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6月25日)酷派就发布公告宣布洽谈股权转让事宜,那时已经传出乐视想要入股酷派。对此,酷派、乐视、360工作人员都表示很意外,不可能。然而,就在昨天(6月28日)酷派发布公告,乐视子公司21.9亿元入股酷派。消息一出,酷派、乐视、360工作人员依然表示很意外。据说,此消息被封锁的很严,事件的主角——酷派的品牌部门和公关部门都对此不甚了解,甚至VP级别也不清楚。
酷派2014年底到现在的频频动作不禁让人产生了疑惑?中华酷联的“酷”要就此消失吗?酷派卖身所为何事?乐视到底又看中了酷派的什么?
乐视、酷派、360的三角关系
昨日乐视子公司出资27.3亿港元(约合21.9亿人民币)购买了酷派18%的股份,成为酷派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此消息一出,大家的第一反应是360如何反应。就在前不久,360正式宣布完成对酷派旗下大神的并购,合资公司奇酷将由周鸿祎直接操刀,运行奇酷品牌和大神品牌。而且,6月27日刚刚宣布奇酷科技的三位高管的人事任命。
周鸿祎曾经透露过,360 OS将不仅应用在奇酷手机和大神手机上,也会用在酷派手机上。“酷派一年的销量国内外加起来也有几千万部,这样来看360 OS影响力还是够的。”周鸿祎在接受网易科技等媒体群访时透露。
然而,作为友商的乐视也宣布入股酷派,360 OS是否还能如愿让酷派品牌也都采用,将不再像当初那么简单。手机业务上,360和乐视无疑存在竞争,但又都“情系”酷派,这样的三角关系也难怪周鸿祎愤怒的写下了如下的话: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要fuck回去。
乐视看中了酷派什么?
那么乐视到底看中了酷派的什么?接近酷派的一位人士透露,乐视看中了酷派在手机产业链上的经验和能力,毕竟酷派是手机行业的老手,乐视刚刚进入,供应链是个短板。
之前也有消息称乐视由于公布Bom单按量产成本定价,引发了竞争对手和供应链的联合封杀。虽然乐视表示不惧挑战和压力,但据乐视内部人士透露,产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此次入股酷派,被认为是看中了酷派做手机的能力。实际上,360和酷派合资成立奇酷科技也是看中了酷派在智能手机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及售后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此次入股是乐视子公司和乐视手机、乐视关系不是特别大,可能只是资本层面上的运作。
乐视手机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此次入股和他们没什么太大关系。
酷派怎么了?
酷派和360合作,又出售股权给乐视是个什么节奏?有网友戏称是“卖身”的节奏。曾经的中华酷联的“酷”是怎么了?
“这样说吧,2014年一年的时间,酷派经历了天堂和地狱。”某接近酷派的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
2014年4G元年,酷派在所有手机厂商中算是比较“激进”的。2013年底中国正式向运营商发布了4G牌照,酷派迅速确定了领航4G力争国产4G第一的战略目标。“牌照一发放,老郭(郭德英)很激动,立即召集各分区的老总,宣誓要拿市场第一。”某酷派员工透露。
2014年酷派立下了手机销量突破6000万台的目标。
事实上,在2014年上半年,酷派4G手机销量确实不错。据赛诺数据显示,2014年5月份酷派以23.1%的份额跃居中国4G手机市场第一,这是酷派首次实现4G国内市场份额全行业第一。
然而,随着4G产业链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进入4G市场,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11月,4G手机新机型高达718款。酷派先发优势不再凸显。
而且,2014年下半年以后,运营商受到营改增成本的压力的影响,营销费用下降,终端补贴力度逐渐减小。
“运营商的补贴政策的变化对酷派来说是致命的,酷派损失惨重,导致有大量库存。”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酷派员工表示。2014年酷派财报也表示,由于运营商政策调整,2014年下半年酷派智能手机销量低于预期。
另外,分析师也向网易科技透露:首先,年初酷派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向产业链大量下单,上半年消费者4G接受程度并不高,手机销量不如预期;其次,年中之后,华为、小米、OPPO、vivio等厂商迎头赶上,产业链成熟,酷派竞争优势不再。
酷派变身设计公司?
在4G道路上,酷派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鉴于2014年的业绩,和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建立子品牌的策略。2014年底,酷派也进行了拆分,一分为三:酷派、大神、iVVi。
酷派继续负责与运营商密切合作,大神则专注于电子商务,iVVi则集中于公开的零售渠道。分拆之后郭德英对iVVi和大神已经变为投资者关系。
据酷派内部人士透露:“酷派的一系列变化目标就是变身为一个设计公司,内部研发供应链,给谁做都可以。”
这意味着酷派(中国和外海两个市场)、iVVi、奇酷加上新来的乐视都可以从酷派的研发供应链处买产品。据悉,酷派内部称这个供应链为“IDH”。
所谓IDH,就是Independent Design House(独立设计公司)是上游IC原厂与下游整机企业之间的桥梁,在IC原厂芯片的基础上开发平台、解决方案等产品,为整机产品的研发和迅速面市提供了条件。(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