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个、三个……朱芳雨投出的篮球就像安装了定位器一样,一个接一个精准地落进篮筐内。加练完三分,他走到场边,拿起毛巾擦了擦脸上和手臂上的汗水,然后又钻进了宏远训练基地一楼的力量房,练上下肢力量。虽然朱芳雨已经离开国家队两年,比赛任务轻了很多,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从来没有放松过。作为队里年纪最大的球员,他总是能以身作则,对训练一丝不苟。
4次总决赛MVP、2次常规赛MVP,10650分、2759个篮板、1500个三分、1093次助攻、1030次抢断……正是因为日复一日的苦练,朱芳雨在他职业生涯的16个赛季,才会获得如此多的荣誉。
进入到职业生涯末期,朱芳雨也时常会回想起过去的辛酸苦辣。近日,他在宏远训练基地接受了网易体育的专访,回顾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并展望了中国男篮长沙亚锦赛的前景。
回顾CBA生涯:从内线转型射手 最难忘骑人补扣
1983年,朱芳雨出生在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说起柳州,吃货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美味的螺蛳粉。而篮球迷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朱芳雨。
1999年,16岁的朱芳雨就已经进入广东宏远一队。不少人知道,在刚出道时朱芳雨打的是内线,是一名冲击力十足的扣将,而不是神投手。在2002-2003赛季,朱芳雨还曾被评为联赛最佳中锋。
有意思的是,朱芳雨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个进球正是在转型前打进的。“我记得最清晰的一次得分是对上海队的一次补扣,那场比赛在我们主场,我刚出道。为什么我一直都记着呢?因为那个球真的就是骑人补扣,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骑着章文琪,这个球不是我打联赛的第一年就是第二年。”朱芳雨说。
不过因为位置需要,从2001年开始,李春江让朱芳雨苦练三分,希望他从内线转型到外线。这个决定从事后来看,绝对是无比英明的。
练投篮非常的枯燥,而且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那会儿,朱芳雨每天都要投进至少200个三分球,手感好的时候投得很快,遇到手感不好时,他沮丧过,想过打退堂鼓,但每次,他都能说服自己,不断前进。“练投篮肯定是很苦的,一开始也不稳定,对三分投篮姿势、力量的运用不是很熟练。但是,其实我是喜欢投篮的,我喜欢完成最后一击,篮筐落袋的那种感觉,喜欢听篮球穿过篮网的‘唰唰’声,所以,投篮对我来说不是问题。那时候我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投篮都是练习三分,剩下的才练突破之类的。”
这次转型让朱芳雨觉得最难的地方是要改变以前打球的习惯,包括跑位、卡位、出手选择等。“技术层面上的转换真的挺难,因为毕竟打内线也打了好多年,突然要去打前锋,确实是不习惯。”朱芳雨说,“你要对新的位置去认识、了解,重新去寻找感觉,比如说技术层面的选择投篮的时机,内线和外线是完全不一样的,前锋需要更多的跑动,要选择如何去跑,而且还要找到最好的空间,跑出最好的位置。”
只练了短短一个夏天的投篮,朱芳雨就在随后的联赛中让对手吃尽了苦头。2001-2002赛季,广东队在主场100-81战胜辽宁,那场比赛朱芳雨命中了9个三分球,是他职业生涯单场命中三分纪录。
朱芳雨的荣誉陈列室里陈列着无数的冠军奖杯和戒指,作为CBA历史上第一个“万分先生”,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一本CBA的活历史。
随着朱芳雨和杜锋这对双子星的成长,广东队在03-04赛季首夺联赛冠军,之后的9个赛季,他们7次夺冠,开创“宏远王朝”。
说起这8个冠军,朱芳雨突然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看着宏远训练馆里挂着的那八张夺冠时刻的照片,“03-04赛季,第一个冠军是最难忘的,因为我第一次有夺冠的那种体会。”朱芳雨说完,又指着04-05和10-11赛季的照片说,“与江苏打的那一年,最后那场球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大逆转,惊心动魄,大家应该都知道。还有就是大鹏拿MVP(总决赛MVP)的那个赛季,因为伤病原因,我个人状态下滑,那个赛季哈里森的腿骨折了,我们经历了那样的一个波折。而且那一年的新疆是常规赛第一,总决赛开局也是2-1领先我们。那一年新疆有杜比、辛格尔顿、巴特尔,实力非常非常强,而我们两个外援都换了,在那样的被动情况下,球队在后面那几场的气势非常非常好,志在必得,那个冠军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