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孩子哈达迪打心理战
“hi!”伊朗大个子哈达迪平时见到杨学增总习惯“啪啪啪”地在他大肚子上打几掌,杨学增不生气,他不会讲英语,每次都任由哈达迪“欺负”;哈里斯习惯在训练场上放音乐,有时候别人觉得有点吵,但杨指导不会干涉。“我要尊重他们的习惯,让他们训练打球都舒服。”
一来到球队,杨学增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外援”。“别以为三外援的球队就是好球队,如果安排不好,工作没做到位,三外援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赛季还未开始,杨学增就不得不为如何调教三外援、如何调配国内球员和三外援上场时间做打算。
首先是了解了哈达迪这个球队主要核心的打球习惯和需求,杨学增表示会全力支持他,但另一方面,面对外界眼中不太职业的哈达迪,杨学增又玩起激将法,“职业球员哈达迪你有这个能力,要借助CBA这个舞台更好的宣传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品牌价值。职业球员哪一些该做,哪一些不该做?都说你懒散,都质疑你,但是你要用你在场上的态度去回击和证明自己。”大孩子性格的哈达迪很吃这一套,工资到位了,又有精神上的鼓舞,曾经被诟病的哈达迪像变了一个人。“你之前是个坏小子,是软蛋,现在你变成劳模了!”哈达迪听了杨学增的赞赏后也总是很开心。
哈达迪变得勤劳听话,作为老搭档的其他两名外援也就跟着干。但三外援的问题解决了,球队并不会就完美无瑕。杨学增开始在国内球员这块下了功夫,“你们肯定会感到很委屈,辛苦一年,结果看到更多的是三外援上场。但是作为球员,就是没有办法,大家都在付出,带领我们球队赛季要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大家都受益。”这一席话开导了国内球员,不仅几个主力队员甘当配角,连轮换阵容上的球员都常有惊艳表现。
在常规赛中,只要球队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杨学增就会尽量让外援下来休息,派上国内球员。但在常规赛中,张春军有一个阶段打得比较保守,显得自信心不够,杨学增几次找到他,告诉他在场上不要有任何压力,希望他能大胆出手。“投不进算我的。”虽然这句话很多主教练都讲过,但即便队员最终真的没有把握机会把球投进去,杨学增也没有任何埋怨和责怪,甚至继续把他们留在场上鼓舞。国内球员信心增加了,心理起了变化。这样的信心从一两个人身上,逐渐传染给所有队员。沟通,成为杨学增和队员最好的相处方式。
而作为主教练,杨学增的大心脏或许也是感染球员和球队的重要原因。“杨指导站在那里,我们就会觉得很心定。”张春军和孟达都曾如此感慨。相比国内很多在场上场下都以激情著称的教练而言,杨学增似乎更为喜欢稳定情绪。在场边很少看到他大喊大叫责怪队员,唯一让他会大声吼的,就是队员之间相互埋怨。在他看来,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制止这种情绪,那么蔓延下去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