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6月12日报道:
北京时间6月12日,郭士强、王非和“黑人”陈建州共同出席了耐克篮球媒体峰会。在这届名为“打出名堂”的主题媒体会上,郭士强用自己近20年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志在篮球之路的青少年们。
此外郭士强还讲诉自己亲身经历的20年中国篮球变迁:“20年前我作为一个年轻球员,那时候体育的设施、服装器械等各种条件都不是很好,跟现在比差距很大。现在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包括服装等都是非常先进的。20年前作为球员来说,如果你要想进入NBA那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而且对我们年轻球员来说,不太敢想。20年前我作为年轻球员,我能想的是首先自己能够进入辽宁队,再一个我的目标是国家队。NBA对于我们20年前的年轻球员来说确实很遥远。”
如今青少年球员优越的训练环境让郭士强羡慕:“现在的青少年我感觉他们非常的幸运,首先他们在篮球方面的机会要比我们20年前作为年轻运动员的机会更多。因为现在有职业联赛、高中联赛、大学联赛,所以他们在篮球方面发展的机会非常多。因为20年前高中联赛、大学联赛没有现在发展的这么好。包括20年前青年队,包括我们刚成立成为职业篮球联赛的时候,球队也少,比赛的场次也少。所以相对现在的青少年比我们20年前的机会更多一些。”
媒体会上,郭士强还讲诉了自己的篮球故事。“最大梦想就是进入辽宁队。” 郭士强回忆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正如同很多成年人在人到中年时,总会回首自己儿时的梦想一样。当然梦想实现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面临各种障碍的阻隔,郭士强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
“小时候打球最大的困难就是贫血。”郭士强主动爆料道。他透露,自己年轻时血红蛋白只有8.6 g/dl,而成年男性的正常值范围为12-16 g/dl,郭士强患有典型的贫血症状。这种症状给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训练时经常会感到头晕,这对于一个梦想成为职业球员的少年来说,无疑是职业选择方面致命的“杀手”。即使面临如此的困境,郭士强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他一边积极进入治疗康复,另一边继续刻苦的训练,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了身体带来的困难。
1984年,郭士强进入辽宁省辽阳市体校学习篮球。在那里,起步时的郭士强并不突出,因为进入体校较早,年龄较小,身体素质差等原因,使得很多人对他能否打好篮球产生了怀疑,都认为“他不是打篮球的料”;但这种看法并没有使年轻的郭士强临阵退缩,相反激发了他的斗志,使他坚信“勤能补拙”。他通过拼命的训练来弥补自己身体素质上的不足,他以其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来练习篮球,那十几双因为练习被穿坏了的篮球鞋就是最好的证明。
“付出总有回报”,通过三年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小郭的技术已明显高出队友一筹,1989年,14岁的他从辽阳体校进入了省青年队,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篮球运动员生涯。郭士强在18岁时正式进入了辽宁男篮一队,当时也是辽宁篮球最为鼎盛的时期。因为当时球队内“大腕云集” ,像“吴庆龙,李晓勇,吴乃群”等,他只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表演,只能作为替补队员,几乎无球可打,这样也使得他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于是小郭产生了到外地打球的想法。95年,四川男篮挺进CBA;为了在第二年的联赛中取得佳绩,四川省体委副主任李亚光赶往辽宁省体育学院要求增援,于是小郭被“租借”到了四川。到了四川的小郭并没有消沉,反而激起了他永不服输的“神经” 。正是由于小郭的这种精神,使得他在四川蓝剑队打上了主力后卫,并与朱东,杨毅等人支撑着球队……
“人在异乡,心系辽宁” ,在小郭心里,心心念念想的是在家乡打球,能早一天回到他所挚爱的辽宁男篮。于是他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着自己的能力;终于在第二年如愿以偿的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辽宁男篮。回到辽宁队后,22岁的小郭与当打之年的吴庆龙、李晓勇、陈卫东等人在97年上海第八届全运会上一路高歌猛进,虽然遗憾地负于八一男篮获得亚军,但郭士强的黄金时期终于到来。之后的“好事”一桩接一桩,单场得分经常超过30,连年雄霸CBA年度助攻榜。同年入选王非、哈里斯领衔的国家队,并两度入选蒋兴权挂帅的国家男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