了,这个现场需要勘察的地方确实还有很多很多!
03
我们勘察现场完毕后,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我没有想到,葛程一直没有离开,她就站在现场外,背靠在影院外的石柱上,当我们走出来后,她没有说话,跟在我和大周的后面,走到了我的车前。
你怎么还没走?”大周走过去,关切地问道。
“我不太敢一个人走夜路!”葛程的语气似乎有些胆怯,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她的温柔气息。
“葛小姐,我一直以为你是Super Woman呢!”我在一旁打趣道。
“好了,一起走吧!”大周捅了捅我,露出了一丝笑容。我开着车,葛程第一次主动跟我说了一句话:“作家,我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
“你知道第一个破获爆炸案的侦探是谁吗?”
“第一个破获爆炸案的侦探?不知道!”
“是诺贝尔!就是那个著名的化学家。”
“葛小姐,化学你也懂啊!”
“我只是知道这个故事而已,为了感谢你送我回去,我就给你讲讲诺贝尔破获爆炸案的故事,希望对你们破案能有帮助。”
大周轻叹了一声,说道:“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法医,还真不知道诺贝尔也破获过这样的案子!”
“事情是这样的,诺贝尔的助理研究员汉森被炸死在了值班室中,其面部、身体上都扎进了许多玻璃碎片,地板上也有大量的玻璃碎片。”
我突然打断了葛程的话:“等等,这和这起案件的现场很相似啊!”
“作家,每个爆炸案的现场都有相似之处的,都是一片狼藉、你先听葛程把故事讲完。”大周责怪我打断了葛程的话。
葛程并没有责怪我的冒犯,而是继续说道:“诺贝尔仔细检查了爆炸现场,并没有发现硝酸甘油这些炸药的必需成分,而是在死者睡床对面的书架旁发现了一滩水,还闻到了一股酒精味。”
“等等,我有点明白了!这起爆炸案是不是这样发生的:凶手先在一个厚玻璃瓶中装满水,密封后放到大口径实验玻璃瓶内,然后在两瓶之间的缝隙中放入干冰和酒精,再盖上大口径的瓶盖,在瓶盖上压上重物。凶手把这个大玻璃瓶放到死者房间的书架上,当酒精和干冰混合后,能使温度降到零下80摄氏度,这时密封瓶内的水就会结成冰块,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大周的分析总是自信满满,但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其实他也打断了葛程的话。
葛程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分析完全正确,最后确定了凶手就是诺贝尔的另一个助手,他是研究液态硝化甘油冷冻技术的,杀人动机是他和死者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是情杀!”
“葛程小姐是学社会学的,竟然还懂得这么多的化学知识!”我有些佩服这个女人了。
“作家,葛程在本科时学的是高等化学!后来才改学哲学和社会学的。”大周向我解释道。
文理兼修,如此优秀,这又让我吃了一惊:“我说呢,你对化学这么熟悉,那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化学家,而转行去学哲学呢?”
