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寺一场“夜宴”背后,居然还有这么多故事
徐霞客离开了昆明筇竹寺,筇竹寺一天一夜的经历,给他留下了美好的昆明记忆。
徐霞客离开了,也许他还会再回到昆明,但这已经成了一个谜。
徐霞客走了,他的旅途还要继续;徐霞客走了,他昆明朋友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徐霞客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走后,他的这些昆明朋友,干了很多大事,扰动了云南的政局,甚至影响了延续大明正统南明永历朝的兴亡!
数云南明末风流人物,还看徐霞客昆明朋友圈三杰:
担当和尚唐大来唐泰,南明永历朝吏部尚书严始祖,大西军重要谋士人金公趾。
老昆明北城门
三个人物中,金公趾是徐霞客“筇竹寺送别夜宴”的主办人,严始祖是这场夜宴的主要陪客,缺席这场夜宴的,只有唐大来。
不过后来,唐大来以担当和尚的身份,以一幅楹联扬名筇竹寺,也算是一种“大团圆”吧。
这副楹联,就是他后来在鸡山出家时的联作: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此联原悬于鸡山大觉寺的厨房,民国初年,由国民党元老之一李根源先生摹下原联字样,刻挂在昆明筇竹寺内。
由于原联已毁,这副摹刻作品便显得格外珍贵。
昆明筇竹寺
即将出场的人物介绍完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和徐霞客一样,离开筇竹寺,去看看他的朋友圈“三杰”,如何在昆明、在云南“兴风作浪”、“搅风搅雨”吧!
徐霞客走了,唐大来也不再淡定了,他的人生发生了最重要的转折
最先出场的“三杰”人物是:此时的唐大来唐泰,后来的释普荷担当和尚。
在《徐霞客游记》中,唐大来是着墨最多的人物。
徐霞客在晋宁,度过了他西南“万里遐征”长达四年的旅程中最舒适、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因为这里有他的“生平惟一知音”:唐大来。
唐大来、唐泰、普荷、担当,都是同一人
在徐霞客不得不离开晋宁的时候,他详细的记录唐大来的情况:
唐大来名泰选贡,以养母缴引辞不受选,诗画书俱得董玄宰三昧。余在家时,陈眉公即先寄以书云:“良友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今来访鸡足并大来先生。此无求于平原君者,幸善视之。”比至滇,余囊已罄,道路不前,初不知有唐大来可告也。 忽一日遇张石夫谓余曰:“此间名士唐大来,不可不一晤。”余游高峣时,闻其在傅玄献别墅,往觅之,不值。 还省,忽有揖余者曰:“君岂徐霞客耶?唐君待先生久矣!”其人即周恭先也。周与张石夫善,与张先晤唐,唐即以眉公书诵之,周又为余诵之。始知眉公用情周挚,非世谊所及矣。 大来虽贫,能不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如此。 唐大来,其先浙之淳安籍,国初从戎于此。曾祖金,嘉靖戊子乡荐,任邵武同知,从祀名宦。祖尧官,嘉靖辛酉(公元1561年)解元。父懋德,辛卯(公元1591年)乡荐,临洮同知。 皆有集,唐君合刻之,名《绍箕堂集》,李本宁先生为作序,甚佳。 大来言历数先世,皆一仕一隐,数传不更,故其祖虽发解,竟不仕而年甚长。今大来虽未发解,而诗翰为滇南一人,真不忝不愧厥祖也。但其胤嗣后代未耀,二女俱寡,而又旁无昆季,后之显者,将何待乎? 大来之岳为黄麟趾…..
