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商帮,一般泛指晋商、徽商、潮商(粤商)、浙商(甬商)四个商帮,虽然多个朝代的统治者长期奉行重农抑商的策略。但是,商业的繁荣,依然催生了各大商帮群体的出现。他们个个经济实力雄厚,其中有很多代表人物。
潮商
潮汕商帮,史称潮州八邑,源于唐朝后期,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是由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丰顺县等潮汕地区的商人组成的著名商帮。
潮商的雏形在中原移民陆续经莆田进入潮汕后开始出现,而后因地少人多原因又继续往南洋前进,于明清形成世界级海盗团体,1850年鸦片战争前后,潮州商帮出资帮助清朝清剿太平军。因此曾获鸦片专卖特权。19世纪末大举进军现代工业,并占据了中国和南洋现代银行业半壁江山。
从1912年到1926年的14年间,潮州人总共开了33家钱庄(银行),1916年,潮商郑培之、郭子彬合资创办鸿裕纱厂,两年之后创办了鸿章纺织染厂。1921年,一陈姓潮商以120万两,一艘铁甲舰的钱,创办纬通纱厂,比如说1920年柳杰士创办了通安祥,搞油类、化学原料、棉纺织品、纱布之类的。
先后涌现出陈弼臣、陈慈黉、张弼士、陈雨亭、郑午楼、郭子彬、陈惠荣、谢易初等华人级首富。
当代又有李嘉诚、谢国民、林百欣、马化腾、黄光裕等华人顶级富豪。
由于地理环境靠近海岸,所以更好的利用了地形发展了海上贸易,与国际往来频繁。这些商人们以冒险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被众人所知,是中国近代历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商帮。
徽商
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由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时期是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得力于丰富的资源,最早徽商是经营山货和其他地区粮食。还有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于做墨、桐油、造纸、建筑、油漆,这些是出口的大宗商品。对外出口的东西主要有盐、棉、粮食,还有茶叶等。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清末和民国时期,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叱咤风云。徽商最著名的是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
晋商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
晋商最中国崛起最早和实力最雄厚的商帮,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晋商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闻名。清代初期,借着前期对后金叛乱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的关系,得到清政府特殊照顾的晋商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晋商的足迹。
晋商活动过的地方遗址,至今到处可以看到:甘肃的老西庙、新疆的古城塔,昆明金殿的铜鼎、江苏扬州的亢园、安徽亳州的花戏楼,大都是晋商创建的;安徽雉河集(涡阳)的山西会馆;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是1704年山西盐商雇杏花村汾酒厂工人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首创的。
以晋商字号命名的城市街巷,至今犹存: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呼和浩特的定襄巷、宁武巷等等,无怪在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在内蒙流传着“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在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谚语。晋商经商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确实是相当可观的。
晋商的辉煌人物有乔致庸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衰落了,山西也开始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变得较为平淡,勉强说来自山西的商人代表人物也只能说一下孔祥熙、李彦宏、陈年和郭台铭了 。
《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就是对晋商的描绘。因为晋商的的传统是学而优则贾,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
浙商(甬商)
宁波商帮的兴起时间较晚,在鸦片战争后宁波商帮才脱颖而出,民国时期最为鼎盛。主要以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为主。以传统行业立命,再以支柱行业为依托,然后寻找新兴行业方向。
民谚说:无宁不成市,阿拉(我)宁波人做生意头子活络,不管是千里路,不管是万里远,只要有市面,都有宁波人。
在上世纪,在中国,有四大商帮,而这四大商帮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做过一次调查,旅居上海的外来移民中,以广东人和浙江宁波人最多。在这些移民中出现的有影响的工商界人物,广东帮占一成,其他各帮占二成,而宁波帮占了七成!
宁波帮在工商业、金融业等领域不但影响了江浙、上海的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响了中国工商业、金融业的进程。被称之为“宁波帮”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域群体”呢?岁月的风尘肯定已经湮没了太多的历史细节,但有一个数字仍足以引起人们长思。
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共有华人68万,而其中宁波人竟占40万人之多。以上海作为一个最大的集散地,宁波人,宁波帮,这群从小闻惯了海风腥味的人们,这一传统儒学教化之下的新兴商帮,带着商人的精明开阖却不失书生的道德操守,完成了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业的转型,真正在中国的近代经济舞台中脱颖而出。
邵逸夫、包玉刚、董浩云、李达三、曹光彪、王宽诚等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据宁波帮博物馆提供的数据,目前“宁波帮”所经营的事业已经拓展到工商、科教、文化等各个领域,活跃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宁波帮”人数达42.7万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