“因为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源头!”葛程说完故事,像是已经还完了我的人情,语气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等等,大周,这起爆炸案也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难道”我突然意识到,葛程似乎是想提示我们一些重要的线索,才故意讲这个故事的,这和上次的马戏团案件是一样的,她总是不愿意直接把想法说出来,而是设置了繁琐的谜题,让我们去猜,这似乎是她的乐趣。
04
“5·27”特大爆炸案的案件分析会上,副局长铁青着脸,一根接一根地吸着烟。如此恶劣的爆炸案在我市发生,据说省级领导都已经过问了此事,我市的整个警界都蒙受着巨大的压力。
“同志们!上面已经下了死命令,我也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不能破案,我只能脱了这身警服回家抱孩子去!”副局长说话时,脸比苦瓜还苦。
整个会议室中鸦雀无声。
“我不想给各位压力,但是你们必须在三天内给我个说法。否则,你们中也肯定有人要回家抱孩子去了!周法医,请你把现场勘察的结果总结一下吧!”副局长无心赘言,直接奔向主题,看来这次他又把宝押在了大周的身上。
大周不是公安局系统内部的人,他的表情稍显轻松,当然,作为局外人的我,也没有什么压力,但我的这种轻松状态却不能让周围的人看出来,我只好绷着脸认真地听着大周的讲述。
“爆炸现场共发现尸体16具,被送往医院的伤者,不治身亡的有16人,死亡人数共计32人;重伤44人,轻伤83人;炸飞的人体组织残块,远达30余米的墙上,距地面19米高。”大周念着勘察报告,刚说完,会议室里发出多次叹气声。
一名女警配合着大周,将幻灯片打在了会议室的白幕上,第一张照片是爆炸现场的全景照片,清楚地显示出爆炸中心的位置,第二张展示的是爆炸中心南侧210度的扇面形坑洞,第三张是爆炸中心的爆炸坑,第四张是从中心炸坑中提取出来的金属片,第五张是一张嵌入地面的金属片照片,照片上清楚地显示了,在金属片的上卷有一块肉片。
当女警将第六张照片点击出来后,大周的语气有了些变化:“这是在凹形坑东北侧140厘米、东南侧73厘米处发现的‘金钟牌’2号电池一节,密封绝缘盖缺损,是爆炸时被炸掉的。”
副局长听到这里,立即发问:“这个电池可是个突破点,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1号、5号或6号电池,2号电池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了。”
负责本案的副大队长连连称是:“局长,现在已经调查过了,这种电池产自XX省XX市,我们现在已经派出警力,排查这种电池流入了我市哪些市场,希望能有更多的线索。”
第七张照片随后被放了出来,是两只鞋子。
大周继续解释:“在爆炸坑周围有两只残缺的黑色松紧口塑料底布鞋,鞋底有‘阳泉鞋厂、25号’的字样,鞋尖有破损,鞋子已经证实是16号尸体的。”
第八张照片是拼接成的花布碎片,看起来像是衣裤的样子。
“现场10厘米厚的水泥预制盖顶被击穿,上面镶着金属片、而在爆炸中心上方的顶棚上沾有一块20×7厘米的花布残片,最后确认就是这个花布衣裤上的残片,根据DNA测定,也属于16号尸体。”大周说完,合上了报告册。
“周法医,你认为爆炸犯是远程遥控作案,还是……”副局长小心翼翼地发问。
“我认为实施爆炸的人就是16号尸体无疑!”
此言一出,在场的许多刑警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如果凶手已经毙命,他们的工作就会简单很多,只要确认凶犯的身份就可以了。
“说说你的理由!”副局长一向谨慎,他当然也希望爆炸犯的身份尽快被确认,但是他必须得到令人信服的依据。
大周的表情很镇定,他故意放慢了语速,希望会议室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听清楚他的依据:
“爆炸中心现场的地面上未发现炸药直接作用而形成的炸坑,仅发现弹片撞击而形成的散坑。根据爆炸中心提取的一块卷有人体组织的金属片,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知是男性乳头边的肌肉,在此坑的周围我们还发现了大腿内侧缝匠肌组织,这些都说明爆炸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距地面有一些高度的地方。再结合爆炸中心座椅破坏情况,离中心坑近的25排2号座椅铁腿从根部炸断,远离中心坑的23、24排座椅铁腿距地30厘米断裂的情况,认为25排2号座椅受力近似垂直作用力,从而断定爆炸点就在这里。我们对32具尸体进行了统一的解剖,从尸体损伤的情况看,16号尸体在爆炸物直接作用范围内,损伤最厉害,其人体组织、躯干、头颈部均被炸得四处飞溅,而且在所有的尸体中,被炸飞了乳头边缘肌肉的只有第16号尸体。结合16号尸体大腿内侧炸毁缺损情况来看,他当时应该是端坐,姿势为前倾后屈,也就是说,炸药当时应该就放在他的腿上。”
