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与时间和科技的搏击中,它仍未停下传播文化的脚步。
当中国杂技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舞台, 被更多人熟知并喜爱的时候,它便有了新的生命力。
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开幕式“原创十五分钟”——《中国时刻》,三大部分五个节目以中国的杂技技艺尽显中国的元素与理念,呈现世界的水准。
华彩中国
华彩,作为一个音乐的符号,曾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协奏曲中出现过。自门德尔松后,华彩乐段更是层出不穷,成为许多经典作品中独特的段落。
中国杂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华彩乐章,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存在。
当中国杂技糅合现代艺术,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眼前,艺术便有了全新的诠释,美也成了不同的概念。
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的开幕式上,一曲“华彩中国”,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这是文化所传递出来的力量。
《俏花旦空竹》中,中国姑娘将京剧元素与空竹的技艺结合,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花旦特色。两根小竹棍,一根棉线绳,空竹在演员们娴熟的手法下,在空中不断变换着旋转的轨迹。
鼓声响起,一声一声地传递出去,震撼人心。演员在旋转的《高椅》上,变换着高难度的杂技柔韧技巧动作,观众席上传来一片片的惊呼声。然而鼓声渐渐激昂,椅子仍在增加,高度不断上升。男演员仍然淡定自若,最终在堆砌起来的泡沫中实现单手倒立。
川剧中经典的《变脸》一直是久闻却未亲眼见的,今天竟然在中国国际马戏节的舞台上出现了!川剧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由于地域的原因,一直觉得川剧对于广东人来说是一门比较遥远的艺术。可在开幕式上,一笑一互动一变脸之间,恍然觉得其实只要有可以展现的平台,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呀。
写意中国
洪深曾在书中写道:曲而美的条件是,人物的姿态、动作、形状,必须明显地有一种“毋庸费力”或“便于省力”的暗示,如苏州人所谓“写意”。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观众的心中,所谓“写意”,大抵就是那一场美不胜收的《蹬伞》吧。
幽蓝色灯光打向舞台,中国古典音乐流泻而出。一瞬间,仿佛中国的高山和流水尽在眼前。以舞台为核心,演员们通过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和天衣无缝的默契衔接向观众们描绘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卷。
《蹬伞》的道具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油纸伞。每一把油纸伞上的图案非常讲究,勾画的每一笔都体现着中国独特的韵味。
很多人对油纸伞的印象都是“古镇小巷+气质美女+油纸伞+回眸一笑”,事实上,油纸伞的美早已不限于此。
节目里,女演员背靠着男演员倒立在空中,时而劈叉、时而前倾、身体柔韧尽享女性姿态优雅之美。油纸伞在女演员手指或者脚尖上不断旋转。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图案一圈圈地晕开、收回,油纸伞仿佛在翩然起舞。
当一把大折扇立在女演员脚尖,4把油纸伞同时在其余的脚尖、手指、鼻尖转起来的时候,现场先是静默了一会,随后爆发起热烈的掌声,久久未结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此看来,中国杂技又何尝不是中国现代文化里极具浓厚色彩的一笔呢。
雄风中国
最让人心潮澎湃的莫过于那一场来自中国的《蹦床》了,演员们在举手投足之间,尽展雄风之姿。
激昂的中国风音乐率先点燃了现场观众们的热情,爱国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偌大的道具摆设支撑着热血男儿大展拳脚,向世界展示着不俗的实力。
一场连接中外马戏文化的国际盛事,一个向世界开放、包容文化各异的舞台,一次备受瞩目的“中国时刻”,让中外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杂技的魅力,促进中国杂技艺术领域的发展。本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中,将有6支来自东道主中国的代表队,在舞台上用实力展现中国风采。大家可以敬请期待哦~

本文来源:网易旅游
责任编辑:
周圆_zho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