上面这一段记录,详细的记录徐霞客与唐大来交往的缘起、过程,以及唐大来的方方面面情况,比如家庭情况曾祖、祖、父、岳…..。
后来,再次回到昆明城中,即将离开的徐霞客:
十一月初六日余晨造别阮玉湾、穆声,索其所作《送静闻骨诗》。阮欲再留款,余以行李已出辞。乃出叩任君。任君,大来妹婿。大来母夫人在其家,并往起居之。
能去给唐大来的家眷母夫人请安问好,可见徐霞客与唐大来的关系已经深到了何等层次!说上升到亲情也不为过。
老昆明城内
徐霞客离开昆明之后,唐大来的名字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时候,是在“罗崖修路碑文”之中的“崇祯十三年庚寅秋九月”。
特别解释一下,崇祯十三年就是1640年。徐霞客游太华山与太华山(今昆明西山)千步崖路成,中间相距也就是2年不到一点点的时间。
而距离徐霞客离开昆明城的时间就更短了。
值得记住的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
这块碑文,是唐大来在徐霞客离开昆明后不久后撰写的,弥补了他这一时期的空白
唐大来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的时候,是因为一件大事:
1645年 (明弘光元年 清顺治二年 乙酉),唐大来 53岁,十二月,阿迷州土酋沙定洲叛乱,攻占昆明,滇中大乱。
赵藩《鹪巢识小录》引计六奇《明季南略》云:
沙定洲驱沐天波,踞会城,杀士绅,协巡抚为之疏请,代沐氏镇滇。贡生唐泰,实为谋主。唐泰即释普荷,所称担当和尚者也。后人记担师事,皆讳之。余以为崇祯之末,中原鼎沸,烈皇殉国,而滇亦伏莽蠢动,沐天波庸沓,任奸罔利,政令不行。担公振奇好事,妄冀沙定洲者,倚其兵力,或能代沐氏以扶明社,而不知沙非其人也。流寇(按:指大西军)旋入滇,沙败走死。担师逃之鸡足山,逡巡数年,始发为僧。
徐霞客这个时候已经去世有4年了。
来看看“贡生唐泰,实为谋主”的“沙普之乱”有多乱:
1645年十二月初一日,沙定洲部署已定,以告辞为名,亲自率领士卒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
由于变生意外,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途中由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 里有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 才暂时安顿下来。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尼庵自尽。
对于世镇云南的280多年的云南沐氏家族来说,这是是一场“家祸”,更是家族权势最大的“滑铁卢”。
而对于云南来说,沙定洲叛乱之后,云南巡抚吴兆元和巡按罗国以及三司官已经没有实权。
沙定洲则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致力于扫灭继续在楚雄以西抗拒的杨畏知和沐天波征集的其他土司势力了。
如果他的图谋得逞,势必成为割据自雄的云南王,云南同南明朝廷的离心倾向将越来越明显。
昆明呈贡的云南沐氏家族墓地
本来是为平定局部土司叛乱的无奈之举,最终酿成了 “全滇皆震”的大事情。
徐霞客的“惟一知音”唐大来、释普荷主谋的这件大事,改变了云南沐家的命运,也改变了云南的历史进程。
唐大来“书生造反”的事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没能改变南明、乃至大明王朝的命运。
所以,后来的释普荷,就只能做他的担当和尚,寄情于诗书画之中,最终成“绝”了。
与徐霞客交往之中,不显山、不露水、不为官的唐大来,在徐霞客离开之后、在徐霞客逝去之后,一出场,就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情!
这可能是徐霞客都没能预料得到事情,堪称是徐霞客昆明朋友圈“搅风搅雨”三杰之首。
担当和尚画作,他的内心才不会这么恬静
徐霞客走了,严似祖真的“似”了他的“祖”,成了吏部尚书,达到了人生辉煌
徐霞客没有能预料得到唐大来能放出“沙普之乱”那么大一颗震动全滇的炮仗。
但在“筇竹寺夜宴”之中,徐霞客却看出了主要陪客“筑君”的不凡,似乎也能预料到了此子真的可能似“祖”,成就一番伟业。
徐霞客这样评价他首次见到的严似祖:沉毅有骨,澹泊明志。
”沉毅“就是沉着坚毅,”澹泊明志“说的是恬静寡欲, 志向高远。
地理学家徐霞客除了“堪舆“有一套之外,看人的本领看来也不弱。
但是“年过半百,老病将至“的他,愿意为此子特意在筇竹寺停留了一宿,才有了后来”筇竹夜宴“的佳话。
小严尚书曾经苦读的筇竹寺“华严阁”
来看看徐霞客看重的严似祖如何走向人生辉煌吧。
严似祖,也出生于昆明的簪缨世家。
严似祖,号筑居,他的祖父严清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是明代的三大清官之一。
他的伯父和叔父严官、严实是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科同榜举人。他的堂伯父严思恭是明隆庆四年(1570)丁酉科举人,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
严似祖自幼聪明好学,沉毅有骨,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酷似他的祖父严清,故名似祖。
崇祯初年,严似祖便与侄儿离家到幽静的筇竹寺苦读,因此能在筇竹寺结识徐霞客。
他认识徐霞客的第二年,即崇祯十二年(1639)便考中了已卯科举人,崇祯十三年又考中庚辰科第二甲第三十五名连捷进士,并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看看此子!
