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儒超
音乐硬件似乎还没有火起来,但这并不妨碍音频服务商布局的热情。
除了早已发布多款耳机的天天动听、乐视等内容提供商,网易云音乐中心副总监丁博在开物沙龙上透露,目前网易云音乐对硬件方面也已有不少想法,只是当前还没有到公开的时候。
此外,还有不少内容厂商也在暗地布局,但由于供应链、产品定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旧在研发过程中。
细究这些厂商布局的原因,可以发现这阵风潮并不是空穴来风,其与音乐硬件的进化不无关系。
随着音乐硬件智能化趋势愈演愈烈,大多数智能音乐硬件都具备了联网能力,甚至有不少具备了独立计算能力,这显然为更多的内容服务提供了生存之本;而对于内容厂商来说,如果把握好音乐硬件这一出口,将有可能在手机、电视等入口级硬件外开辟出一块新战场,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商机。
然而,看起来很美好的“软硬结合”,至今却并没有一个算得上成功的案例。也许,这一切比我们想象中要难解不少。
音乐+硬件=场景化音乐?
从产品定义上看,相对于仅有播放功能的传统音乐硬件,智能音乐硬件由于能够联网,从内容还是功能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扩展。在这其中,云端的音乐相对于本地音乐在内容数量上有着较大的飞跃,从而让用户的可选余地变得更大。
但仅仅是曲库变大,在模式上与传统音乐硬件还是没有拉开太大距离。
魔调耳机创始人郭晨曦在网易科技开物沙龙上坦言,内容库再大,500万首音乐一辈子也听不完,要想有一个本质上的改变,就需要做好个性化音乐。在他看来,如果音乐硬件可以根据过去听的歌推送爱听的音乐,自然会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不过,如果个性化停留在以往的轨迹上,音乐硬件的存在意义可能并不大,毕竟手机上的音乐APP已经可以做到这些。
如何从音乐硬件的特点上破局?这需要从音乐硬件的使用场景上思考。
音乐硬件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更加专注的使用场景。在这些特有且更加单一的使用场景上,硬件有可能通过一些设定或传感器与用户达成一些更深层次的交互。
对于这种使用模式,在网易科技开悟沙龙上表示丁博举例称,“如果是跑步初学者,硬件可以根据跑的时间、心率等参数,将适合用户的节奏找出来,列出几个歌单,跑得太快时就播放舒缓的音乐,跑得太慢就播放有节奏的音乐鼓劲”。
而在音箱上,音乐也可以根据音箱本身的调性和应用场景进行推送,从而做成“场景化音乐”。
这种结合了音乐硬件特有优势的播放模式,在体验上已经与传统音乐设备有了本质不同。
郭晨曦在开物沙龙上补充说,音乐理应融入到场景中为人服务,在这种方式下才能更好的发展。而手机只是其中一个场景,但有更多的场景有待被结合。“商场里、麦当劳、肯德基里都有很多背景音乐,这些音乐就是结合场景后提供的不同服务”,存在服务,就有可能会为音乐硬件带来更多的盈利点。
诸如用户喜欢设备在运动等场景下的流媒体服务,就有可能让用户为之付费。同时,内容提供商也因之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并与硬件方一起提升了用户的粘性,为后续建立“音频生态”提供了可能。
丁博在网易科技开物沙龙上进一步表示,鉴于此,他相信,未来的趋势肯定不是“下载一个MP3文件然后放进硬件里”这么简单,而是完全在线的个性流媒体模式。而个性化的流媒体,正好可以发挥与云端结合后、特定场景下音乐硬件的真正”实力”。
如何落地?
然而,要想做到真正的场景化音乐并不简单。首先,就需要硬件和软件双方的共同努力。
RockLava联合创始人叶燕龙在网易科技开物沙龙上说,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智能音乐硬件现阶段还处于类似于手机2G时代的阶段,不开WIFI,很多优质内容都没办法在硬件上得到体现;而没有硬件支撑,内容也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事实上,由于智能音乐硬件尚未成熟,其体验大多都还不尽人意;内容方虽然有意进入,但考虑到市场的不成熟,顶多也只是布局而非战略性押注。
在网易科技开物沙龙上半果科技联合创始人朴永焕则认为,做音乐硬件,与其说是内容为王,还不如说是版权为王。如果没有手握版权的内容方提供支持,硬件方要想做到更多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后续的根据场景去定制内容,内容方做的会远比硬件厂商做的更专业。
显然,要想做得更好,内容方理应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内容方似乎也有难言之隐。
丁博告诉网易科技,并非是内容方刻意不支持,而是很多曲目在签订版权协议时已经明确限定了使用渠道,“在手机APP上放然后通过WIFI或者蓝牙在音箱上听是没问题的,不过,如果直接在音箱上听,就会进入渠道限制的禁区”。
况且,如果不把播放的中心从手机转移到音箱上来,和内容方合作其实就没什么意义了。目前来看,内容方想要在音箱上发挥更大的内容优势,还需要在上游做出更多努力。
总之,以上的这些问题,使得硬件和软件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到较好的结合,场景化音乐也大多存在于设想之中。
但问题归问题,相关产品的试水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网易科技沙龙上方糖音箱创始人宋少鹏表示,目前由于总体市场不成熟,方糖音箱在选择内容接入时也比较谨慎,“我们首先接入了动漫电台,希望用精准的内容拿下一部分精准的用户”。这种软硬件结合的小范围试水,在宋少鹏看来十分有必要,这同时也是其做产品的“逻辑”所在。
可以预见,短时间内音乐硬件可能依旧会不温不火,试水依旧是这个领域的关键词,毕竟硬件厂商和内容厂商都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在不断的探索和试水下,被寄予厚望的音乐硬件或许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段,在整个音频产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下一个风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