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如何化解种粮大户“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

0
分享至

(原标题:如何化解种粮大户“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吉哲鹏)2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如何化解“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的评论。春耕备耕节令已至,鲁西北少数种粮大户出现单方面“退租”或“跑路”行为,引发社会各界对“毁约弃耕”的担忧和关注。但客观来看,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更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阵痛”。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资本盈利则入,亏损则出。2014年以前,粮价较高时,我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土地流转热潮。但粮价走低后,“毁约弃耕”便开始露头,个别不善稼穑者必然要从中退出,不必过于惊慌。

但是,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之根本,若“毁约弃耕”大幅蔓延,则会直接冲击粮食生产能力的底线,因此它暴露的问题值得思考。

当下,一些农村出现“毁约弃耕”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一些工商资本热衷包地、瞄准补贴,长周期的粮食生产被短期化,边际成本居高不下,很容易陷入“捞一把就撤”的投机性怪圈。

另一方面,“毁约弃耕”病象在田,根子在粮食流通领域。根据国家粮食局分析,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流通能力显著提升,为粮食工作提供了宽松环境,但高库存、供需结构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成为新的严峻挑战。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粮食流通环节“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压力沉重。当这种结构性矛盾通过市场层层传导至生产端,个别大户对农业生产的周期性、风险性等认识不足,面对粮价波动和成本上升的夹击,唯有“一走了之”。

事实上,不只是种粮大户,一些普通农户也存在“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的种粮之惑。春节期间,西南某城市近郊农村的村干部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困惑:村里有1400亩良田,由于种粮经济效益低,村里土地大多种蔬菜,现在粮经比在65%左右。但是,如果农业模式再不升级转型,土地就有撂荒的风险。

这位村干部坦言:最近10年左右,农户种粮食作物都是附带,一个青壮劳力一天能挣150元,一年打工200天就是3万元,到城里做几天工就能赚一亩水稻的钱。他自己家有3亩地,但有八九年断断续续不种田,基本都是不要租金送给人家来种,唯一的要求是不撂荒。

破解“毁约弃耕”与农户“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阵痛,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辩证施策、综合治疗。粮食生产端的结构性矛盾还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破解,具体包括加快玉米“去库存”,推动粮食加工业发展,改变“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的供需脱节情况,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粮食品种结构,让种粮农民通过市场增加收入,从而实现“种粮能赚钱”的目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各级政府要围绕中央精神深化改革,才能化解种种阵痛。这考验的是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手段能否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否应对适度规模经营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挑战。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有关部门要实实在在为种粮大户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制度性成本。比如,研究完善农机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的农机购置补贴比例;优先、从简审批大户急需的晾晒场地、烘干机等机械所需配套场地;对于农民贷款难、农业保险弱等老问题,要积极结合农地“三权分置”开展金融创新,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重要的是,改革的前提是粮食生产总体稳定。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生产能力改弱。“毁约弃耕”看似市场行为,但粮食生产绝不能只谈利益不讲大局。对于少数种粮大户“毁约弃耕”造成“土地撂荒、农民心慌”,地方政府不能老做“事后诸葛亮”,要将服务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制度,确保农民与流转者签订的合同合理合法,既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也能避免下乡资本“一走了之”。如此一来,即使出现“毁约弃耕”问题,也能最大限度降低各方损失。

(原标题:如何化解种粮大户“种也不是,不种也不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许家印两任妻子:“首任”未过门,身价200亿的现任成前妻

许家印两任妻子:“首任”未过门,身价200亿的现任成前妻

伊河史话
2023-10-04 10:36:41
扬州3名城管落水,无人施救,百姓对民警称没有救人证,引深思!

扬州3名城管落水,无人施救,百姓对民警称没有救人证,引深思!

大佬日志
2023-10-02 08:00:45
3-0!31岁内马尔斩亚冠首球,翻越广告牌庆祝,马宁掏红牌罚下2人

3-0!31岁内马尔斩亚冠首球,翻越广告牌庆祝,马宁掏红牌罚下2人

侃球熊弟
2023-10-04 06:42:28
连线曼谷枪击案中国亲历者:与亲友厕所遇袭,原计划凌晨回国

连线曼谷枪击案中国亲历者:与亲友厕所遇袭,原计划凌晨回国

南方都市报
2023-10-04 10:56:09
岳阳发生一起婚车车祸,知情人:新郎新娘等6人死亡,新娘已怀孕

岳阳发生一起婚车车祸,知情人:新郎新娘等6人死亡,新娘已怀孕

时光中的过客
2023-10-03 23:07:46
金价瀑布式下跌

金价瀑布式下跌

小羊理财
2023-10-04 11:21:14
芯片的“库存底”到了吗?