十年筇竹寺寒窗,终于还是赶上了大明这艘即将沉没大船的最后一趟,算是走到了读书人在学业阶段的最高一步台阶。
没能为云南中个状元回来,也许真如民间所说的那样,云南的风水注定出不了状元,还真的不能怪他了。
古代书生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记载了徐霞客笔下“浊世佳公子”严似祖的一生经历:
绍宗即位,(周廷鑨)与王文企、徐开禧、郭之祥、姚宗衡、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同召。……似祖,字亦如,昆明人。尚书清孙。崇祯十三年进士。授简讨,纂修会典,掌起居注,管理六科章奏,册封荣王,兼吏礼部郎中。绍宗擢左中允、侍读。福京亡,归。 永历元年,孙可望除礼部尚书、翰林学士,不应。寻命典试云南,取士三十三人补官。以祀孔子不至,怒系之,得释。可望欲僭号,具启力陈不可,杖死,称尊议亦止。
这段生平总结,大致还是靠谱的,只是永历元年一段,似乎前后矛盾。这一矛盾在另外的文献中是这样说的:
孙可望以大哥的身分充当"盟主"主持军政重务.文献纪载,可望"大书示命,号召全滇云:孤率三兄弟,统百万貔貅,建国不建统,纪年不纪号",以杨畏知为华英殿学士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严似祖为吏部兼礼部尚书,王应龙为工部尚书,丁序焜为户部尚书,任僎为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马兆羲为学院….
古代杖刑
看来,严似祖还是出任了永历朝的吏部兼礼部尚书。
这一时期,尽管话语权掌握在大西军盟主孙可望手中,但毕竟作为“傀儡“的那个皇帝,还是永历帝、大明王朝的正宗苗裔。
作为崇祯朝的进士,读书人最看重的“气节“来说,这一块严似祖也是没有任何问题和瑕疵的。
而且,官如其名。
在官职上,严似祖也达到了万历朝“历任两京大理寺卿,三次任刑部尚书“、后继任吏部尚书的其祖严清的高度,甚至在“吏部尚书”这一职务上,履职时间远远超过了其祖严清6个月的时间。
严氏一门两尚书
从文献记录上,我们的“小”严吏部尚书,也是相当称职的。
不长的南明永历朝,严似祖担任吏部尚书,多次主持云南乡试,为南明王朝选拔了很多人才。
至于后来的“可望欲僭号”,我们的“小”严吏部尚书“具启力陈不可‘,最后落得一个“杖死”的结局,真正维护了读书人的尊严和志向。
正是因为严似祖、当然应该也还有其他志士的阻拦,孙可望“称尊议亦止”。
云南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在徐霞客昆明朋友圈杰出人物的干预下,改!变!了!
严始祖的结局,居然是这样!
我们不得不佩服徐霞客见到严始祖此人第一眼时候的评价,真的很准:沉毅有骨,澹泊明志。
徐霞客走了,金公趾也不再狂放不羁了,成就了一番“豪杰”事业
徐霞客在昆明的这些个朋友,或者说昆明朋友圈,一般都要在前面加上 “文人”两个字,也就是读书人。
在这些读书人中,无论是先主谋造反、后来当和尚写诗作画的唐大来,还是“重蹈”家族“覆辙”官至吏部尚书为官的严始祖,都不失为读书人的某种“典范”。
徐霞客这些文人朋友中,最不像文人,更像江湖豪杰的就是筇竹夜宴中的主办者、“风流公子”金公趾。
所谓“豪杰”,就是不走寻常路。
徐霞客笔下的筇竹夜宴中,金公趾带着一般朋友、甚至包括歌妓闹腾得筇竹寺腥膻不堪,连主僧老和尚都无可奈何。
而且,徐霞客还评价了,人家金公趾歌唱得比歌妓还好!这让人情何以堪?
筇竹夜宴中的金公趾可是个真正的风流公子
但徐霞客走后,我们放荡不羁的金公趾,似乎也不再这么“瞎胡闹”了,也积极投身到风云际会的云南历史进程中,成为“搅风搅雨”的人物之一。
可能是性格使然,金公趾的所作所为,从始至终都透着一股江湖豪杰气息。
筇竹寺之前, 徐霞客就结识了金公趾,在前几则日记中,徐霞客就多次提到了金公趾。
金初麟,字宗伯,号公趾,出生于昆明的一个官宦之家。
他的祖父金本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是从三品的高官;父亲金伟,明天启四年(1624)举人,官至江西万安县县令。
崇祯年间的金公趾,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聪颖好学、多才多艺、风流倜傥。他喜爱歌舞游乐,精通音律,家里养有歌童声伎,多次倡导并组织昆明民间的社火活动,在昆明颇有声望。
作为名士,金公趾诗词、文章、书画俱佳,他的书法气势浑厚雄健,笔画圆劲秀逸,明显受到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影响。
这方面,徐霞客的评价是:字颇肖董宗伯。
风流公子
徐霞客到了昆明城之后,也算是昆明文人圈中的一件盛事,这样的事情当然少不了作为民间翘楚人物的金公趾。
当然,金公趾作为接待徐霞客主角、主持人出现的,就是筇竹夜宴这一次。
在筇竹夜宴中,金公趾算是本色出演,处处都为成为主角、主谋的那种人。
这样的人物,参与到政治风云中,自然不会像唐大来“主谋造反”、最终却酿成沙普之乱,那样的书生气十足,不切事实际。
认识徐霞客之前,云南巡抚钱士晋在云南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百姓深受其害,但迫于他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金公趾凭着自己的声望,联络了一些昆明名士,参与了由吴鲲化领导的弹劾钱士晋的活动。他们联名上奏崇祯皇帝,揭露钱士晋“赃私不法诸事”和“狼藉大著”的劣迹。
弹劾钱士晋证据确凿,钱士晋也被朝廷罢官查办了,但作为生员的金公趾却因为违反明代对士人的禁令而被革除了秀才的功名。
这是因为,早在在明代初年,朱元璋就规定“天下利病,诸人皆许直言,惟生员不许……”。
也就是规定,读书人就好好读书,不得参与到各种社会事务,尤其是政治生活中。
谁还没有年轻过啊!