大周说完,女警又点击了一张幻灯片,这上面显示的是当时现场的复原图,上面明确标记了爆炸点,还有爆炸犯的姿势,和当场死亡的16名死者的位置和被炸伤的部位。
“周法医,看来这个案子已经破了!”副队长说话时的情绪有些激动。
大周摇了摇头,说道:“现在虽然可以确定16号尸体就是爆炸犯,但是他的身份还没有确定,在他身上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他身份的东西,只知道他是个男性。”
“颅骨复原不行吗?”副局长的语气有些着急。
大周摇了摇头,说道:“颅骨复原是指完好无损的颅骨,现在16号尸体除了躯干外,头颅已经被炸得粉碎,即便是拼接出来,再做的颅骨复原也不会很准确的,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副局长又深深地吸了口烟,说道:“同志们,只能做逐一排查才能尽快确定爆炸犯的身份了!线索方面,还要请周法医你费心。”
大周不太喜欢满屋的烟气,咳嗽了几声,说道:“我现在把16号尸体的特点具体和大家说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6号尸体,男性,穿花布衣裤,体型偏胖,根据左脚残肢长度推断,死者身高为一米七三左右。现场收集和尸体检验提取的铁片共168片,色泽、重量相似,其中三块金属片上有电焊的痕迹,一块金属片上有一变形钻孔,半径为0.6厘米,这些金属片均为盛放炸药的金属容器残片。现场提取的爆炸残余物和尘土检材,经过化学点滴、气相色谱、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检验、认定爆炸所用的炸药系硝铵类炸药。”
“硝铵类炸药,是不是煤矿常用的那种?”副队长突然打断了大周的话。
“我已经和煤矿用的炸药进行了比对,证实其成分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非常接近,炸药的含量也测出来了,至少在3公斤左右。”大周把一个表格递给副大队长,那上面详细记载着炸药的成分比例,爆炸的威力和炸药重量的换算公式。
“看来现在的调查范围又缩小了一些。”副队长的表情松弛了一些。
大周摆了摆手,说道:“那我就再给你缩小一点范围,我对现场进行了反复的勘察,没有发现导火索残留物,炸药引爆完全是依靠定时或遥控起爆的,残存的两节电池、电雷管残壳、密封塞,均有破损和溶化痕迹,这些都证实了引爆方式为电雷管引爆。这种引爆物的制作十分精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自爆,所以炸药极有可能就是16号死者制作的。这说明爆炸犯懂得一定的爆炸知识,有条件获得一定数量的雷管和炸药,你们可以从这个范围里排查爆炸犯的身份。”
副局长显得很兴奋,说道:“周法医已经把这个调查范围缩得很小了!如果再破不了案,我们警察就真是太没有面子了。"
当时,我心中一直在想着葛程说的诺贝尔的故事,爆炸犯为什么会选取电影院这个密闭的空间实施犯罪呢?他到底是为了杀一个人,还是要杀所有人?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这些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着。
05
破案期限是三天,经过两昼夜的奋战,调查终于有了眉目,一名符合大周描述的嫌疑犯特征的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高海平,男,24岁,在我市第三矿工区工作。此人已经失踪了两天,时间上符合,他在矿场负责爆破巨石,能够接触到炸药和雷管。
大周在高海平的房间里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在地面上发现了少量粉末,大周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粉末收起来,放进塑料袋中
副大队长让高海平的父母辨认了从爆炸现场提取出来的花布碎片,证实了这是高海平的衣裤碎片,是他的母亲亲手给他做的。经检验,现场提取的碎花布片与屋内的一块布料的花纹图案、质地、经纬次序完全符合。
“炸药的成分也完全吻合!”大周回到法医研究所后便对在高海平家中找到的粉末进行了比对,发现与爆炸现场的炸药成分完全一致。
我站在大周的办公室里,语气有些迟疑:“是不是只要DNA比对结果出来,就可以结案了?”
