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别只盯着H5N1了!这个“低调”的禽流感病毒,正在偷偷升级
- 02 猪肾植入人体,到底能撑多久?最新答案:9个月
- 03 数学算出来的残酷真相:生命,本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奇迹
- 04 地球大陆能活下来,全靠几十亿年前那场“高烧”
10月28日(星期二)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别只盯着H5N1了!这个“低调”的禽流感病毒,正在偷偷升级
当全球紧盯高致死率的H5N1禽流感时,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病毒——H9N2,正在悄悄积累“技能点”。最新研究显示,这个以往被认为只会在禽类中引发轻微症状的病毒,正在加速适应人类。
尽管H9N2是目前感染人数第二的禽流感毒株,自2015年以来累计确诊173例,但它始终活在H5N1的“阴影”之下。科学家指出,H9N2大量感染案例可能因症状轻微而被遗漏,真实的传播规模很可能被严重低估。
实验室数据敲响了警钟:与二十年前的毒株相比,2024年采集的H9N2样本对人类细胞的感染效率显著提升,与人体受体的结合能力也更强。这意味着,病毒正在进化出更擅长入侵人体的能力。
不过,要实现有效的人际传播,H9N2还需要突破几个关键瓶颈:它需要学会优先识别人类细胞受体,并适应人体内部的温度与化学环境。一旦突破这些限制,风险将大幅提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H9N2与其他流感病毒在动物或人体内相遇时,可能通过基因重组“强强联合”,诞生具有更强传播力的新变种。科学家已在过往引发人类感染的禽流感病毒中,发现了H9N2的基因贡献。
目前,国际监测系统存在明显漏洞:像H9N2这类“低致病性”毒株,并不在强制报告之列。专家呼吁立即加强对家禽和野生鸟类接触密切的哺乳动物的监测,因为那里可能是病毒升级的“训练场”。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猪肾植入人体,到底能撑多久?最新答案:9个月
医学界刚刚见证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枚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在一位患者体内正常工作了近9个月,创下了异种器官移植的新纪录。虽然这颗肾脏最终因排斥反应而被取出,但它的长期存活让科学家们看到了解决器官短缺的新希望。
![]()
这场医学突破的背后,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强力支撑。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团队使用的猪肾脏,经过了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的精心改造——整整69处基因编辑。科学家们不仅解决了免疫排斥和凝血风险,还精准“封印”了潜藏在猪基因组中的古老病毒序列,扫清了移植路上的主要障碍。
这次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异种移植领域正在悄然复兴。从肾脏到心脏,从肝脏到肺脏,科学家们正在系统性地攻克异种移植的各个堡垒。虽然大多数尝试还在早期阶段,但每一步突破都让我们离那个“无限器官供应”的未来更近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研究也让我们看到了前路的挑战。即便经过如此精细的基因改造,再配合强效免疫抑制剂,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战胜排斥反应。这提醒我们,异种移植的道路依然漫长,科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探索。
虽然完美的解决方案尚未到来,但这次长达9个月的存活期已经足够让人振奋。当科学与坚持相遇,生命的奇迹或许就在不远处。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数学算出来的残酷真相:生命,本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奇迹
![]()
关于生命怎么从一堆无机物里蹦出来,一直是科学界的终极谜题之一。最近,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用数学给这个问题算了一笔账,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生命自然诞生的概率,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低得多,低到近乎是一个“奇迹”。
研究者们这次没泡在实验室里摆弄试管,而是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他们想算一算,地球上第一个“原始细胞”要靠随机碰撞,从一堆基础化学成分里自己组装出来,到底有多难。
这感觉就像什么?好比你把26个英文字母扔进风暴里,指望风刮过之后,能在地上拼出一本完整的《莎士比亚》。随着结构越复杂,这种纯粹靠“撞大运”成功的概率,不是低,而是直接断崖式跌穿地心,无限接近于零。
我们都知道一个物理法则:万物趋向于无序和混乱。而生命,却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有序”。让随机化学反应在早期地球那有限的时间里,逆天而行地构建出如此精密的分子机器,数学上看来,简直像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难道意味着有外星文明播种了生命?研究也提到了这个著名的“有生源说(Panspermia)”,但科学家们普遍觉得这想法有点“作弊”——它非但没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抛给了更遥远的太空。
那么,真正的答案是什么?这项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宣判“生命不可能自然产生”,而在于它清晰地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可能漏掉了某些关键的物理规律。
也许,存在着我们尚未发现的自然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极大地提高了生命涌现的概率。解开这个悖论,或许将引领我们触及物理学和生物学最底层的秘密。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地球大陆能活下来,全靠几十亿年前那场“高烧”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大陆之所以能稳定存在几十亿年,成为生命演化的舞台,全靠地球早期地壳深处那场超过900°C的“超级锻造”。
![]()
简单来说,这场“高烧”就像给地球做了一次全身代谢。当地壳深处温度突破900°C,里面的铀、钍等放射性“发热大户”就被迫向上迁移,相当于把“热源”从身体内部抽走。地壳下层这才逐渐冷却、变硬,最终形成我们今天踩着的稳定大陆。
研究团队从阿尔卑斯山到美国西南部,采集了数百块古老岩石样本。结果发现,凡是经历过那场“高烧”的岩石,铀和钍的含量都出奇地低——这是大陆被“锻造”过的关键证据。
这场“高烧”不仅塑造了大陆,还顺手给人类留下了宝藏。锂、锡、钨等现代科技必需的稀有金属,都是那时候被带到地表浅层的。可以说,没有这场远古高温,今天就没有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池。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个发现把“宜居星球”的标准刷新了。一颗岩石行星要想变得宜居,光有水和大气还不够,它还得经历过类似的“高烧退烧”过程,才能形成稳定大陆。这为我们寻找外星生命提供了全新线索。
如今地球内部热量减少,这样的大陆锻造盛况难再重现。但理解这个过程,让我们不仅读懂地球往事,更能把握未来资源命脉,甚至解锁系外行星的宜居密码。(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