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12分钟跑”了吗?
有冇搞错,吾非中国球员、只是朝九晚五的白领,每天上下班挤公交、地铁都快累瘫了,哪有闲工夫去“12分钟跑”……不是连中国足球“12分钟跑”都早就取消了吗?你搞什么搞?
“12分钟跑”最早是从哪来的?
让我先讲个足球故事。
2012年中国足协聘请荷兰前阿贾克斯青训主管瑞克林克为U19国青主教练,率队打亚青赛。当时四级国家队“四大皆空”,国家队无缘巴西世界杯,国奥没去成伦敦奥运会,国青、国少痛失世青、世少赛资格。这届U19国青能否打进亚青赛4强、进军世青赛,意义非同小可。我因非常担忧国青的体能,赛前专门去找瑞克林克,和他谈中国足球曾经“12分钟跑的故事”……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甲A、甲B)始于1994年。1992年,由中国足球“教父”年维泗倡导,足协副主席王俊生力主推行“12分钟跑”——赛季前体能测试,标准为12分钟跑3100米,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联赛。此举实属无奈,盖因那些年中国队国际大赛每每最后时刻体能出现问题,进攻上不去、防守回不来,只能看着、走着、单口喘着……中国足协的初衷是,以一个硬指标来制约队员训练中的软懒散、提高最基本的奔跑能力,“12分钟跑”据说借鉴的是很多年前美国人的一种方法,很多年前世界上很多体育项目都曾使用过。
“12分钟跑”在实行了7年后,因部分球员、媒体及球迷的强烈反对而取消。2002年,退休后的王俊生在一本书中描写了中国足球第一次测“12分钟跑”之惨状。“约400名甲A甲B球员在广州重庆参加测验,近1/4没过关。这拨球员体能太差了,比我们十年前还差得远。跑过关者很多躺倒在地,痛苦地喘、呻吟,脸上是豆大的汗珠。没过关100多人,多人因用力过猛,身体不适,早饭全喷出来了,惨不忍睹。稍懂运动训练的人都会想:他们平时没大运动量训练吗?一名裁判毫不客气地说:“白吃国家饭,白拿国家钱!我都比他们快。”……
我给瑞克林克讲了这个故事,提醒他提前两周集训,临阵磨枪、给队员补补力量和体能,不料他听完打开电脑查了下,然后对我说,“3100米?12分钟能跑2800米已经很好了”,我当时不知道他从哪弄来这么个数字,一时也无法反驳、说服他,只好祝他好运了……当然,我只是提醒,赛前没人能预料到比赛都会发生什么,没人能肯定国青一定会在体能上出问题。
20天后,国青亚青赛小组赛3场全输,每场比赛的最后阶段或被对手逆转、或体能崩溃,国青创下有史以来之最差战绩。
……
国青是否因少练了两个周的体能、是否因“12分钟跑”差而被淘汰已无从可考,我当初的提醒因人微言轻也无人关注。但还有个“尾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12分钟跑2800米已经很好了是从哪来的?”
我再去搜“12分钟跑”,发现答案原来在此。
“12分钟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运动医学博士首创。当时与美国国家工业化相伴的是庞大的富贵病人群,库珀对流行的健身跑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从考察的上万组数据中,最后总结出一个科学方法,即:12分钟跑,在测完跑动距离的3分钟内测心跳次数。
心跳以不超过180次减去年龄为标准,然后以10岁一个年龄组按不同跑动距离将心肺状态分为“很差”、“差”、“一般”、“较好”、“好”和“很好”6个等级。以30岁以下男性组为例,1600米以下为“很差”,2800米以上为“很好”,每差200米为一个等级,每一个年龄组标准递减100米,女性标准减100米。
“12分钟跑”既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测方法。一经问世便风靡美国,上至总统。下至百姓,全民皆跑。几年后,全美国心血管发病率明显下降。很快,“12分钟跑”发展成一股世界潮流。
……
原来瑞克林克所说“12分钟2800米已经很好了”,只是个普通人的标准?中国足球以如此标准参加国际大赛岂有不败之理?
我也去查了下3000米跑的运动员等级标准,2级运动员成绩是9分05秒,3级运动员10分05秒……运动员等级只到3级,再往后就“不入流”了。
故事讲完了,“12分钟跑”就是这样“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了”的。
但我真正想说的是,中国足球“抛弃”了“12分钟跑”,但“12分钟跑”却不应该从此远离中国,它应该回来,回到学生、工人、白领和更多的人中间,“12分钟跑”也应成为更多中国人锻炼身体和检测健康的一种方式。各个年龄群的人都去跑个“12分钟”,看看能跑多少米,看看你在6个档次的哪一档,坚持一段看看能提高多少?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开始,如果你感觉很难、中国足球运动员跑下来都那么难,我推荐你去学学央视的篮球解说于嘉,他平时只是打打篮球,30多才开始练跑步,很快全程马拉松就跑进3小时10分(二级运动员)。
或者,就像刻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岩壁上的古希腊格言那样:“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而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步入小康社会之时,把“12分钟跑”当成一种时尚,打造一个“12分钟跑时代”是否恰逢其时?是否以后朋友见了面打招呼都会问,“你12分钟跑了吗?”