大周苦笑着点了点头:“警方那头,怕是已经开始准备弹冠相庆了!”
结果是在当天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出来的,经过比对,16号尸体与高海平父亲的DNA属于父子关系,真相大白,此案告破。
傍晚,得到准确消息的警员们在会议室里大笑着,谈论着,满嘴都是“祸及无辜,罪有应得”之类的字眼。我和大周没有参加晚上的庆功会,影响如此恶劣的爆炸案,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告破了,这确实是警方的大功劳,值得庆祝,但这份功劳却和我们无关。
晚上,我们三人又坐在了出事当晚的那个咖啡屋里,大周拿给我一张炸药结构的示意图。
“很简单的电路啊!”葛程只看了一眼便说道。
我对物理、化学一窍不通,不懂装懂地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把图拿倒了。
大周喝了一口咖啡,说道:“是个很简单的炸药,但是制作起来并不容易,硝铵炸药包围着雷管,炸药外是豆粒大的铁砂。雷管连接着两条金属导线,导线前端连接着一个触点式开关,末端连接着两节2号电池。开关一闭合,炸弹就自动爆炸了。”
“这玩意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我有些不解。
“如果是在空地上爆炸,威力不会有这么大的,但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就造成了这种恐怖的杀伤力。”
“那个高海平为什么要在电影院里引爆炸药!”
“对不起,作家,我是法医,那不是我的工作范畴,虽然我知道你对杀人动机比较感兴趣,不过我还是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有些沮丧,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动机远远比这些科学的分析要重要,“真遗憾!副大队长他们忙着庆功,也没有说清楚高海平的动机!”我真的不甘心事件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此时,葛程不动声色,把手中的iPad递了过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就是动机吧!”
我凑过去看了看,iPad中展现的是一条两年前的新闻。
当知晓了高海平的犯罪动机后,我一点也不为破案而高兴,相反,我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两年前,这片商业区还是一片居民区,那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强拆事件。我记得当时事闹得挺大,出动了很多警察才平息了事端。”我的思绪好像回到了两年前。
“强拆是当代中国永远的痛!”大周也是一声叹息。
新商业区计划是我市的一项重要的市区旅游项目,由于我市的商业区过于分散,没有形成城市中心的整体商业模式,市政府早早就把这个地区规划为了新商业基地。但这个地区的难点就是老住户很多,让他们搬出老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政府率先提出了以房易房的策略,但是居民们不愿意搬走,因为新房的位置既远又偏,而且给他们的新房的面积也不符合标准。随后,政府又提出了给房屋补贴的形式,但房屋补贴款仍旧不足以支付现代高额的商品房价,所以还是有些住户不愿意离开老房子。
工期将近,在万般无奈之下,政府采取了强制搬迁的方式,数百名不愿离去的群众被施工人员和警方强行拖走,然后推土机开了上来,眼看眼前的一栋二层小楼就会被推倒。
就在这时,悲剧发生了,一个火球从写着“拆”字的二层楼上滚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火球渐渐烧成了灰烬,只留下一具干焦的尸体。
后来证实,死者是该地的一名少女,名叫焦晓,而一个男子抱着这具焦黑的女尸跪在现场哭了整整一天,施工现场停工了好多天。这个男人抱着焦黑的尸体哭泣的画面被好事者拍了下来,放到了网上。葛程找到的照片正是网上广为流传的那张照片,而那个男人我一眼就认了出来,是高海平。
