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小
出品 | 网易科技
当地时间周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了一项代号为 “创世纪计划”(Genesis Mission)的行政令。不同于以往硅谷单打独斗的模式,这项计划被白宫直接对标二战时期的“曼哈顿计划”与冷战时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面对竞争者的步步紧逼,美国政府正在打破政府与企业的边界,调动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庞大算力与数据资源,训练下一代“科学AI”。 这旨在以一种近乎战时动员的方式,强行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身位。
多家主流媒体评论称,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的AI战略正从单纯的市场驱动,转向一种更为强势的“国家体制”模式,旨在将硅谷的算法优势转化为硬科技领域的主导优势。
核心机制:打通“数据-算力”的闭环
“创世纪计划”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行政令,美国能源部将受命开发一个全新的AI协作平台。
这一平台的战略价值在于“解锁”与“整合”。长期以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17个国家实验室(如阿贡、劳伦斯伯克利等)掌握着全球最顶尖的超级计算机和海量的科学实验数据,但这些资源往往沉淀在政府内部。
新计划将改变这一现状:
· 算力合作: 政府将引入英伟达、甲骨文、戴尔、惠普企业及AMD等私营巨头以增强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资源。
· 数据赋能: 利用联邦政府积累数十年的科学数据集,训练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基础模型”。
· 智能体部署: 部署AI智能体用来自动化实验设计、验证假设,甚至直接操控实验室的机器人设备。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克拉茨奥斯(Michael Kratsios)指出,这将是一个“闭环AI实验平台”。其目标是将科学发现的周期从数年大幅压缩至数日甚至数小时,从蛋白质折叠的解析到核聚变等离子体动力学的模拟,AI将成为科学家的得力助手。
战略转向:从“聊天机器人”到“硬核科学”
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在解读该计划时,指出了美国AI发展的结构性偏差:“尽管私营部门在AI领域投入巨大,但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语言模型、商业流程和消费者服务上。”
换言之,硅谷擅长让AI聊天、画图和写代码,但国家需要AI去解决更“硬”的问题。“创世纪计划”意在将AI的火力引向以下关键领域:
· 能源变革: 核裂变与聚变能源的商业化突破
· 前沿科技: 量子信息科学、半导体与微电子研发
· 生命与空间: 生物技术创新与太空探索
这种转向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的实用主义逻辑:AI不应仅是生成内容的工具,更应是驱动实体工业和基础科学跃升的引擎。
能源悖论:以AI治AI,还是饮鸩止渴?
该计划面临的最棘手挑战在于能源本身。AI素以“吞电巨兽”著称,随着科技巨头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美国电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美国平均电价已上涨13%,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将消耗美国近12%的电力。
对此,能源部长赖特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但也充满诱惑的愿景:利用“创世纪计划”开发出的AI技术来优化电网效率,最终实现“逆转电价上涨”。 他承诺,该计划的终极目标是扩大能源供应并降低成本。
然而,业界的担忧并未消除。电网基础设施的老化叠加极端天气的影响,使得“以AI优化电网”听起来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果AI带来的能耗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美国的能源账单可能会更加昂贵。
地缘博弈:为了赢下与中国的竞赛
“创世纪计划”出台于中美科技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 今年1月,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发布的R1模型曾震动美国市场,引发了华盛顿对于美国在AI领域领先优势缩小的焦虑。
特朗普毫不掩饰其战略意图:力保美国在AI竞赛中的绝对领先地位。 为此,特朗普正起草行政令,试图通过联邦法律优先权来阻止各州(如加州)制定独立的AI安全监管法规,理由是这些监管会“延缓创新”。
同时,特朗普政府还开始尝试类似“风险投资”的角色,例如此前入股英特尔,以及在芯片出口许可中寻求抽成的商业化操作。
尽管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立法者关于AI安全(如“幻觉”问题、心理健康影响)的担忧,但特朗普政府显然已确立了“速度优先”的基调。在白宫看来,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类似二战时期原子弹的战略威慑力量,在这场竞赛中,美国必须集结一切资源——无论是硅谷的芯片,还是国家实验室的数据——以确保最后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