如果说,在这场弹劾活动中,金公趾还算是年少叛逆,有点跟着别人瞎起哄、瞎胡闹意思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再这么“幼稚”了。
南明永历元年(1647)五月,即金公趾与徐霞客认识后的九年,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趁云南土司沙定洲叛乱、黔国公沐天波离开昆明出走之机,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昆明。
当时,云南的政局空前混乱,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孙可望、李定国占据昆明后,为稳定局势和解决财政困难“征诸土司钱粮夫役”,但云南各地的大小土司却不听号令,“多负固守险不服”。
云南的局势越来越混乱,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苦,而清军已南下到湖南,仅控制着广西、广东、贵州等省的南明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为了寻找机会报国,金公趾决定劝说孙、李拥戴永历帝,团结沐天波抗清,救国救民。
于是他挺身而出,上书孙可望,曰:“滇黔土司,受沐氏恩威三百年,故凡有征调,朝呼夕至。今若早迎沐公回省,与之共事,此为上策。”
孙可望采纳了金公趾的意见,将避难滇西的黔国公沐天波请回了昆明。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金公趾,已经相当务实了,也能看得清形势,不会做“鸡蛋碰石头”那样的傻事。
此后,孙可望、李定国果然稳定了云南的局势,并在云南站稳了脚跟。
昆明近日楼,根基很稳
南明永历八年(1654)云南举行乡试,金公趾考中了甲午科举人,并成为了李定国的重要谋士。
特别说一下,担任南明永历朝庭吏部尚书,多次主持云南乡试,选拔了包括金公趾等很多人才的那个人,就是我们的老熟人:“小”严尚书严似祖!
这两位,不就是徐霞客筇竹夜宴中一起“喝酒狭妓”的主?没错,就是这两哥俩!
当然,要说其中有什么“黑幕”,似乎也未必。
毕竟,南明朝廷也就是个“小”朝廷,真正能参加考试的,也就是云南、甚至仅仅是昆明这小块地方,几个读书人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种。
而金公趾,在崇祯朝已经有了功名,又有了为大西军出谋划策的功绩。
在大西军主持之下,借用南明朝廷名誉的考试中,金公趾能考中,真的不需要什么黑幕。
至多也就是像我们现在考试招聘中的“萝卜招聘”而已,哈哈。
由于功勋卓著,更何况上级、上上级都是老熟人,金公趾不久便晋升为永历朝的吏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这些,表面上很高大上,但加上“南明朝廷”的前缀,就有点像闹剧、关起门来自嗨那种意味了。
只是这次,玩闹的主,不是金公趾。
能够周旋于强人身边,也是一种本事
说起风流公子改邪归正,成为一心为民的侠士豪杰的事迹,还不得不提下面这件事情。
永历十年,金公趾又向李定国献奇计,将困在贵州安隆的永历皇帝接到昆明。
从此,昆明成为南明的“滇都”和抗清的最重要堡垒。
自此,昆明这座城,也达到了建城以来最高光的时刻,尽管很短暂、甚至不被认可。
老昆明,也曾经成为过一国之都
但这是昆明唯一成为一国之都的辉煌时期,徐霞客的朋友圈“三杰”的最后一杰金公趾,功不可没!
一场只是作为徐霞客离开昆明柳亭送别的“筇竹夜宴”,出场、未出场的徐霞客朋友圈“三杰”人物,竟然成为此后多年搅动云南政局,改变云南历史进程的核心关键人物。
这一切,出人意料之外,似乎又是情理之中。
只是,离开昆明后不到两年就去世的徐霞客,没能看到他的朋友们后来的这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遗憾?
徐霞客
人生,很多时候,不都是恍如初见的美好;更多的时候,只不过剩下几声唏嘘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