原来,高海平在22岁那年进入了矿山工作,而那一年他遇到了矿山上的会计焦晓,两个人很快投入到爱河中。两个人的学历都不高,也并非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就少了很多繁文缛节,双方很快确定了婚期。他们的婚房,就在这片住户区内,房子是高海平家的,虽然很小,但是那个小单元也足以支撑起两个小人物的全部家庭梦想。
高海平和焦晓平常最喜欢坐在一起看电影,但当时电影院的票价很贵,一张票要七十多块钱,他们看不起,不过两个人常常依偎在那个刚刚装修好的小屋子里,看电脑上下载来的影片,虽然没有电影院里的效果,但是看电影是为了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过程,那样也就足够了。
但是,拆迁击碎了他们建立家庭的梦想,就在婚期临近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是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而是一台台推土机——企图要毁掉他们幸福家庭的推土机。他们想过搬走,但是高海平家里不富裕,没钱再买一套房。政府给的房子在东郊,而矿厂在西郊,离他们的单位太远了,根本没法上班。政府给的补贴款,也不够他们两个人再买一间合适的婚房。
因此,焦晓和高海平成为了百余名对抗强拆的住户之一。焦晓没有想过,拆迁队会来真的,百余名居民竟然被强拖着拉走了,她绝望了,感到自己的梦想被无情的摧毁了。这时,她在自己的身上泼上了汽油,点上了火,从二楼跳了下来。那时高海平还在上班,他不相信女友会做出这种极端的事来。当他得知后,整个人都垮了,硬是呆在出事现场,抱着焦晓的尸体号哭了一整天。他哭的是自己逝去的爱情,还有那个永远也不可能再建起来的小家。
人们本以为这次事件会被扩大,但没有想到的是高海平没去上访,还照常天天上班,只是话少了很多,有人在背后说,高海平是拿到了高额的补偿,最后了事的。由于出了人命,事态就很快被平息了,用户们最终拿到了合理的补偿款,强拆的责任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房子拆了,商业区建了起来,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高海平老房子的旧址上,建起的是我市最豪华的电影院,那个高海平和焦晓曾经向往过很多次的地方。
后边的事情完全是依照警方推断而来,负责爆破的高海平自制了炸药,将炸药带进了电影院,随即按动了起爆器!随着一声巨响,电影院里的悲剧发生了。当然,媒体并没有过分渲染这起案件,也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破案的消息只是在报纸上一带而过。
但是我总觉得这起案件怪怪的,似乎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隐情埋藏在那间电影院里,葛程说的那个故事给了我一些提示,所以我自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得出了让人胆寒的真相,原来事件还远远没有结束。
06
周日的上午,焦晓的墓地边摆着一束白花,一个女孩站在墓前,双手合什,正在祈祷着什么。
“你好,你是焦月小姐吧?”我把一束白花也摆在了墓碑前,冲她笑了笑。
“你是警察吗?”焦月是个俊俏的女孩,她好像早知道我要来一样。
“不是,我只是个写侦探小说的作家!”
“那你一定是姐姐的朋友?”
“我们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很同情她的遭遇。”
“是吗?那谢谢你了!”焦月转过头来,向我点了点头,迈开步子就要离开。
“焦月小姐,能问你几个问题吗?”我转过身来,叫住了她。
“对不起,我赶时间!”
“电影院被炸了,你暂时处于待岗状态,现在应该没有什么事可做吧?”
“你什么意思?”焦月的表情起了些变化。
“请问在你姐姐去世的时候,你在哪里?”
“XX省XX市!怎么了?”
