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邪恶水蜜桃撇下经营多年的伪装,爆出满屏树杈和一身腱子肉的时候,王德顺的声线也跟着爆发了出来,中气十足,他锻炼了32年的肌肉也在颤动着,和电影《哪吒2》里的无量天尊不分伯仲,一点不像89岁的老头。
是的,89岁的王德顺仍然有一身年轻人都比不上的腱子肉。他锻炼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79年,为了赚钱让女儿考大学,他去美院当人体模特,从此开始注意形体塑造。
到八十年代,为了让舞台效果更好,王德顺加大锻炼强度,每天游泳、举铁、拉伸,在健身房锻炼4小时,削去身上每一块赘肉,再抹上铜锈色油彩,为寄宿在一张床上的一家四口赚取生活费。
运动的习惯,就这样坚持了几十年。时至今日,王德顺仍然要每天健身两三个小时。哪怕是疫情期间,他也要拿着哑铃在家中疯狂挥舞。当你看到他在健身房、游泳池、滑冰场上的矫健身姿时,没有人会相信眼前的这个壮汉竟然已经89岁。
“有水我就游泳,有冰我就滑冰。我的身材底子本身就比较好,骨骼也比较强壮,一般摔不折。”
提到游泳,王德顺还谦虚地表示,自己现在已经游不快了,到了85岁之后一个小时就“只能”游一千米了。
在他看来,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至于在八旬高龄走上T台大秀肌肉,那只是应学生之邀的友情展示罢了。
而比这部票房破百亿的《哪吒2》和他这一身腱子肉更玄幻的是,王德顺还是中国现存年纪最大的持证飞行员、T台模特、职业演员。50岁携家北漂、51岁出国演哑剧、65岁学骑马、79岁练摩托车、80岁学打碟……
他的人生充满了冒险、极限和波折,他的想法却非常简单纯粹:天性使然,想干就干。
就像这次配音无量仙翁,他直到进入录音室才拿到剧本知道要配什么角色。但他演了近70年戏,也配过《大鱼海棠》之类的动画电影。在导演的指挥下,王德顺短短两天就配完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台词,顺手为自己的配音打了个90分:“这就是我的工作和职业,干这个还是比较轻松的。”
确实,和生活的挑战相比,在录音室里念台词只是小菜一碟。王德顺有8个兄弟姐妹,童年的生活异常艰辛,捡过煤渣,用弹弓打过鸟,在与饥饿和动乱为伴的岁月里总能在夹缝中活下来。
进入沈阳军区话剧团后,王德顺走上人生正轨,学习、表演、成家、立业。改革开放后,他和妻子赵爱娟编排了多部哑剧,在北京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无论是沈阳还是长春,都容不下他超前的艺术表达,话剧团的审查人员几句盘问就能把他的创作灵感解构殆尽:“你演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为什么会被关起来,如果你演的是坏人,又为什么会放出来?”思考再三,王德顺决定举家南下,成为北漂。
放弃编制、工资,和再过十年就能到手的养老金,王德顺的北漂之路异常艰辛。一家人住遍了沾亲带故的各路亲友家,一个月能换好几处住所,甚至在演出前夜还睡在王府井的地下通道里。北漂初期,他们贴钱演出,几乎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一天晚上,夫妻俩出门散步,在一个卖艺人面前驻足停留,最后翻出口袋里最后一点钱给他。王德顺现在还记得妻子说的话:“我们现在的处境和他差不多,都能互相理解。”
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王德顺的北漂之路好走了很多。他的哑剧名气逐渐打响,每演出一场,就能拿到在长春两个月的工资。甚至获得了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邀约。1986年,他远赴德国,成了那届哑剧节里唯一的中国艺术家。
王德顺总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日益增长的年龄完全没改变这一点。50岁他选择北漂,后来他看雕塑展获得灵感,创造了“造型哑剧”的新种类——把演员本身变成活动的雕塑。
