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下午,第二届北大汇丰科创家论坛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论坛由北大汇丰创新引擎实验室主办,溪山天使汇、溪有物种协办,主题为“点燃创新引擎引领科创时代”。多位来自学术界、产业界与投资界的嘉宾参与分享与对话。邀请到多位重磅嘉宾出席并分享洞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颋,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倩,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执行主任,EDP项目办公室主任张坤,北大汇丰创新引擎实验室主任、溪山天使汇发起人许晖,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北大汇丰商学院创业实践导师、溪有物种创始人魏家东,中山大学教授,北大汇丰科创家共创营第一期同学梁欢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零点聚能创始人、北大汇丰科创家共创营第一期同学肖池阶,深圳自动驾驶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商汤科技前联合创始人郝景山等特邀嘉宾进行主题分享和圆桌对话。
![]()
任颋:开场致辞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颋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科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发展正面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的历史节点。
![]()
他强调,科学家创业需融合投资、商学与产业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北大汇丰商学院通过构建科创家生态,致力于“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结合,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许晖:如何踏上迈向星辰大海的创业之旅
北大汇丰创新引擎实验室主任许晖在分享中,结合自身二十余年创业经验,剖析了新时代科学家创业的时代背景与核心机遇。
![]()
他认为,“十五五”规划明确的人工智能、核聚变、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研发等未来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的临界点,而中美竞争与国内产业升级需求,为科学家创业提供了“泼天的富贵”。许晖提出,科创家需具备“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命之所在”的特质,即怀揣产业报国理想、长期深耕技术领域、将创业视为人生使命。创新引擎实验室正是要发掘“靠谱的人”,支持他们去做“不靠谱但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事,通过技术、产业、创投三维孵化模型,加速科技成果落地。
陈维广:科创时代,何以东方既白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从投资视角带来《科创时代,何以东方既白》的分享。他基于20余年跨境投资经验指出,中国经济正经历“腾笼换鸟”,三新经济占比已达18%,机器人、新三样等领域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在中美科创竞争格局中,美国聚焦AI软件与服务业降本,中国则依托开源模型、制造业基础,在AI硬件、机器人等领域走出特色路径。陈维广强调,AI的核心价值在于替代人力成本,其市场天花板远高于IT数字化与移动互联网,而华人在全球顶尖AI科学家群体中占比接近50%,成为中国科创的核心优势。他建议创业者把握开源模型终端化、强化学习优化等趋势,实现技术与实业的深度融合。
魏家东:开启科创家的共创时代——北大汇丰科创家共创营·第二期课程发布与共创逻辑
北大汇丰商学院创业实践导师、溪有物种创始人魏家东带来《开启科创家的共创时代——北大汇丰科创家共创营·第二期课程发布与共创逻辑》的主题分享,正式宣布北大汇丰科创家共创营第二期启动招募。
![]()
在分享中他提出“科创家独奏时代落幕,共创时代正式来临”,技术复杂度提升、创新生态构建与制度文化支撑,推动产学研政投协同成为科创突破的必然路径。科创家共创营二期延续“1+4+1”课程模块,以“使命愿景+政策趋势+市场洞察”为核心,通过“场景定位、协同创新、团队搭建、增长策略”四大共创环节,结合路演实训与企业参访,助力科学家完成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型。
魏家东分享了共创营第一期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举办,学员包括境内外顶尖高校的16名教授及10名企投家,覆盖核聚变、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多个未来产业赛道,并有多名学员的项目获得了融资,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魏家东表示共创营旨在培养定义未来产业的科创家与企投家,通过多维度导师体系助力科技与产业融合。
肖池阶:北大汇丰科创家共创营·第一期学员代表发言
在学员代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零点聚能创始人肖池阶分享了参与共创营的体会与创业实践心得。
![]()
他坦言,科学家创业需跨越公司架构搭建、团队管理、知识产权分割、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多重挑战,尤其要实现从“学术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转变。他介绍,其公司“零点聚能”成立于2024年9月,致力于开发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聚变能源技术,在共创营支持下,目前已完成种子轮、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通过与北大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路线验证与知识产权保护。肖池阶表示,共创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跨领域学习与资源对接的平台,帮助其在公司架构、团队建设、商业计划书迭代等方面实现提升。他特别提到,营内设置的多次路演与导师辅导,有效推动了项目融资与战略调整。肖池阶强调,科创家既要坚守技术初心,也要学会“用市场语言诠释技术价值”,在融资过程中精准识别投资人需求,平衡技术保密与价值传递的关系。
预见科创家圆桌对话:科学家能不能“创业”?
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执行主任,EDP项目办公室主任张坤主持讨论,与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倩、中山大学教授梁欢欢、深圳自动驾驶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景山共同探讨“科学家能否创业”的议题。嘉宾结合科研与创业经历,展开深度对话。
![]()
嘉宾们一致认为,科学家创业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壁垒与长期主义视野,但需突破管理逻辑转换、市场认知不足、资源整合能力欠缺等挑战。梁欢欢结合自身新药研发创业经历表示,科学家创业具有天然的技术壁垒与长期主义视角,心之所向的使命感是克服困难的核心动力。她表示科学家创业顺理成章,关键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价值;郝景山建议创业者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灵活搭建团队,初期可吸纳熟悉技术的学生、同行组建核心团队,融资后逐步引入行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避免过早引入高层职业经理人导致的磨合成本;李倩表示,科学家在跨学科整合、技术攻坚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也分享了合作案例中的教训:技术团队若缺乏商业运营人才,即便技术指标领先,也可能陷入发展困境,呼吁加强产学研协同,让实验室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应用。
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深化了“科创家”概念的行业共识,更搭建了科学家、投资人、产业界的对话桥梁。北大汇丰创新引擎实验室通过“科创家共创营”等载体,构建起“开源创新,协同创业”的生态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国家“十五五”规划指引下,科创家群体将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