“就是引爆器上那两节2号电池的产地,这次全都对上了。”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焦月小姐,你不用明白的,听我讲个故事好吗?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的。”
焦月双目紧紧瞪着我,但是她没有离开,而是静静地听着。
“有个矿工叫高海平,她是焦晓的未婚夫。可惜,两个人在两年前天人永别了,原因吗,是那次强拆,焦晓用了最极端的方式想要保住她的家,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高海平在失去未婚妻的那一刻,整个人都空了,在这个世界上,他是最想为焦晓报仇的人。但是他的心理复杂极了,他想报仇又不知道找谁去报仇。他混沌、迷茫地生活了两年!其实,这两年他已经死了,心死了,彻底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完全没有了灵魂,只是机械地在这个世界里游荡着。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一样想为焦晓报仇的人,那就是焦晓的妹妹。
焦晓早年父母离异,她的妹妹跟着爸爸在XXXX生活,但姐妹俩的感情一直很好,两姐妹常常到对方的城市去玩。强拆事件发生后,妹妹根本接受不了姐姐死亡的消息,她怨恨那些强拆的人,怨恨那些高楼大厦,她甚至怨恨自己的姐夫,如果高海平能给姐姐买一间大房子,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回来后,她找到了高海平,但高海平此时就跟废人一般,她一次次怂恿他报仇!但是到底要向谁报仇,他们俩谁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终于有一天.他们的老房子上盖起了一个庞大的建筑,是一家豪华电影院,妹妹应聘到那个电影院里做了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那时,她对高海平说,炸掉这座电影院,毁掉这个毁掉了你们梦想的地方,就是为姐姐报仇了。没想到高海平真的答应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要去报复谁,但是他需要发泄,他只是需要一个目标。
高海平自制了炸药,但那个炸药实在太大了,单是炸药的分量就有3公斤重,携带不慎的话,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况且拿这么个大家伙进电影院一定会惹人怀疑的,他需要有个帮手。焦晓的妹妹自然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她利用职务之便,把那个炸药箱抱到了座位下,那个座位的票是她事先买好的,电影票不是实名制,谁拿着都能进去,布置好一切后,她把票给了高海平。电影开演了,她关上了电影放映厅的大门,然后快速走出了电影院。随后就是一声巨响………”
焦月面色苍白,“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去调查过那些幸存的影院工作人员,我问他们对一个穿着一身花布衣裤,抱着很大的一个包的男人有印象吗?售票员和工作人员竟然齐声说没有。这不是很奇怪吗?一个抱着这么大包的人来买票,一定会有人注意的,但是却没有!这就说明高海平很可能有帮凶!”
“你没有证据!”
我遗憾地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刚才说了,我只是给你讲一个故事而已,你不要紧张,上面都是我最近写的小说中的情节。不过,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昨天已经把这部小说的结局写完了,想听听吗?”
“结局?”
我点了点头,说道:
“我是个有追求的作家,我可不想只是为了获取读者的阅读快感,而去写这起血腥的爆炸案,我要把最真实的东西展现给读者,包括作案人的心理。
我现在就来给你分析一下妹妹的心理,她是个懦弱的人,她一直不敢正视现实,她不敢亲自为姐姐讨回公道,也不敢向强者挑战,她把自己的愤怒都迁怒于无辜的弱者。她为什么会选择电影院?也许对于高海平来讲,那是他们爱的小巢,焦晓曾经又那么喜欢看电影,那里应该成为焦晓的陪葬。
可对于妹妹来说呢,那里是她最熟悉的地方,她看到了那里观众们的欢声笑语,她受不了别人幸福,而自己却要承受着姐姐去世的不幸,她想要毁灭,毁掉别人的幸福,享受别人的不幸,来获得刺激,并因此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要选择那间影院,还因为影院是个完全封闭的空间,毁灭会给她带来极大的快感,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也是想为自己的逃跑赢得时间,因为她要报复的人都已经报复了,她不想死。但是,当妹妹关上放映厅大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应该知道,她杀死的不只是那32个无辜的人,还有她自己的良知。良知受到折磨,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恐怕她比谁都清楚!”
焦月冷冷地说道:“你对我说这些有什么用意吗?”
“在我小说的结尾,那个妹妹去自首了!她想明白了,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那样才能免受良心的折磨。我希望你也如此,这个故事才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说完,我转身走出了公墓。
我说过,我是个资质平庸的人,这些话是我找樊师傅咨询了一天,他教我说的。樊师傅说,这是最好的心理诱导方式,如果焦月真的是共犯,也许会按我说的做。
但是这件事一直没有消息,有可能是警方讳莫如深,封闭了报道,也有可能是我的推测出现了问题,又或者是她根本没有去投案,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失去了快乐,用恨取代了善良的心,用愤怒去伤害无辜的人,那样的人即便活着也没有灵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