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微短剧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影伙引擎、山海星辰、三笙万物等共话出海)
10月25日,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短剧新势力等承办的2025微短剧(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海淀顺利举行。
影伙引擎受邀参与圆桌环节,业务 VP吴婉萱与山海星辰、三笙万物、咪咕、广大大等企业代表,共同就“出海短剧如何锚定高潜力海外市场”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
01 中国短剧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短剧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体系化的内容生产能力与工业化效率。
山海星辰出海内容制作 VP 左慈表示,中国短剧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庞大市场体量和成熟制作体系的自然延伸。山海星辰早期的出海作品以翻译剧为主,通过字幕版出海完成初步变现,而后逐步沉淀数据和用户反馈,形成了完整的叙事验证体系。
如今,山海借助 AI 技术在剧本阶段即进行大量筛选和风险预判,每月能推出5–6部本土剧,实现内容的快速验证与更新。“短剧出海的最大挑战在于突破同质化。我们的数据体系帮助我们筛选题材、规避风险,并找到新的文化表达空间。”左慈表示。
三笙万物则从制作效率角度分享了经验。作为2024年短剧制作链条中排名第三的公司,三笙万物已累计制作超过210部上榜剧集。海外短剧负责人张别人表示,公司致力于以最具性价比的方式打造“短剧界的蜜雪冰城”,通过全链路整合与 AI 应用降低制作成本,让更多内容以极高效率和出品质量推向全球市场。
影伙引擎 VP 吴婉萱则从技术与体系的角度总结:“中国短剧的竞争力来自基于超大市场形成的工业化快反体系——高强度、强结果、以内容为导向。我们可以把经过市场验证的‘爽点模块’快速复刻到不同文化语境中,这种效率是全球少有的。”
她强调,短剧既是文化产品,也是互联网产品,中国企业在技术和生态建设上的积累,让行业具备了走向全球的底层能力。
02 短剧出海如何做不同市场的差异化策略?
在出海策略层面,嘉宾们普遍认为“数据驱动+本地化”是关键。
山海星辰分享了不同区域的内容偏好:北美用户更青睐情感纠纷类题材,日本市场偏好职场故事,而东南亚观众在审美与文化上与中国更为接近。
“我们通过前期投放验证不同地区的用户行为——能否产生消耗、是否有充值意愿、ROI 是否能打正——再据此决定放量。”左慈指出。
在内容本地化上,山海星辰会将节日、场景和文化符号融入制作中,例如在北美地区拍摄感恩节场景,用哥特式古堡代替中式四合院,让故事在异域语境中更具沉浸感。他还提到随着古装、情感等题材在北美等地区逐渐积累受众,中国短剧也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角色。
三笙万物则强调,信息壁垒与平台协作是出海的重要环节。“做内容不能闭门造车。要关注海外媒体、平台数据,与优秀的平台方共建生态,同时拥抱 AI 技术,让创作与科技结合,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和创意上限。”
影伙引擎的吴婉萱进一步补充,AI 技术已在短剧出海的多个环节实现落地。依托小影科技13年的出海与本地化经验,影伙引擎以自研算法打造覆盖41个语种的短剧垂类模型,实现内容在不同文化间的精准适配;通过多角色音色克隆配音和高情感语音合成,打破传统 AI 声线的机械感;并以爆款素材训练短剧解说模型及 AIGC 真人短剧生成能力,助力厂商高效拓展全球市场。
![]()
今年国庆期间,影伙引擎携手人民网发布科技短片《星火》,展现了 AI 在影像创作与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潜力。
本次论坛上,来自听花岛、点众、之江容量无限、千山鹤鸣影业等各业内企业代表发表了精彩观点。此外,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产学研领域的专家也就短剧行业的发展做了分享。
在全球短剧市场快速扩张的当下,中国企业正凭借成熟的工业化体系、灵活的本地化策略与领先的 AI 技术,加速构建属于中国的短剧出海标准。论坛的成功举办,也为行业共识与跨界协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