芯片的“库存底”到了吗?

环球老虎财经
2023-10-04 10:02:03
年轻人为什么不再看新闻联播了?

年轻人为什么不再看新闻联播了?

明理大先生
2023-10-03 22:58:16
唐山打人案主犯陈某志:被判24年后,在监狱里竟然变成这样了

唐山打人案主犯陈某志:被判24年后,在监狱里竟然变成这样了

嘻呱互联
2023-10-04 09:32:19
不听话的麦卡锡被罢免!他创造两项历史。

不听话的麦卡锡被罢免!他创造两项历史。

王朝风云录
2023-10-04 09:04:24
大事!大事!大事!2023年10月4日1时,国内发生的五大事件!

大事!大事!大事!2023年10月4日1时,国内发生的五大事件!

珠儿聊人文
2023-10-04 04:58:45
汪明荃回应郑少秋长女自杀:她都55岁了,父女没住一起难以顾及

汪明荃回应郑少秋长女自杀:她都55岁了,父女没住一起难以顾及

叶公子
2023-10-03 21:13:56
一觉醒来,韩政坛大地震,李在明正式官宣,尹锡悦高兴不起来了

一觉醒来,韩政坛大地震,李在明正式官宣,尹锡悦高兴不起来了

黄轩嘉福
2023-10-03 12:57:04
上海长江隧桥已经开始缓行,预计将持续至今天深夜!市民:一路上走走停停……返程提示→

上海长江隧桥已经开始缓行,预计将持续至今天深夜!市民:一路上走走停停……返程提示→

上观新闻
2023-10-04 14:36:55
女子来回套弄乌龟的头,动作熟练让男友兴奋,要求回家依葫芦画瓢

女子来回套弄乌龟的头,动作熟练让男友兴奋,要求回家依葫芦画瓢

培大看众生
2023-10-04 11:26:17
国内首条,开通一周就被砸了车厢玻璃?网友:被困了十多分钟,已出现头晕缺氧!客服回应

国内首条,开通一周就被砸了车厢玻璃?网友:被困了十多分钟,已出现头晕缺氧!客服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04 12:29:14
哈尔滨组团到南京卖房 成交量……

哈尔滨组团到南京卖房 成交量……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0-04 08:46:33
湖南7座婚车事故致6死,突变道迎头撞垃圾车,曝新人怀胎3月身亡

湖南7座婚车事故致6死,突变道迎头撞垃圾车,曝新人怀胎3月身亡

万鸣说娱乐
2023-10-04 10:30:19
对比一下几年前和现在的吴艳妮,可以发现一个秘密!

对比一下几年前和现在的吴艳妮,可以发现一个秘密!

晴儿读史
2023-10-03 19:33:51
突发!哈尔滨医科大二附院发生爆炸,火光冲天,更多内幕曝光!

突发!哈尔滨医科大二附院发生爆炸,火光冲天,更多内幕曝光!

喜西说历史
2023-10-04 09:28:45
2023-10-04 15:38:44

头条要闻

上海35岁博士辞掉高薪工作 花500万在青岛海边开民宿

头条要闻

上海35岁博士辞掉高薪工作 花500万在青岛海边开民宿

体育要闻

国足史上最为耻辱的仇,让中国香港报了!

娱乐要闻

黄晓明回青岛老家过节聚餐照曝光

财经要闻

哈尔滨组团到南京卖房 成交量……

科技要闻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让人类观察微观达到极致

汽车要闻

雷克萨斯将发布全新纯电概念车 东京车展首次亮相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数码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Lisa参演的疯马秀,究竟有多疯?

艺术要闻

松美术馆毛焰同名个展“毛焰” 穿引肖像中诗意的密度

数码要闻

《小舞五年之约》-Cosplay

家居要闻

闹中取静,于独栋别墅中重构空间秩序

公开课

为何癌症越来越多?医生:这5种蔬菜没少害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