“身上画满青铜颜色之后,往那儿一站,得让人觉得是一尊雕像,不能让人感觉那是一身肉,所以要把所有的肥肉都练掉,把肌肉都练起来。”为了实现这样的舞台效果,王德顺每天锻炼四小时,从徒手到器械,他花了三年时间,把身体练得和雕像无异。
1993年,北漂8年的王德顺正式以雕塑形态亮相。这个激进的点子让戏剧界眼前一亮,也刺激到了更广大的舆论场,人们抨击他“老不正经”,但在国内外无数闪光灯的惊呼声中,更多人还没法消化这个老人带来的视觉冲击。
传统的人们不会想到,王德顺带来的惊喜远未结束。进入21世纪,王德顺开始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从《福星高照猪八戒》里的护国公,到《闯关东》里的老独臂,从《功夫之王》里打酱油的玉皇大帝,到《重返20岁》里迷恋女主的李大海......他扮演过性格不一、画风迥异的老头形象。
而他自己最满意的,还得是《天地英雄》中的“老不死的”。一人一马一刀,在大唐边境的荒漠里闯荡,在朝廷、土匪、商队的漩涡中周旋,最后在绝境中力排众议、献祭自身,顶着刀光剑影掘出救命的水源,让志在必得的土匪头子都惊吓于“天命”而撤退。这份潇洒和壮烈,正是王德顺一生的追求。
就像他在79岁那年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风风火火,就像火车驶过站台,而他脑子里想的,则是“拿破仑打胜仗”的场景。
但他自己也明白,没有什么潇洒是随手可得的。就像为了演哑剧天天健身一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65岁的他专程学了两个月骑马,刚骑上去就被马扔了下来,别人一次只能练半小时,而他一骑就是整整一上午。
2015年,79岁的王德顺为了出演《重返20岁》,又现学现卖地骑上摩托车。结果刚开演就出了车祸,王德顺摔伤了肩膀,咬牙拍完这一条后,他直接躺了三天,并忍受了整整一年的肩部疼痛。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演员的基本修养,就像他为了谋生去健身、为了和国际接轨而苦练英文一样:“作为一个演员,你的技能越多越好,你要是什么技能都没有,让替身演,还有什么意义啊?”
香港歌手林子祥有首歌叫《敢爱敢做》,从某种角度来说,王德顺和林子祥颇有共鸣。他们都是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完全不匹配生理年龄的“老顽童”,林子祥在七十多岁依然开巡演,高唱难度极大的成名曲;王德顺则始终“敢爱敢做”,无论是生活所迫,还是一腔热爱,亦或是兴之所至,他总会出现在每一个年轻人都未必敢尝试的舞台。
他会试遍每一台健身房里出现的新器械,也会在夸下海口“要学会打碟”之后,日夜苦练半个月最终修成正果。
疫情时期,忙碌了一辈子的王德顺突然休息了下来,在家呆着百无聊赖,有天他突发奇想,打算学开飞机。想到就去做,王德顺去民航中心,所有体检部门的人都不敢拍板,愣是让他来来回回做了三次身体和运动能力检查,才让他通过体检。
在背下无数的技术资料和操作流程、挨了比他小60岁的教练无数顿批评后,王德顺终于晃晃悠悠地把飞机开上了天,又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地面,成了全国七万多名驾驶员中最年长的一位。
漫漫人生路,王德顺从来没有安分过一刻,他做成的事情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有更多。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跨出舒适圈,他却像跳房子一样,在一个个舒适圈里反复横跳。
他最听不得别人说“想做些什么,但已经晚了。”在他看来,太晚只是一种退却的借口。只有真正去尝试了,才算不留遗憾。
对王德顺来说,这一生确实已无遗憾。“我在飞机上想过,如果失事,我会安详地随风而去,因为这个世界上我想做的事都完成了。”
“我十几年前就签了遗体捐赠协议,我的身体活着是艺用人体,死了为医用人体。我会很欣慰地告诉自己,王先生这辈子的生命完美结束了,一点遗憾都没有。”
对这世间无数被现实束缚住梦想的人来说,可能这才是真正的无量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